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防范诈骗“套路”?梅州民警用两个案例告诉你

  ●本报记者 钟梅滨
通讯员 赖卓佳
学生群体涉世不深,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诈骗的对象。如何防范诈骗分子的“套路”?今天的“开学第一课,民警话安全”,将从两宗案例入手,提醒广大学生如何防范电信诈骗,避免损失。
案例一:网上创业被骗数千元
如今,网购成为不少人买东西的首选,商家瞅准这一商机,纷纷做起了线上生意。谢颖(化名)是我市某校的一名在读学生,家里种了不少荔枝。为了减轻家庭压力,同时挣点零花钱,她开了间网店售卖荔枝。今年6月份,谢颖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提示有人向她购买荔枝,已经下单但还未付款。谢颖按照信息的提示联系了上面提供的客服qq号码,对方说是由于谢颖的店铺刚刚申请,信用度不高,所以无法付款,需要存入4600元提高信誉度。谢颖于是按照对方的指引将4600元打入了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账户。想不到钱刚存过去,对方就删除了和谢颖的聊天记录以及相关操作痕迹,再也联系不上。此时,谢颖才察觉到自己受骗了,遂向辖区派出所报案。
针对谢颖的遭遇,市公安局梅江分局东郊派出所副所长邱海江提醒,网商店家遇到此类情况要高度警惕,涉及钱财的事情一定不要随便相信别人,应当及时向警方反映或者通过购物网站官方渠道进行联系确认,不要轻易将钱打入陌生账户。
案例二:窃取游戏账号冒名借钱
当前,“王者荣耀”成为一些年轻人沉迷的一款手机游戏,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瞄准了该游戏平台,借机实施诈骗。家住平远的小陈(化名)日前在登录“王者荣耀”游戏平台后,发现聊天系统里有人自称是某游戏平台的主播,可以免费提供代练服务。出于想提升段位等级的需要,小陈就主动联系了对方,对方随即向小陈索要了登录账号密码。谁知不久之后,小陈就经常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问他是不是在哪里买东西了需要借钱?此时,小陈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到了诈骗,他的账号被“代练”登录微信,进而向其微信好友借钱。
对此类案件,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民警吴文彬说,要时刻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账户密码,不能透露给陌生人,以免被冒名顶替,欠下莫名其妙的债务。
吴文彬提醒,购物退款双倍赔偿、招兼职刷单刷信誉、朋友圈代发广告、微信转账返点(如转100元返现105元)、代办贷款或者信用卡等都是学生容易接触到且迷惑性强的诈骗手法。广大学生要对一些虚假的、没有实际工作内容的兼职坚决说“不”,防止上当受骗。家长也要对子女多加关心,对子女异常行为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引导。同时,学校、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平台和资源,向社会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履行社会责任,让防范电信诈骗的警钟时时响在学生的耳边。

建邺区推进教育优质协调发展亮点突出
清明小长假将至 清远人出游注意防范五大交通安全风险
以创新之城重塑发展动力
快讯:汪一光调研城区道路扬尘治理试点工作
山海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机关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学生如何防范诈骗“套路”?梅州民警用两个案例告诉你
积极巡察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玉都志愿者为山区村民义诊
长江路办事处迅速调查落实停车场扣留违停电动车收取“拖车费”问题
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市地震局组织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
市政务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产晓红 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春节期间2场招聘会等你来首场规模最大的招聘会于2月26日和27日举行
我市港澳台同胞享公积金待遇
财政部:公共财政将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紫金成为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先行点
我市被列入全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
两小镇入选首批省级旅游小镇
黎阳桥建设工程项目进入公示阶段
2017年市综治委全体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