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才智在“大花园”中涌动

本报特约评论员
水深则鱼聚,林茂则鸟归,生态好才能聚人才、促发展。8月10日,市委人才办联合相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和“两园一楼一镇六飞地”平台政策,标志着我市连续第13年“人才宣传服务月”正式启动,也宣告着我市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生态持续优化上又迈进一步。
作为典型生态市,衢州一直将人才作为支撑城市绿色发展的战略资源。步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目标,确定了“1433”发展战略体系,其中的交通先导、城市赋能、产业创新、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基层治理、营商环境、城市文明等“八大任务”,每一项都着眼当下、关乎未来,离不开创新驱动,更少不了人才支撑。唯有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优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才能形成人才汇聚的汹涌之势,变人才优势为发展强势,从而推动“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
要注重激活深改革。不但要改进“评”的方式,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评才倾向,建立“问东家、问专家、问大家”的评价机制,不断从职业技能黄金联赛举办、企业“首席技术官”推选中汲取经验,进一步完善以赛代评、企业自评、市场荐评等方式,让更多实干之才冒出头。还要开拓“流”的通道,打破各种阻碍人才流动的“玻璃门”“旋转门”,持续深化博士工作站创建工作,积极创设流量更大、覆盖更广、效益更高的流动渠道,方便更多企事业单位人才向一线集聚、为产业聚力。更要强化“激”的手段,建立体现复杂劳动价值的薪酬待遇制度,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加强人才创新受益保障,大力选树人才典型,实现人才“名利双收”。
要围绕产业强引育。不拒众流,方成江海。围绕打造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和美丽经济幸福产业需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进“高精尖”,集聚“紧急缺”。既要提升引聚高端人才团队政策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探索更加灵活的“飞地”引才手段,借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实现“飞地”人才待遇同城化。也要完善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奖励扶持政策,让更多外地高校毕业生愿意来、更多本土高校毕业生乐意留。同时,还要注重自身“造血”能力建设,通过浙大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大衢州研究院和阿里巴巴集团高校实训基地等项目,深化与高校名企合作,共同培育高素质、大规模的人才队伍,为衢州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输出智力。
要助力创新优环境。一方面,要建好硬环境,落实创新生态体系建设要求,突出“种子、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五大节点,集中优势资源建好“两园一楼一镇六飞地”平台体系,在企业兴建提质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级专家工作站、重点创新团队、博士工作站等智资融合平台,让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铺天盖地。另一方面,要建好软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办好线上线下人才服务窗口,让人才办事少跑腿、零跑腿。加强对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更好地帮助人才解决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医疗体检等民生问题,着力打造开放包容的类海外生活环境,引导社会各界尊重人才、支持创新。
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大花园”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绘就,创新发展的战鼓已擂响,唯有坚定目标、砥砺奋进,以健全完善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才能推动衢州发展形成势头、直逼潮头、独占鳌头,使衢州真正成为每一代衢州人心目中的诗与远方。

践行为民宗旨 强化源头治理坚决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
第二季度质监投诉举报热点分析报告出炉
大湘西天然气支干线项目怀化段动工 明年年初有望建成
创新活动载体 打造党建品牌——记市质监局机关党委
大连海关为进口年货设立“绿色通道”
让才智在“大花园”中涌动
杭州首个摇号楼盘登记结束 中签率40%
夏季化工企业如何预防事故?
网约车大战再起 滴滴称以安全体验效率决胜
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卫生健康
市委书记魏尧前往含山县督查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
翁永卫到大埔西河镇漳北村检查精准扶贫工作
宝兴县档案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
娄星区启动就业扶贫攻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
我市组织老干部开展参观考察活动
【网络媒体走转改】市民预订酒店年夜饭360桌 执法人员检查忙
佛山中考报名昨日开始 优质高中指标生比例调整为50%
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深圳市国资委党办支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17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