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故事】令人咂嘴的福山民间美食

    作者 铭记
家里来了客人要热情招待,中午设宴是必须的。民间遵循的原则是,好饭好菜“给别人吃了传名,给自己吃了填坑”!正月款待来“出门儿”拜年的客人,家家户户都精心筹划,拿出年前准备的上好土特产品,倾尽全力做好。烹饪的菜肴多种多样、花色齐全,凉菜热菜十个盘八个碗的上席,且丰满大气,充分显示了民众热情好客的本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般家庭最少做“六个盘”待客,其中两个凉菜,四个热菜。
自打中央电视台播出《舌尖上的中国3》以后,美食成为街谈巷议的重要话题。然而,在胶东半岛,历史上就有着一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顺口溜: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事实确实如此。如果你来到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全国唯一的“鲁菜之乡”———烟台市福山区,一不用下饭馆,二不用上酒店,无论到哪个村(居)民家庭,都能享受到数不胜数的令人咂嘴的美食美味。
娶媳妇重厨艺
在福山民间,关于吃的民谣很多。什么“三辈子学吃,五辈子学穿”;“进门烧把火,蒸好饽饽就是我”;“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过冬不蒸,扬场无风”等等,随处都可听到。有社会学家论断,人饿肚子时,能吃饱了就是目的;当能吃饱了时就要吃好,吃出一种品味、文化和情调来。可福山民众则不同,他们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吃就要吃好,就要吃出滋味来,就要吃出品味和气质来,哪怕是20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这样。
妇女是福山民间美食烹调高手。历史上境内的男子在家里是不做饭的。他们在外面闯荡世界,养活家人,丰腴发展,即使是在饭店干专业厨师的,回到家里也吃母亲或老婆做的饭菜。所以,家庭日常膳食的重任就落到了女人身上。民间有着这样的民俗———会做饭的姑娘能找好婆家。时至今日,农村仍然流行。媒人向男方介绍女方,必说“闺女一手好饭食”或“闺女饭菜做得地道”;男方也会主动问“姑娘会做饭吗,做得怎么样?”小伙子娶媳妇,姑娘找婆家,有打听(了解情况)的习俗,双方家长要托亲赖友,打听对方的底细,包括当事人的智力、体力、形象、品质和家庭等。男方打听女方尤其重视两方面:闺女模样长得俊不俊?会不会做饭?姑娘如果饭菜做得好,就会成为挑选对象的资本。民众中有句谚语:“买牛选个角(读jia)粗,娶媳妇挑个蛮(身体壮实、强悍)大姑!”这是因为“福山大面”是中华四大面之一,蜚声华夏五洲,其中手擀面是有口福的福山民众的基本面食之一。这里做手擀面堪称一绝,绝大多数家庭主妇做的面条集筋道、滑爽、香醇和鲜美之大成,让人食后唇齿留香,美味不绝。殊不知,要做出鲜美可口的面条,其功夫首先体现在擀面上。要把调和的水少面硬、盐碱适中的面团擀动、擀开、擀匀,需要擀面的主妇有好的体力,特别是胳膊根劲大,不然则一塌糊涂,或面软成为烂面汤,无筋道、爽滑、香醇的美食可言。其次才是切好条,开好卤(或炸酱、麻汁、油盐等),煮好面。基于这样的原因,娶媳妇一定要首选体格壮实的姑娘。
