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系列报道之三

“‍‍三大战略”擘画城市新蓝图
党的十九大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确立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开局展现新作为。围绕确立更高发展定位,树立更高发展标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战略,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实施“三大战略”的部署要求,引起了代表、委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强烈反响。
实施“三大战略”,高点定位引领城市转型跨越
1、大力实施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城市化发展道路;
2、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战略,夯实城市发展的产业根基、动力支撑;
3、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塑造城市开放新形象,丰富卓越城市的品质内涵,推动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
■我是代表委员
树立“全域威海观” 走特色城市化发展道路
全域统筹、市域一体。近年来,我市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陆海并重,持续推动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产城融合发展、人口市民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新目标,新远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为方向,加快同城融合、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多规合一”’”、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统筹实施“城市双修”工程、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人大代表邢海文:站在全市高度谋划城市发展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坚持全域统筹、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容,人大代表邢海文认为,报告紧跟新时代作出新谋划,提出“全域威海观”,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陆海并重”思想的全新实践,是我市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加快构建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科学指导。
针对报告中“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开发”,邢海文认为,深入实施“四个突破”战略,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南海新区等重点区域,加快周边区域城市化改造,为南海新区城市化建设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作为我市一体化布局南向发展轴的关键节点,南海新区将站在全市高度谋划城市发展,深入践行‘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邢海文表示,在区域开发建设中,南海新区将突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着力推动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城市功能一体化提升,重点工程一体化布局,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加快同城融合、协同发展,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城市新空间。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夯实城市发展产业根基
一张蓝图绘到底。《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战略,夯实城市发展的产业根基、动力支撑”,紧扣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人大代表武刚:培育更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
“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是我市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去年我市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实现产业强市就需要培育更多这样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武刚认为,培育“专而精”“专而特”的企业是夯实城市产业根基的重要突破口。
基于此,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开展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更多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武刚非常赞同,他希望通过政府的培育提升行动,让更多的威海企业站上行业的前沿,为威海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除了政府的培育,武刚认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是企业活力久久不息的根本所在。
“我们佰德信新材料经过两年技术研发,成功攻克了汽车尾气净化载体催化剂材料高温热稳定性差等难题,逐步掌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汽车尾气处理技术达到欧ⅴ以上排放标准的企业。”作为该作为企业负责人,,武刚坚信,只有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才能站稳行业制高点,最终走出一条依托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战斗力、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的成功之路。
全面对接国际标准 向国际化城市迈进
“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塑造城市开放新形象,丰富卓越城市的品质内涵,推动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城市国际化战略的内容,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间引起热议。
■人大代表刘昌清:让桥头堡更具开放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为全市未来发展指出方向、绘出蓝图、标出重点。”人大代表刘昌清说。
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主阵地,经区将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在园区建设、精准招商、高效服务方面大胆探索、创新突破。
刘昌清表示,经区将高标准建设威海服务贸易产业园,抓好28万平方米日本软银全球外包软件园建设运营,启动40万平方米园区一期工程建设,盘活一批周边楼宇资源,解决园区建设过渡期项目入驻需求。加快日立集团研发中心17个签约项目运营,推进微软双创中心、中软国际软件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入驻,全力扶持浪潮集团建设“一带一路”国家云服务运营中心,争取商务部支持建设国家级服务贸易实体园区。高水平搞好智慧谷公司专业运作,完善园区七大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入驻项目提供“拎包入驻”精准服务。力争3年时间完成园区开发建设,加快打造一核多点、全市的国际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核心区。
■政协委员朱训明:深挖中等规模高科技企业潜力
“城市国际化战略的提出,代表政府对威海未来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更代表着超前的眼光和谋篇布局的魄力。”政协委员朱训明认为,威海区位优势明显,环境特色鲜明,对外开放基础良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制定城市国际化建设行动纲要”,为威海城市国际化战略实施指明发展方向。
朱训明认为,城市国际化是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的有力抓手,产业的国际化可以助推城市的国际化。“中等规模的高科技企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可围绕重点中型高科技企业完善产业链和相关创新研发平台,重点引进国外研发机构,打造威海技术集散地,同时结合‘一带一路’,重点支持高科技产品出口,走特色产品国际化之路。”朱训明建议说。
