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给孩子乱吃保健品吗?宁波8岁女娃差点失聪了

  把保健品宣传的神乎其神,有治疗功效,这是保健食品销售中经常出现的违法行为。近日,在象山就有这样一位消费者,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使用,险些耽误治疗把女儿的中耳炎吃成耳聋。
  吃了10个月的保健品,女童听力下降
  吴女士告诉记者,她8岁的女儿两岁时患有中耳炎,虽然治好了,但之后有复发。
  去年5月,她的邻居买了某保健品,自觉效果不错。于是在在邻居和推销员的共同推荐下,吴女士听信了“不用去医院、不用打针吃药,只要吃店里的东西就能包治中耳炎”的说辞。
之后,便连续向该服务部购买了多维锌软糖、磷脂维生素e胶囊、初乳胶囊、乳钙咀嚼片等保健食品,支付货款1.2万元。
  吃了10个月后,她发现女儿右耳中耳炎不但未好转,听力还日渐下降。于是带女儿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就诊,并进行了右侧鼓膜切开手术。医生告诉她,手术很成功但听力可能恢复不到正常水平,如果再迟些就诊,会致右耳失聪,这样连手术也没有意义了。
赔偿8.3万元,经营者正接受立案调查
  “‘两天内退烧,不用消炎药’、‘咳嗽的孩子一周基本痊愈’、‘拉肚子的孩子,2支就好’、‘腹泄三天即可’……女儿的中耳炎最佳治疗时间被耽误,这与店内虚假宣传有关系。”吴女士边说边向象山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出示她与推销员的微信聊天记录。
工作人员对吴女士投诉的保健食品进行核查发现,商品包装标有“国食健字、卫食健字、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q/dxbjr007j、批准文号等内容,确定属于直销保健产品。
  “产品正规但并不表示商家可以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营者在交易过程中,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的真实信息,不得作虚假宣传。”象山县市场监管局一工作人员指出,本案中的保健食品使用了夸大商品性能的宣传,存在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误导消费者购买的情形。致使延误了吴女士女儿中耳炎最佳治疗期,应该给予赔偿。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经营方向吴女士赔偿8.3万元。同时,象山市场监管局还对该家保健咨询服务部的虚假宣传进行了调查取证,目前,已进入立案查处阶段。
  宁波市场监管部门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更不能替代药品。购买时,要仔细阅读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并通过正规销售渠道购买。

寻找吉林最美“魔豆妈妈” 从即日起开始报名
市社科联举行第三批“佛山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挂牌仪式
桂平市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
新建成的王爷大桥
新田县食药工质局:农资抽检护春耕
还在给孩子乱吃保健品吗?宁波8岁女娃差点失聪了
凤岗侨中第二十五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滑县人民检察院:普法进校园 护航助成长
探索高端制造“硬科技” 西安首期少年智造创客营结营
迎着朝阳奔跑的王世林
数万件动植物化石震撼公开 百年北疆博物院南楼预计10月开放
三会一课”抓落实 龙潭经开区常务副主任带头讲党课
节后股市开门红 狗年行情值得期待
农业大省历史变化:城镇化率过半的河南实践
膳食讲座进社区 科学保健受欢迎
风情惠安:发力“全”旅游 拥抱新时代
南明区网格化调度中心积极开展十九大精神宣传工作
市社科联到靖海镇旧厝村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市深化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接轨上海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全面提高综合实力 建设“宜居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