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条件“让大地歇歇”


今年,江苏全省将有70万亩耕地轮作休耕,与去年相比几乎翻倍。新华日报昨天刊出报道《让大地歇歇,会开出更灿烂的花》,据报道,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既能减轻土地利用强度,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也能提高土地产出。报道中有个典型案例,镇江农民谢桐洲用休耕后的土地种出来的有机农产品,价格相对于以前传统种植涨了10倍。
“藏粮于地、藏技于地”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确保粮食产能的重要理念。实施耕地轮作休耕,不仅有利于保护耕地的肥力,提高产出的可持续性和品质,也有利于生态保护和修复。在评估“让大地歇歇”的效益时,南京和其他苏南发达地区尤其需要算一算它的生态账。
比如说控制农业的投入品污染,一直是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实际情况是,只要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强度不降低,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就难以避免。正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王书伟博士所说,太湖等水体污染源中超过两成来自农村面源污染,秋冬轮作休耕,一亩地一年至少减少60斤化肥,减少4次农药,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当然,农业投入品的污染,不只涉及水,很多时候也会涉及到土壤和空气,这是一笔大账。
改善生态环境,源头治理比末端治理更为重要。以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农民为土地减负,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减轻环保的压力,这要比把钱花在末端治污更加划得来。当然,这样做还有利于提升土地的肥力,保证土地的产出品质,满足消费者对拥有更高品质农产品的追求。事实上,在跨过“填饱肚子”的发展阶段后,人们对于无公害、绿色乃至于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正在持续提高。为生态减负、“让大地歇歇”,才能更好地保障、满足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需求。
实施土地轮作休耕,最大的考验恰恰在“钱”上。土地“歇”下了,短期看确实会造成大部分农民在收入上明显损失。并不是每户农民都适合发展高端农产品生产,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农民未必都愿意主动承担这笔损失。因此,在推广土地轮作休耕的初期,特别需要借助于明晰的政策指向、有力的财政补贴,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降低开发强度、提高生产质量、减轻环境负荷。报道中提到,各级补助只要不低于350元/亩,就能平衡和消化农民的损失,财政的负担并不是很大。把钱花在这一块,也能减轻末端的环境治理压力。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地的开发强度普遍较低。尽管如此,前人在轮作休耕、保护土地方面仍然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努力。近几十年来,经过连续的高强度开发利用,许多地方的土地已经不堪重负,生态压力也愈益突显。在粮食连年丰产、消费持续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空前重视的大背景下,“让大地歇歇”应该逐步成为更大范围内的理念共识和现实行动。还要看到,应该减负的不只是土地,也应该逐步扩大到更多的山川、河流、畜禽……“减”是为了“加”。
“让大地歇歇”,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维护我们自身和子孙后代的长远福祉。(南平)

我局组织召开台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方案(2017-2035)讨论会
上海佛教腊八节开展慈善爱心活动
市区医院假期安排表
省质监局深入我市督导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农工党邯郸市委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
创造条件“让大地歇歇”
邕宁区:无纸化生源地贷款圆大学梦
市直机关举办读书节专题讲座
手绘九米长卷 记录父母一生
银川科技职业学校挂牌成立
老家的年味
我省上调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市委副秘书长宋光祥前往寿县保义镇督查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黄山风景区9月起帐篷宿营须实名预约(新华社)
发现“一房多卖” 市民可电话举报哈市全面启动 “一房多卖(抵)”犯罪打击工作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与管理学院成功举办“文明礼仪”主题道德讲堂
六届市委第三轮巡察结束
湖南省第二届清洗清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看见爱的“声音”
水利部珠江委督查组督查我市河长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