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家庭因她而其乐融融


姜兰珍照顾婆婆吃饭
  姜兰珍,女,46岁,汉族,汉源县富乡乡富厚村人。获评2018年1月四川好人。
  她23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87岁的婆婆,视婆婆为亲娘,丈夫李锡勇去世后,她一如既往地善待婆婆;与何龙军再婚后,将其女儿何丹视同己出,“三合一”的家庭,在姜兰珍的照料下,其乐融融。
  丈夫离世 她是家的脊梁
  一提到自己的婆婆、女儿、儿子,姜兰珍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她眼中,婆婆待她视同己出,女儿文静乖巧,儿子孝顺活泼。殊不知,姜兰珍的家是一个特殊“三合一”家庭,但20多年来,家就是她的归属,她就是家的脊梁。
  1994年,姜兰珍结识了同乡李锡勇,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婚后不久有了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就在一家人尽享幸福的时候,丈夫却因尘肺病于2008年病逝,留给她的是78岁的婆婆和10岁的儿子。
  在李锡勇弥留之际,姜兰珍向他发誓:“我在家就在,一定把咱妈、咱儿子照顾好。”
  从那以后,姜兰珍成为了整个家庭的主心骨、顶梁柱。当她撑持不住的时候,想起自己对丈夫的承诺,在困境中,她也从未放弃过对婆婆、孩子的精心照料。
  年迈的婆婆因生病不能行走,她便背着婆婆去输液,从未有过一声抱怨。20多年来,每天的饭菜姜兰珍都要照顾婆婆的胃口,还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
  如今,婆婆已经87岁高龄,在儿媳的精心照料下,她口齿清晰,身体依然很硬朗。
  重组家庭 她用爱温暖亲人
  后来,同乡何龙军被朴实勤劳的姜兰珍所打动,与她组成了家庭。何龙军与前妻育有一个女儿,组成家庭以后,儿子、女儿姜兰珍都视同己出。
  姜兰珍非常注重家庭子女的教育,经常用自己文化程度低的体会来引导儿女的学习,而且在子女的学费问题上从不吝啬。只要是正当的费用,不管花多少钱,她都会给予。由于教育有方,儿子不但考上大学,而且在学校还被列为中共预备党员,目前组织正进行培养考察。
  姜兰珍还给孩子们树立起了自立自强的榜样。何龙军每年3-9月在甘孜州务工,能挣到7至8万元的劳务费,加之在家栽种水果的收入,在当地已算中上水平。何龙军把挣钱的事包在自己身上,想让妻子生活得轻松一些,照顾好家庭。但姜兰珍希望自己能给孩子们树立起积极上进的榜样,在料理家务之余,她承包土地发展花椒、苹果等种植业,靠着勤劳的双手,年收入与丈夫不相上下。
  何龙军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女儿何丹与姜兰珍以及奶奶的关系却格外融洽。
  何丹正在读中学,乖巧懂事,对奶奶非常尊重,有好吃好喝的总要让给奶奶。她把姜兰珍视为自己的亲生母亲,不论屋里屋外,一口一个妈妈,喊得让人羡慕。
  兄妹俩的感情更是羡煞旁人。在外读书的儿子,特意为妹妹邮寄来有益成长的书籍,鼓励她认真读书,考上好大学,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妹妹悄悄地把继母、父亲给的零花钱存起来,一心想着给外地读书的哥哥用。
  何丹说,姜妈妈给了自己一个暖洋洋的家,有了姜妈妈,自己再也不是留守儿童了。
  姜兰珍家尽管是“三合一”家庭,但家中处事完全平等,不管是哪个表态都能算数,夫妻二人也是相濡以沫,彼此扶助,家庭成员之间从未有过闲言碎语。何龙军在姜兰珍的感染下,同样善待家中的老人,在外务工时,在电话中常嘱咐姜兰珍要多留意老人的身体和生活。
  婆婆是单立户口,她的儿子李锡勇已经去世,按理可以申请农村“五保”,姜兰珍不但没有去找村委会申请,而且连农村低保也只字未提。在她眼中,自己有能力赡养老人,就不应该给党和国家添麻烦。
  她常说,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不但如此,她还带动村里的妇女遵守村规民约等法规,积极参与调和家庭矛盾,在她的影响下,富厚村村民的家庭生活越来越融洽。
  点评:在这样的一个组合家庭,姜兰珍的爱是润滑剂、是纽带。她用自己的爱心,将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个家庭,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让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整个家庭散发着浓浓的亲情。
雅安日报/雅安新闻网记者 杨瑞

耀州区多家合作社要上交易会"夺金"!拭目以待!
我市首届“悦跑龙湖·魅力濮阳”建业杯半程马拉松赛开赛
环境空气质量NO2与O3-8h排名 (8月29日)
市档案馆谋划系列活动迎接国际档案日
吃剩的蔬菜,竟然可以用来做这些!
“三合一”家庭因她而其乐融融
国外专家:自闭症可孕前干预 补充多种维生素
我市司法鉴定机构全部通过省级资质认定
河北省司法厅副厅长梁洪杰到徐水检查宪法学习宣传实施自查工作
消费升级新时代 交行加快信用卡服务转型
休渔期来了!市民商贩提前囤货 洋海鲜“游”来补缺
考点附近商家“准备就绪” 准备接机捞金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督导黑河市国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市发展改革委陪同市领导赴隆安县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电瓶车被“贴条” 当事人却点赞 南通警方创新“平安”建设,发案降幅达83%
街头漫步感受南洋风情 游客雨后逛海口骑楼老街
蚌山区住建交通委实地考察燕山乡辖区县、乡、村道路网规划
建湖高新区重抓项目促发展
武汉三大火车站发送旅客39万人次 短途客流持续火爆往返车票充足
103岁老人骨折 专家微创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