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个人征信记录至关重要。小到办理一张信用卡,大到贷款买房、买车,都是靠个人征信报告来获得。随着个人征信统一市场的建立,征信信息安全提上日程。
自从在网上可以自行查询信用报告之后,很多人都定期会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近日,有客户反映,银行拒绝了其贷款,原因竟然是征信报告查询的次数太多。难道经常查询个人征信报告也会影响自己申请银行贷款吗?
查询次数不宜过多
正常情况下,居民个人可以随时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到自己的征信报告,征信报告中包含了信贷记录、公共记录、查询记录等信息。
需要明确的是,对个人征信报告查询的次数确实不宜过多,但也并非是所有的查询记录都会影响贷款。
目前,居民个人查询征信报告的记录,对申请贷款尚且不会产生影响。真正影响个人贷款的是过多的“硬查询”记录。
凡是涉及贷款的业务,例如申请房贷、车贷、申办信用卡、申请商业贷款等,银行及相关机构都会在得到个人授权的情况下,对客户的个人信用进行查询,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查询记录,被称为“硬查询”。
具体来讲,居民在申请信用卡、房贷、车贷时,银行需要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如果居民自身信用以及资金状况良好,大部分申请都通过了审批,那么这些查询记录并不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反之,如果居民的信用以及资金状况较差,那么银行为了慎重考虑对其的融资申请,就会频繁查询居民的个人征信报告,这些查询记录就将会对其的信用造成负面影响。
除去这些确实需要查询个人征信记录的情况外,如果发现征信报告被越权查询时,居民可以向查询机构质询,也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映。
当然,查询记录并非硬指标,只是一个参考因素。查询记录多少才算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银行对于查询征信的频次要求并不一致。
查个人征信小心陷阱
个人信用被称为是居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需要提醒的是,央行目前并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个人征信的查询服务。
在央行征信中心网站就挂有提醒:“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
根据央行征信中心数据,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只是接入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
也就是说,网上流传的所谓可以“直链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24小时快速查询”或者号称“无需银行排队,足不出户就可以查到个人征信记录”的app,实际均非官方授权认可。这种app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手机号获取验证码,填写真实姓名等信息,部分app还要求用户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开户行等个人信息。对于使用这种app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用户来说,很可能不仅无法获取正确的查询结果,还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
实际上,目前想要查询个人征信情况,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现场查询,居民可以前往央行各地的征信分中心或指定分支机构,进行柜台查询或自助查询。想要获取所在地具体的分中心和查询点联系方式,可以在央行征信中心官网的公告中进行查询。
第二种是进行互联网查询,通过官方征信中心提交查询申请,并在第二天可以获得信用报告。个人有权每年有2次免费查询本人征信报告机会,其余查询每次将收费10元。
如何避免过多查询
阳泉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大家:不要在网上轻易点击查询贷款额度;不要申请太多信用卡;不要频繁向互联网金融公司申请小贷……这些情况均可能会导致征信记录短时间内被频繁查询。如果发现征信报告被越权查询时,可以向查询机构质询,也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映。
既可以影响个人借贷的审批和利率,还会影响到日常生活,比如越来越多的服务跟征信记录挂钩,个人信用越好,享受到的服务就越便捷。(龙彩霞)
相关链接
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征信报告是记录每个人日常的使用信用卡、贷款等情况,来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的报告书。
个人征信报告里记录了个人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是否有银行贷款、是否有逾期、信用卡透支记录等)、非银行信息(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缴费信息、欠税情况、民事判决等)。个人征信报告在办房贷、办信用卡、民间借贷、招聘求职、租房子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作用。个人征信报告里记录的信息将影响到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比如办理个人房贷时,银行都需要看征信报告,如果信用状况好的可能得到优惠,而有过逾期记录的可能就要提价,甚至是无法获得贷款。可以说,个人征信报告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个人征信报告是金融机构信贷审批的必经环节。如有不良记录,在办理贷款或信用卡业务时,银行有可能要求客户提供抵押、担保,或者降低贷款额度、提高贷款利率,甚至可能拒绝发放贷款或办理信用卡。此外,个人征信记录报告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在就业、求学、出国、公务员录用和晋升、评先评优等越来越多的领域都有影响。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五年。超过五年的,其间再无不良征信记录的,才可以予以消除。
濂溪区都昌县切实抓好《九江日报》等党报党刊发行工作
推动防震减灾工作再上新台阶 吴洪芹带队来漳开展工作检查
市知识产权局明确2018年知识产权重点工作
第一届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武汉市治水年会成功举行
芜湖公交:芜湖公交春节营运近5万趟次
个人征信报告勿查询过多
德州“文化味”越来越浓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获评全省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四川迈出商业航天第一步 未来要在太空建“天府座”
去年我市食品安全形势稳中趋好
重塑乡村吸引力 打造乡村新风貌
仙岩一民房发生意外事故 造成三人受伤
深紫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测试
市民游玩又添好去处 龙里“油画大草原”迎客
市质监局助力新能源锂电池国际标准研讨会,为宁德经济发展再添活力
颍州区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
宁波奥体中心就要来了 “三馆一园”将于9月完工
[脱贫攻坚】村里瓜果甜 “离人”忙返乡
颍东区提前一年实现“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你的马克思已上线:马克思眼中的“但愿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