打听为虚,眼见为实。婚后,新媳妇要演示做饭做菜的基本技能,民间俗称“揽饭食”,即第二天要擀面条和豆面汤。面条在条形上不要求难度较大的“一窝丝”,只要普通的“韭菜扁”;而豆面汤则对厨艺要求严一些,基本标准是擀薄切细,达到3根头发丝细才算好手。新媳妇演示时,家人和邻居都围着看,指手画脚、品头论足,搞得新媳妇好不紧张。演示结果好的,新媳妇会得到邻居的啧啧称赞,婆婆和丈夫也会沾沾自喜,这家媳妇便会成为左邻右舍谁家办红白事帮厨的人选之一;演示结果不过关的,新媳妇会被人嗤笑,家人的面子也会过不去。有这样的习俗,民间闺女七八岁就开始学女红,学美食,为长大了成为家庭烹调好手掌握基本功。学习方法很多,有向母亲学的,有向大妈婶子讨教的,有姊妹一起切磋的……每逢村里哪家办喜事请大厨,是大姑娘小媳妇学厨艺的极好机会,她们会把搭建在院子里的厨房围得满满的,从厨师的烹饪过程中学到一些宴会菜的门道。
人来客往展烹艺
旧时,福山民间活动很多,有节日、节令、红事、白事和生日、百岁(百天)、出行(初生婴儿去姥姥家)、功名、住地方(就业)、开张、乔迁、盖房上梁以及“出门儿”(走亲访友)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活动、事项,不管是庆贺、祈福、纪念、缅怀还是探望、交流等,最终都以吃喝结束,从这层意义上讲,吃喝才是题中之义,而名目繁多的吃喝,是尽显民间大众美食美味之时。时至今日,这些活动仍兴盛于世。
人来客往是展示家庭烹艺的最佳时机,备受民众重视。农村历史留下来两次大的“出门儿”活动习俗,一次是正月,另一次是麦收后。正月拜大年的走亲访友活动按天排序,除了约定俗成的初一拜自家和街坊邻居、初二拜姥姥外,还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七大姑八大姨,三六九拜丈人。”多数家庭有关成员几乎天天“出门儿”拜年,一气出到正月十五。“出门儿”带的礼物一般是2个大枣饽饽、10个莲子、2—4个桃子等自制面食和买的2斤桃酥、1瓶酒等,用白条篓子装着,上面盖条花毛巾,或拐着或背着,悠哉悠哉到了亲戚家,中午酒足饭饱之后回家。带的礼物多数亲戚不收桃酥和酒,而将大枣饽饽等自制面食拿下一点来,换上他们家做的等量的面食,这叫“压回来”,其目的是交流一下。麦收后走亲访友带的礼物也多是自家加工的面食。为了有好的礼物在亲友面前展示,证明自家好的烹调技艺,每个家庭都会费尽心思。以春节加工面食为例,进入冬月(农历十一月),家家户户把粮囤里的小麦拿出来,拣净砂子、杂物和秕粒,选出最好的小麦捞水洗净、用干净布搌去水分,放在芦苇箔上晒干,石磨磨面,细箩过筛,加工最好的头麸面(精粉)备用。腊月二十以后是集中蒸大枣饽饽、磕莲子、包包子等加工面食的时候,家庭主妇拿出备用的面粉,头天下午用七月七做的“神仙引子”(酵母)发面。经过大半夜发酵,第二天凌晨开始回面、再发酵、揉(方言读sou)面、成型、醒等,天亮前蒸出了颜色洁白、形状优美、口味极佳的面食。蒸大枣饽饽、磕莲子是一个多人做的精致活,多数家庭要组织一帮手艺好的妇女,再根据特长进行揉面、成型、挑鼻、插枣和烧火等分工;调的面硬是大枣饽饽形状优美的基础,但硬面极其难揉,很多妇女把手都揉起了泡; 莲子棒首要的是纹理清楚、形像逼真,加工时要调硬软适中的面,挑选好的鱼、桃、莲子、荔枝等图案的模子;旺火是蒸好饽饽、莲子等面食的关键,要使用煤或木柴等旺火材料,且极讲时间的精确;面食口味极佳的标准是松软、喷香、甘甜、回味无穷,很多加工时加入了大油、白糖和香油,提高了内在质量。
