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五毒”的说法,其中苏州较常见的是蛇和蜈蚣,由于市区人口密集,蛇类已经很少见,比较活跃的是蜈蚣。随着天气转暖,不少市民选择晚上出门散步纳凉,然而在享受夏夜休闲时刻的同时,蜈蚣也纷纷出巢,出没在市区隐蔽的角落。医生提醒,初夏时节空气潮湿,户外活动时远离草丛等处,如被毒虫咬伤应及时就医。
“好险呢!差一点就落进我领子里了!”谈到昨晚(5月24日)的遭遇,家住姑苏区朱家弄小区的魏先生仍心有余悸。魏先生通过“姑苏晚报96466”微信告诉记者,当时他正在葑门路一栋居民楼下散步,突然从头顶上掉下一个长条物体,正好落到他面前。“当时我吓了一跳,然后下意识的踩了这东西一脚。”
随后,魏先生定睛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是一条大蜈蚣!“我蹲下观察,只见这条全身通红的大蜈蚣,比人的大拇指还粗,大概有10-15厘米长。”魏先生说,这条蜈蚣虽然被他踩伤了后半部分,但仍在拼命扭动着身体,锋利的口器发出“咔咔”的声音,让人见着就怕。随后一名围观的人找来一块石头把这条蜈蚣砸死了。后来,据魏先生观察,蜈蚣可能是从楼房外檐一个排水管口掉下来的。“要是我走快了了几秒钟,落在我身上,被这家伙咬上一口,那可不得了!”
事实上,被蜈蚣咬伤并不少见。上周,有南京媒体报道,一名外出纳凉的市民在公园长椅上休息时,左手被蜈蚣咬伤,伤口附近又红又肿,疼痛钻心。在简单处理并服消炎药未见好转后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伤口有明显脓包并出现感染,好在就医及时未出现大碍。
苏州海关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中心农学博士郑斯竹介绍,蜈蚣俗称 “ 百足虫 ”,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能排出毒液,蜈蚣咬人时,其毒腺会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进入被咬者皮下而导致中毒。每年4—10月,由于气温高、湿气重,是蜈蚣活动的高峰期。它们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草地腐木等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当它感受到威胁时会攻击人类和其他大型动物。
一旦被蜈蚣咬伤会有什么症状?该如何应对?记者就此咨询了高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冯天勇,他说,蜈蚣的毒性以酸性为主,人被咬后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皮疹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出现呕吐、过敏性休克等症状。“一旦被蜈蚣咬伤,可以先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清洗伤口。伤口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这在救治过程中很重要!”
冯天勇表示,苏州老小区较多,一些住在老小区的居民要特别注意,尽量少穿较为暴露的衣物和拖鞋,远离有大量草丛的地方。不要轻易搬动尘封已久的砖石,那样很可能会惊动一群蜈蚣。由于蜈蚣喜好湿热,所以最好能保持家居环境的通风和干燥。
冯天勇建议家住环境较潮湿的老小区的居民,可以在家中放一些菖蒲和艾叶在家中,能有效驱除毒虫。也可以放置几盒揭盖的清凉油和风油精,蜈蚣之类的毒虫会因不堪忍受这种气味而躲避。同时,晚上应注意蜈蚣的出没,例如窗缝、门缝就是蜈蚣的最好栖息地,市民应多加留神。此外,家中可备一些治疗毒虫咬伤的药品,以防不时之需。
【新闻延伸】
除了蜈蚣,当受到这些毒虫伤害时,该如何正确处理?
蚊子
被蚊子叮咬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蜜蜂
一旦被蜜蜂蛰伤,应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注意必须无菌操作。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使伤口暴露,然后挤出蜂毒。因蜂毒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伤口肿胀时可冷敷。
隐翅虫
这种昆虫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其体内的毒素沾到皮肤上,会引起毒性皮炎。应避免接触,如户外遇此虫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或压死它。
蜱虫
一但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如发生高烧等症状,应该尽快就医。(苏报融媒记者 吴涛 文/摄)
重庆主城新推四个公租房小区 今日起接受申请
千人合唱《幸福的奋斗》 正在排练中
1-7月份我市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
身体无症状结石悄悄长
四川建档未标注脱贫贫困人口政府代缴养老保险
初夏时节空气潮湿 户外活动时远离草丛 当心“百脚”出没
疑因清明上坟祭祖引发山火 警民灭火近3个小时
如何把熬夜的危害降到最低
岚山:4个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
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在九江举行
抓实“四补”拔穷根过好“四关”奔小康
南江县集州幼儿园:开展春游踏青活动
[都江堰市]关注|成都至都江堰的第二条市域铁路要来了!
王宏赴贵池区杏花村街道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强调
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提升绿色池州创新池州幸福池州建设现代化水平
70年来首次!赴以民航客机飞越沙特领空
[九台区]区纪委监委召开机关全体干部会议
湘潭小运动员暑期训练忙
哈罗单车全国免押进驻浙江 约820万用户享受此优惠
禄口机场“智慧口岸”登陆“我的南京”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 把师德评价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