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赋》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陈凤军)为充分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围绕沈阳题材,抓好重点文艺创作生产,讲好沈阳故事,加快建设文化名城,6月1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清乾隆《盛京赋》研讨会在故宫举行。
与会的文史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数十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盛京赋》,就如何深入研究、扩大宣传、搞好普及、做好文创、打造文化名片等方面,纷纷献计献策。
“谓沈阳为王气所聚,乃建盛京而俯关西。”全文3000余字的《盛京赋》歌颂了乾隆先辈创业的武功,并描绘了盛京城丰富的物产和杰出的人才,也是历史上首篇全面描写沈阳的辞赋。历史上,塞上边外的辞赋一共有三个,乾隆的《盛京赋》是其中之一,而历代帝王所写关于都城或陪都的赋仅此一篇,而且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因为《盛京赋》的影印本曾被介绍到西方,被西方人士誉为“十八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浪漫篇章”。1770年《盛京赋》在法国出版后,法国作家伏尔泰称该作“柔美和慈和到处表现出来”。现在,沈阳人可以通过《盛京赋》感受沈阳的地域文化,以及历史上的陪都文化。
《盛京赋》是清入关后第四代皇帝乾隆第一次东巡(1743年)祭祖时所创作的一篇歌颂先世创业之武功和盛京(今沈阳)物产之丰富、人才之鼎盛的文学作品。乾隆一生四次东巡、六次南巡,游览过很多地方,但他只写了这一篇歌颂陪都的赋,这是乾隆在其所有作品中惟一以都市为题材的大赋。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只有乾隆专门为一座城市创作过大赋,足见他对陪都盛京的尊崇,也足以表明盛京在清朝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盛京赋》是沈阳难得的文化财产,也是沈阳人的一种偏得,《盛京赋》增加了沈阳这座大都市的历史厚重感。
李浩摄影

新华镇人机齐上阵 冒雨抢插秧
筑牢污染防治“防火墙” ——环境综合整治的十堰样板
我市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晋城荆条花蜂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内乡县:内乡县召开“绿盾2018”专项行动第二次推进会议
《盛京赋》研讨会举行
[“八河”行我的城]南沙河:景美路通生态廊道
[都江堰市]全民健身|一起跑进快乐的2018年
东坡区法制办积极参与特殊疾病扶贫工作
砥砺创新 继往开来——第二届宿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综述
滨州市拳击协会 组织登山健身活动
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产业 助推当地旅游发展 天全县紫石乡开展“山水紫石·十佳森林人家”评选活动
雅加达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名单公布 常州健儿26人
我市开展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恩施州宣传系统半年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 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南开区通报6起不作为不担当典型案例
宁德市住建局:共建共享美丽环境 让生活更舒适方便
惠民县积极推动电商物流行业转型升级
沈强赴八公山区带案下访为民解忧
快速救助一名走失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