家里来了客人要热情招待,中午设宴是必须的。民间遵循的原则是,好饭好菜“给别人吃了传名,给自己吃了填坑”!正月款待来“出门儿”拜年的客人,家家户户都精心筹划,拿出年前准 备的上好土特产品,倾尽全力做好。烹饪的菜肴多种多样、花色齐全,凉菜热菜十个盘八个碗的上席,且丰满大气,充分显示了民众热情好客的本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般家庭最少做“六个盘”待客,其中两个凉菜,四个热菜。凉菜多是在白菜心拌海蛰皮、海米绿豆、辣菜、煮花生米和鸡冻、猪蹄冻等菜中挑选;热菜多是勾鸡蛋、煎刀鱼、炒鸡丝或肉丝、炒大白菜等。家境殷实户和第一次接待亲家的、街坊邻居款待新媳妇的等,家宴要安排正规的四个冷荤、两个大件、六个热炒。第一个大件必定是海鲜清汤“全家福”或荤烩“全家福”;冷荤和热炒用料更多样,菜肴花色品种更全面,什么海参、虾仁、鲜鱼和鸡、猪、羊以及山珍等都能烹调上桌。主食是大枣饽饽,吃饭的菜是民间名吃“福山大菜”或火锅。“福山大菜”是片的大白菜加宽粉条、冻豆腐、肉丸子、花鱼等材料添水熬制而成,加上韭菜或香菜“青头”,味道鲜美,多味并存,营养丰富,回味无穷;铜烧心火锅是民间大多数家庭必备的餐饮工具,席间主人端上金灿灿的火锅,里边一层一层摆放着粉条、大白菜、猪肉片、鸡片、肉丸、豆腐、花鱼、煎蛋皮、海蛎子和红根菠菜等材料,客人面前的接碟里放着葱花、香菜花、韭花酱、腐乳汁、麻汁和食盐等调料,炭火烧开了火锅,烟雾缭绕,热气腾腾,食客们品尝着火锅里的美味,聊着生产生活中的事项和街坊邻居间的趣闻轶事,充满着友情、祥和、喜庆的气氛。
技法简单食材多用
烹调技法简单是福山民间美食的基本特征之一。简单的技法而不失美味佳肴之灵魂,是民众面对季节、原料、调料、工具等条件和环境对使用当地农副产品做出的明智选择。烹饪菜肴多采用炒、蒸、煎、炖、焖、熬、拌和烹、炸等技法,大锅、小灶都用,以大锅为主。焖鱼是经典家常菜,起源于八角、芝罘岛一带渔民,后扩大到域内整个家庭和酒店、宾馆,现已成为烟台城乡普及率最高的集美食和名食与一体的菜肴。家庭焖鱼包括牙片鱼、片口鱼、鲳鱼、鲅鱼、鳎目鱼、加吉鱼和杂鱼(多种鱼在一起),其味道鲜美,香气四溢,颇受食客欢迎。焖鱼有整鱼焖,也有段焖、块焖,例如刀鱼(带鱼)、鲅鱼等;有面酱焖,也有酱油焖;有先油煎鱼,然后放上葱丝、姜丝和酱油、花椒、大料加水焖,也有先爆锅,兑好汤,放入鱼焖,还有先爆锅煸炒鱼,后加水焖等等。焖的技法不同,口味自然不同,但基本要领是一致的,即汤要阔,时间要长。这样焖好的鱼肉嫩、汤浓、色亮、味美。“千滚豆腐万滚鱼”,是民间提炼的焖鱼技法真谛。
福山民间做的菜历来鲜美可口,过去没有味精靠什么提鲜?聪明睿智的民众在实践中采取不同的烹调技法,除爆锅、炝锅、火候、时间等从根本上挥发出主副料自身的鲜香之气以外,还使用了大葱丝、芫荽(香菜)、海米和鹿角菜四种主要提鲜材料,把不同菜肴的鲜味提高到了极致。这些材料有的作“青头”使用,不仅提鲜,还在点缀美化菜肴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青头”就是根据需要把香菜、韭菜切段,在菜肴出锅前放入,再淋上香油,即使菜肴美观漂亮,香气袭人。在食材的用法上,根据其性能和菜肴、主食、小吃的特点,多种方法使用:———鲜食。使用新鲜的食材加工食 品营 养 丰
富、鲜嫩适口
是大家的共识,福山民众尤其重视时令蔬菜和时令海鲜的使用,包括头刀韭菜、香椿芽、冷水片口鱼、开冰梭鱼、桃花虾和“过了谷雨吃杂鱼”、“豆黄蟹子麦黄鳖”等等,就连小麦面、玉米面和高粱面都讲究当年的、新鲜的、现磨的。并讲究食材的精选,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沿海村庄,鱼货刚下船就要买回家下锅。肉馅、素馅和三鲜馅水饺是中国北方的普通主食,无特色可言,而福山沿海村庄用牙片鱼、鲅鱼、燕鱼包的水饺绝对是特色,尤其牙片鱼水饺:将新鲜牙片鱼洗净,去掉鱼头、骨和皮,剁成鲜嫩洁白的鱼泥,点缀韭菜后调味,用薄薄的面皮,包出个头大的饺子,煮熟后咬一口感觉集嫩、鲜、香、醇等美味之大成,再蘸上蒜泥,确是绝无仅有的美食。