对于报告中提到的“加强城市功能国际化、规范化建设”,朱训明建议威海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全民教育等方面与国际化标准全面接轨。“通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打造绿色环保清洁文明的智慧城市样板。同时开展全民职业教学育,在各区市设立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农民定向培训,进入正规就业行列,提升有效就业比例。”朱训明说。
■政协委员杨明燕:积极推进产业国际化布局
“‘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的提出,代表威海政府具有国际眼光,这也坚定了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政协委员杨明燕来说,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近年来,山东威达坚持以智造领跑行业发展,定位于高端精密制造和智能制造,走出了一条产业国际化特色之路。2016年6月,公司的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数字化车间上榜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现已成为美国史丹利百得、德国博世、日本松下等世界500强公司和全球电动工具十强企业的共同首选。
“城市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共性,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城市发展最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战略定位。”杨明燕表示,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有利于威海本土企业借助于资本市场力量,积极进行国际化布局,深化产品及市场等领域的开发合作,为威海制造和智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何推进城市国际化战略?杨明燕建议要尽快明确推进城市国际化的总体思路,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力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展现城市国际化形象、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政协委员孔海燕: 充分挖掘海外友好城市渠道优势
“自1987年5 月21日威海市与英国彻特纳姆市缔结友好城市以来,威海市已先后与世界五大洲16 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或国际友好合作城市,在国际上朋友圈不断扩大。”政协委员孔海燕说。
孔海燕认为,威海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优势突出。“多年来,威海市与友好城市在经贸、旅游、文教、体育等多个领域进行密切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孔海燕说,在国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威海市提出的“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发展要求,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威海市国际化程度,可以充分挖掘海外友好城市渠道优势,在现有合作交流机制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友好城市间交流合作的形式与实质内容,加快威海向国际化城市迈进。
■奋进新时代
市交通运输局:做大做强陆上、海上、空中三大通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推动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血脉,作为对外开放的筋骨,一直走在开放发展的前列。1990年,威海至仁川国际航线开通,打开我市对外开放大门,引领我市开始融入世界大格局。
站在新起点,市交通运输局将牢固树立“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立足国家战略、地方视角、城市发展,继续发挥先行优势,进一步畅通陆海空大通道,促进“外部大连通”和“国际大开放”,为国际化城市建设提供更坚强的动力、更充足的底气。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稳固扩大陆上运输通道,优化完善中欧班列各项工作,争取申请图定开行中欧班列,稳定和优化班列运行时间,更好发挥我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和枢纽作用;优化韩威广海铁联运跨境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将其打造成优质高效品牌班列;适时开行威海至广州铁路冷藏集装箱班列、威海至中西部地区的铁路集装箱班列和韩威越跨境直达班列,助推口岸腹地向南部和中西部延伸。做大做强海上运输通道,围绕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转枢纽,谋划开通威海港至仁川集装箱航线、威海港至韩国大山客滚航线,实现对韩集装箱量快速增长;加快开通威海港至丹东集装箱及散杂货航线,打通北上通道;谋划开通东南亚远洋干线和国内内贸干线,拓展威海港“货通天下”的格局;利用好威海港、石岛港、龙眼港三条中韩陆海联运大通道,巩固对韩运输优势。加密延伸空中通道,重点对经停威海的南北贯穿航线以及通过中部地区城市串联西北、西南地区的航线梳理攻关,争取加密优化航线网络,在现有威海至仁川国际航线基础上,争取增开新的国际航线。
市商务局:以国际化视野开展商务工作
确立更高发展定位,树立更高发展标杆。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安排,市商务局将紧紧围绕“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城市国际化”的战略部署,继续深化开放体制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瞄准世界500强、央企百强企业及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增强招商引资的精准度。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作为对外开放的抓手,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新规则,加强与跨国公司和中介机构合作,搭建全球创新资源、产业资本与威海优质资产对接的平台,以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思维、国际化的标准、国际化的方式推动商务工作开展。推动企业国际化,重点跟踪威高股份并购美国爱琅公司,三角集团在美国、成山集团在马来西亚设立生产基地;推动园区国际化,以我市远洋渔业、商贸物流、森林开发、农牧养殖等领域的境外基地项目为依托,持续推进华岳集团柬埔寨绿色农业产业园、俚岛海科斐济农业(渔业)综合产业园、荣成宝马渔业乌拉圭远洋渔业综合园区等境外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国际化,围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我市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加快境外营销基地布点。
推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深化与仁川地方经济合作,搭建对韩经贸合作平台,做好威海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工作,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加强政策创新、服务创新、监管创新,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的到来。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师生徒步南湖,祭扫英雄陵园
京口区启动老丹徒县医院水利局宿舍片区土地整理项目
郴州与碧桂园、五环集团签订投资开发框架协议
盐城:参与垃圾分类 共建绿色家园
不可错过!为期一个月,20部经典红色电影免费看(附观影地址)
聚焦“两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系列报道之三
很丑可是巨好吃!宁波人,这些其貌不扬的海鲜你吃过吗?
全市水污染问题隐患立体式深度摸排
第20届澄海玩博会开幕首日吸引国内外1500多采购商参会
杨伟坤到涞水县调研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工作
福建省龙海市新高考研修团到嘉兴四高参观交流
3米榕树根堵住下水道 暴雨降8个月孕妇挺着大肚子扫水
“回味乡愁乡村行”农业休闲游启幕
“侨之家”沈阳市侨界专家学者委员会揭牌
高新大道下穿浦上大桥通道贯通 西桥头围挡下月拆除
男子前一秒对父母说自己混得好 后一秒就去抢银行
佛山市图书馆创新项目获赞
今明两天我市最高温可达33℃
南京体育学院内中央体育场旧址国术场动工修缮
张明华:好媳妇带病孝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