提高自主创新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 ——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纪实


图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全市“五城联创”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市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以必胜的决心、实战的状态、扎实的工作,投入到了“五城联创”攻坚战中。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对于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五城联创”动员大会后,市科技局等部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明确创建路线图及阶段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我们要力争通过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使我市经济、社会、科技、人才、环境等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创新中获得强劲动力,在创建中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实力、区域核心竞争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立足市情
  制定发展思路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最早起源于2008年,由深圳市首先确定开始试点创新城市建设。到今年初,我国已建成78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其中,我省只有太原市入列。
  2017年初,我省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根据省科技厅、省发改委《关于转发〈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新技术产业司关于进一步做好2017年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各市要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整体部署和我省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各地实际编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积极争取新一轮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
  按照这一要求,去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全省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这一契机,认真贯彻国家、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管理服务效能,为全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特别是我市坚持把建设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之一,把实施大数据战略作为我市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作为破解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创新发展难题的主要手段,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力争通过建设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把我市打造成大数据产业的集聚高地,带动相关技术、产业、资金、人才等在我市的快速发展,加快构建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我市转型发展,进而为全省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这一发展思路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国发〔2017〕42号《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支持山西(阳泉)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建设”。
  2013年,我市被住建部、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智慧阳泉”总体规划》《阳泉市“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年)》,并委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了评审。还制定了《关于推进智慧阳泉建设的意见》《建设智慧阳泉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相继出台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阳泉市推广三网融合工作方案》《阳泉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落实意见》,为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产业及智能物联网发展提供了统筹指导和政策支持。
  这些特色工作的开展为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抓手。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以创建特色产业型创新型城市为统领,围绕我市产业定位,突出国家创新型智慧城市、山西(阳泉)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山西(阳泉)国际陆港、国家中小城市综改试点市、省级城乡统筹示范区试点等区域特色和政策优势,主动向上级有关权威部门和专家请教,尽快论证完善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动方案,上报科技厅和省政府。”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明确目标
  扎实推进创建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一般体现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等方面。特别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创新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产出等评价指标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为此,我市提出,要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全面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投入、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创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兴产业培育体系,建成开放合作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形成特色鲜明、体系完善、氛围浓厚、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区域创新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经过三年的创建,力争以大数据及智能物联网为主的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文旅康养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占据我市产业比重超过50%,产业转型的格局全面形成,把我市建成在国内有影响力、引领全省大数据及智能物联网的全国示范基地;建成以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规上企业比值达到50%以上;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5家以上,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5家以上,在全市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把阳泉建成充满活力、集众智汇众力的创新型城市,跑出阳泉创新“加速度”。
  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全市“五城联创”动员大会后,我市成立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组,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并制定《阳泉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方案》,列出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组成员单位,明确了创建总体任务、时间节点和工作路线图,并做到层层压实责任,责任分解到人;编制了《阳泉市2018年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考核工作方案》,向各县区、各部门印发了《关于提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编制资料的通知》,将2018年创建工作重点任务、考核指标和基础工作向各县区、市直各单位进行了分解。
  为及时了解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最新动态和政策,创建工作组办公室先后3次到北京,分别向创新型城市试点方案材料评审单位、试点建设评估验收单位、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指导部门、大数据智能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起草协作单位做了专题交流汇报,与专家对接,了解国家对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指标设定及评审要求,听取科技部专家对我市创建工作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创新型城市行动方案初稿。
图为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鸟瞰图。
图为山西中兴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寻找不足
  破解发展难题
  根据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2017年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建设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为26项,其中6项为考核指标,其余20项为体现地域特色的参照指标。6项考核指标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对比国家、省基本条件,我市当前的差距还比较大。如科技资源不足、人才缺乏;新兴产业培育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不足以带动我市的产业转型;科技政策体系不健全,鼓励创新、创新发展的氛围还未形成;科技投入不足、科技金融体系不健全、成果转化基金未有效建立,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此,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组认真梳理,研究分析国家、省已出台的深化改革和支持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对能够有效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容和条款,强化落实,严格落地,先行先试,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打造阳泉特色。
  通过赴科技部调研学习,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组了解到国家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也不完全单纯依据和考量指标,而是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分为创新引领型和特色产业型,便根据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和专家建议,确定建设特色产业型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弥补政策真空,补足政策短板,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办法,包括公共财政投入、人才引进与盘活、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新兴产业培育等配套的相关政策,与国家、省、市已有有效政策衔接配套,构架完整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此外,针对我市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大力争取上级指导支持,主动向上级有关权威部门和专家请教,尽快论证完善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动方案,上报科技厅和省政府;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尽早出台完善一系列支持创新的优惠政策措施,包括引进支持人才政策、科技金融政策、鼓励创新平台建设政策、高新产业奖励政策等,发挥政策带动产业发展的红利作用,在全市形成市县区上下配套的创新政策体系,吸引创新要素的集聚;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有效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平台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平台培育库,重点支持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各种低成本众创空间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快培育和壮大高新产业,在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煤层气综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专项,争取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发展;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转型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我市拆除 户外广告牌1696个
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 “互联网+审批”让群众少跑腿、“零跑腿”
就绿色公交、拐的运营情况 新干人大代表开展调研
范修芳主持召开市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第三次会议
临颍县:聚焦问题抓整改 强力攻坚促脱贫
提高自主创新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 ——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纪实
友谊县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反馈意见整改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聋哑人迷失街头,民警在千余条走失人口信息中找到其家人
[国际在线]海外大V看合肥:试驾新能源汽车 点赞“创新之都“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芜湖启动2018年“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
石门宝峰街道九澧幼儿园开展儿童急救及保健知识讲座
邵东县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监督检查
楼顶积雪坠落致车受损谁买单
友谊县政协八届七次常委(扩大)会议召开
上官吉庆走访慰问科研院所和困难企业职工
市委办公室主题党日感受乡村变化
两岸学生研习营在吉开营
湖州市首个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厅在吴兴运行
一个人的8个月和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