———咸食。过去没有冰箱等保鲜设备,民众就变着法把二次加工的食材变成美味,咸菜、咸鱼就是其中之一。秋后,家家户户都忙着腌咸菜,有芥菜疙瘩、萝卜、雪里红和芹菜等,用作冬天生食、熥食和炒食,都是下饭的上好菜肴。腌芹菜时加入适量虾油,更是脆鲜适口。黄渤海渔汛期,民众除了吃鲜外还要腌咸鱼、虾蟹等,虾蟹磨好后腌咸,加鸡蛋等副调料蒸食或炒食鲜美可口。咸鱼分两种,一种是将片口鱼、鲅鱼、鲐鱼和小杂鱼腌后晒,边晒边用海水涮,蒸食后鲜香味扑鼻; 一种是“烂翻身”,即将鲐鱼、黄犍鱼等腌后装坛发酵,然后加调料蒸食,其特点是闻臭食香,口味独特,回味无穷,极易上瘾。现在,尽管保鲜设备已经普及,但是咸食习惯仍在延续。
———干食。民间干食的菜肴很多,就是把蔬菜、海鲜和加工的肉食晒干,后水发加工食用,例如萝卜干、豆腐干、茄干、菜缨干、地瓜干和鱼干、虾干等。“花鱼”是“福山大菜”和火锅的必用原料,基本做法是将深冬的劳子鱼(鳐鱼)买回来洗净腌好,挂在背阴面晾干,春节前取下用水发开,切段加盐裹上面糊炸好备用,待做大菜和火锅时放入,主副料兼备,使大菜和火锅口味清鲜。秋后,民众将小白萝卜洗净切条或大萝卜切螺旋状腌,然后晒干,吃时先用水发开,再沥去水分,加酱油、盐、味精和辣椒粉,滴上香油拌匀,即成一盘美味小菜———艮瓜子。
———冻食。民间的冻食以冻豆腐为最。春节前选择天气最冷的日子,将自做或买的豆腐切块,放到室外冻成冰块,然后用热水浸泡软,挤出浆汁,再放到太阳下晒干备用。经过加工的冻豆腐,孔大蓬松,极易吸湿入味,做大菜和吃火锅时放入,所有的味道都浸入冻豆腐中,吃一块就味蕾大开,欲罢不能。民众有过年“打冻”的习惯。小年过后,把自家养的大公鸡杀了,合上两个猪蹄炖好,调味,再端到凉地方凝4-5个小时,一盆鲜美可口的凉食菜肴就做好了。福山民间“二月二”家家户户吃嘣豆。嘣豆是用大豆做的:精选大豆用水膨胀后夜间在室外冻透、晒半干,裹上糖糊,炒好的嘣豆香甜酥脆,深受年轻人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喜爱。
美食美味巧搭配
福山民间美食不仅强调烹调原汁原味、鲜嫩可口,更重视主副调料和饭菜之间的“对味”,使之巧妙搭配,相得益彰,吃出营养、美味和独特的风格来。
片片搭配鱼。20世纪80年代以前苞米面片片一直是民众的主食。把新苞米和大豆按3:1的比例磨面,用适度热水烫面和匀,加少量苏打粉,烀到烧草的大锅边上,烀熟后片片厚敦敦、金灿灿、暄透透、甜滋滋,尤其贴在锅上的一面饹馇脆生生,还有助消化。福山民众把片片和鲜鱼或咸鱼、虾酱菜肴搭配起来共食,可谓最佳搭配。尤其是鲜鱼锅里烀的片片,焖鱼的汤溅在片片上,油光闪闪,口味鲜香,百吃不厌。所以民间就有了这样一句话:“臭鱼烂虾,吃饭的冤家”。现在,鱼锅片片成为烟台城乡的特色美食。面条搭配面码。福山面条多种多样,面种有大卤面、温卤面、炸酱面、麻汁面、油盐拌面和烩勺面,条形有韭菜扁、一窝丝、灯草皮和带子条,面卤材料有蔬菜、肉类和海鲜等,面条煮熟后过水,浇上面卤,吃时就点大蒜,既滑爽好吃又安全可靠。可民间还要搭配上面码(又称面碟),一般是黄瓜丝、咸香椿末和滴酱油的马蹄刀葱、韭菜末,放到面里拌匀,吃起来味道格外鲜香适口。如果是炸酱面和麻汁面,还要增加烫韭菜段和菜豆角。乡亲们说,这才叫真正的美味面条。稀饭搭配黄豆。福山民间喝的高粱面和玉米面稀饭里有花生米或黄豆,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过去农村用大锅做饭时,打一盆“胚饭”(高粱面稀饭)在锅里煮着,一碗精选黄豆加水放在蓖子上同时蒸熟,出锅后将黄豆倒入“胚饭”中,再盛到碗里喝。喝着稀饭,嚼着豆香,一顿饭不知不觉地吃饱了,真是一种享受。一家人如果谁碗里的豆多,就会高兴的不得了;谁的豆少甚至没豆,就会失落。小孩子盛饭时,会特意往自己碗里澄豆。民众把这种生活作为一种幸福的追求,说什么,“居家过日子不图大鱼大肉,只图喝胚饭有个豆”。另外,玉米面稀饭里放花生米,也是美味搭配。
海蜇汤搭配凉片片。秋后,福山民间有喝鲜海蜇的习惯。把新鲜海蜇用淡水泡去盐分,打成细丝,加入香菜末、蒜泥、米醋、花生或芝麻盐,滴上香油,搅拌均匀,就是一碗上好的海蜇汤,酸辣鲜香,清凉滑爽,暖胃健胃,营养丰富,搭配什么主食都是一餐好饭。民众尤其喜欢凉爽的海蜇汤搭配凉片片,喝到嘴里,咬着脆鲜的海蜇丝,嚼着香甜的凉片片,品着酸辣鲜香的味道,是任何高档大餐都无法比拟的。
豆沫搭配“老虎菜”。豆沫,福山方言还叫炖沫、小豆沫,是一种蔬菜和豆粕做的饭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民众靠劣质野菜、树叶和微量玉米面、地瓜面和杂粮面做的豆沫,度过了饥荒。正常豆沫的基本做法是,将鲜萝卜缨焯水后放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去掉涩味,沥干水,切成碎末(也可将干萝卜缨水发后焯水使用);大豆泡涨磨成豆粕;葱姜爆锅,加入萝卜缨碎末和适量豆粕馇炒熟,调味出锅,饭菜一体,营养丰富。很多农村家庭做豆沫吃时,还要搭配上一盘“老虎菜”,即黄瓜、鲜辣椒切丁,葱切末,加入豆瓣酱和麻汁拌匀的小菜,口味更佳。
馄饨搭配烤饼。福山民间的大馅馄饨大致有三种,即用肉片或蛤肉等海鲜开汤馄饨,紫菜、虾皮和蛋皮等冲汤馄饨,炝锅馄饨;其馅不论是三鲜馅、猪肉馅、鸡肉馅还是海鲜馅,共同特点是馅大、皮薄、汤鲜、味香。过去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一般家庭把吃馄饨视为奢侈食品,一年也舍不得吃上几次。但是,很多家庭吃馄饨时喜欢搭配椒盐烤饼。把椒盐烤饼撕碎,放到馄饨汤里,馄饨、烤饼一起吃;也有咬一口烤饼,吃一口馄饨的。那淡淡的烤饼椒盐味和馄饨馅、汤鲜香味融为一体,别有一番风味,不仅好吃,还节省了单吃馄饨的成本。这种吃法现在已城乡普及。

发扬示范引领作用工业百强认定增加“社会责任分”
推进省委省政府支持资阳发展“双十条措施”落地见效资阳干了啥?
男子淇河游泳遇险市民田文彪、韩海江合力救人
南阳市领导察看完全学校建设 扩充优质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
“江湖卫士”护水公益行受热捧 读者传来300余件大美图片
【烟台故事】令人咂嘴的福山民间美食
上海道教学院首届本科班毕业典礼暨汇报演出举行
澄城县四措并举夯实2018年重点工作
武乡县局开展业务骨干上讲堂
房县“人情新风”入编《湖北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案例选编》
我市城管交警联合严查圈占公共停车位
贵州省科技厅:我省5家众创空间上升为省级级别
延安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举办全市公安机关打击互联网环食药犯罪业务培训班
孝感艺术之花绽放印度洋宝岛
上周南京楼市5盘加推,日均卖房167套
即日起 南京交警严查无牌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摩托车
奉家镇举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业务培训
东营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我委与市合作交流办对接交流接轨上海工作思路
空港经济区纪南小学打造少先队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