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志愿者就是一盏明灯,全市千万名志愿者托起整个城市文明高度,让扬州大地更有温度,让文明扬州更有显示度。昨天下午,为期两天的第一届扬州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圆满落幕。本届“志交会”共有12个精品项目进行推介,近300个志愿服务项目展示,230多家志愿服务组织参展,29个文艺志愿者节目展演,76家爱心单位签约资助各类参展志愿服务项目总计达130多万元。昨天的闭幕式上,共有5家志愿者组织代表上台与爱心单位进行了现场签约。以爱心单位为后盾,未来志愿者团队将更好地提供服务。
“梦在星火,关爱盲人”
为盲人朋友插上翱翔的翅膀
“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轻易地分辨白天黑夜。就能准确地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盲人歌手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唱出了盲人朋友们的心声。在本次签约的项目中,“梦在星火,关爱盲人”关注的是盲人群体。
扬州市星火志愿者协会会长朱爱东告诉记者,与盲人团体的接触源自8位盲友在扬旅游时的求助,他们了解到盲友们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以及社会对盲人世界认知的不足。去年的“烟花三月”,来自北京、四川、浙江、广西、山西等地的50多名盲友在扬州星火志愿者协会的精心安排下来到扬州,“用星点亮心灯,感触扬州美景”助盲活动在美丽的春光中绽放。
朱爱东介绍,“梦在星火,关爱盲人”项目分为4个子项目。其中,“我是你的眼,带你去旅行”主要惠及扬州市区老年盲人和特教学校的盲童,协会计划每年带领100名盲人出行;“用星点亮心灯,感触扬州美景”将结合“烟花三月”旅游节,邀请全国100名盲友来扬州,感触扬州人文景观,届时将举办旅游、讲座、文艺表演、成功经验分享等活动。
“我们将用线上平台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为全国盲人进行心理疏导、就业培训。”朱爱东说,他们还设置了一个订单式随身服务。盲友可通过微信群下单,协会安排志愿者为盲人提供日常服务,项目分为“我为盲友做顿饭”“带你就医”“家电维修”“日常解困”等子项目,主要惠及扬州市区盲友,预计每年接单100份以上。
“情系军嫂,关爱军属”
为军嫂送上无微不至的关爱
本届“志交会”上,生态科技新城卫国志愿者协会的“情系军嫂,关爱军属”志愿服务项目,经专家评审,现场打分,最终从12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扬州市首届志交会一类志愿服务项目。生态科技新城卫国志愿者协会会长刘卫国介绍,协会长期开展军嫂军属关爱行动,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对于自己的志愿项目能够获得签约,刘卫国非常激动。他坦言,项目签约让他们更有信心做好志愿服务了。
据刘卫国介绍,卫国志愿者协会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组织有生育经验的女志愿者以及医护人员,为怀孕军嫂提供情感陪护、孕期指导,为军人后代的健康降生服务;组织志愿者,为因生病、工作特别繁忙等因素导致无法正常接送子女上下学的军嫂,提供接送服务;为患有重大疾病的军嫂,提供资金支援、家政服务、护理陪伴等志愿服务;发动社会资源,为有需要的军嫂联系适合的工作;努力帮助军嫂保持身心健康,提供口腔护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游园、健身等活动,让军嫂娱乐身心。
刘卫国是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从自主创业到事业小成的16年中,他始终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回报培养他的部队。在积极投身“双拥”的过程中,刘卫国经历了由军旅情怀向社会公益的拓展,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型,把行动触角延伸到社会更广阔的层面。
刘卫国告诉记者,在这些年的摸索中,他逐渐发现,志愿服务也需要项目化、规范化。此次的“情系军嫂,关爱军属”项目就是他在志愿服务道路上的又一次探索,希望未来能够在志愿服务上作出更多的贡献。
宣讲“文明有礼二十四条”
让文明有礼走进扬州每个角落
今年是扬州赢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荣誉后的第一年,是扬州市承办省运会、省园博会的重大活动之年,也是建设高品质全国文明城市的启动年。为更好地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展示文明城市形象,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广泛征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守规矩讲礼仪——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观察员协会以表演节目的形式宣讲、引导城乡居民、机关党员干部从基本礼仪学起,从细节做起,践行“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引导大家争当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礼,担当扬州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同时,以向上向善、文明文雅、诚信诚实、和谐和美的市民新形象,共创共建高品质全国文明城市。
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观察员协会全体成员事先认真学习了“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传播者、践行者和守护者。今年全年,市民观察员协会将组织131名市民观察员走进100个社区、100个机关、100个乡村,围绕“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内容,以“演、讲、展”的形式,采用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的文娱节目宣传“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
开设“歪果仁学堂”
让留守儿童接受“高大上”培训
据开发区八里镇团委的工作人员介绍,八里小学作为八里镇唯一的小学,学生主要是居住在八里的原始村民以及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离市区较远,镇域内及周边的教育、娱乐资源不足,且父母经济条件有限,导致这里的学生无法和城里小孩一样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课外培训和兴趣班也比较单一。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能够接触到一些“高大上”的培训活动,八里镇团委在玉带家园社区开设“歪果仁学堂”,邀请志愿者开设免费兴趣班,为辖区的青少年打造一个快乐充实的周末假期。目前“歪果仁学堂”邀请了外教和国画、唱歌、空竹、面塑、书法等专业的老师,每周六下午来社区为孩子们免费授课;同时,周边的广陵学院、江海学院、南邮通达学院青年志愿者也定期来社区为孩子们免费辅导作业。暑假期间,八里镇团委还组织学堂的学生开展了敬老院志愿活动,参观扬州市科技馆、妇女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扬州泰州国际机场,观看爱国教育影片等户外实践活动。
该项目以八里镇内50余名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
“安心成长计划”
多方位关注留守儿童健康
广陵区头桥镇红桥社区的“‘快乐永动机’安心成长计划”同样关注留守儿童。据红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将筛选出“留守儿童”,收集相关的联系方式及具体信息,建立数据库、档案库,便于后期工作的开展和以后的走访,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思想状况;与实施单位和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并经过项目讨论,初步表达合作意向;与头桥镇宣传部门、镇团委对接,邀请政府部门参与暑期集中展示和公益推广的报道活动。与此同时,邀请儿童心理专家参与进来,对展开的活动方案进行遴选和指导。为了加大宣传,还将成立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筹备完成活动前奏性材料,专人负责微博微信的内容更新。
红桥社区还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小区建立“关爱之家”。志愿者把“关爱之家”装饰成儿童喜欢的样式,购买适合儿童的桌椅、图书和体育用品等,并自筹购买了电脑、电视等,满足留守儿童基本的生活需求。社区还向周围学校和社区宣传留守儿童“关爱之家”, 让有需求的留守儿童走进“关爱之家”获得关爱;每个周六、周日早上开展经典诵读班活动,并开展学业辅导、代理父母、七彩课堂、感受城市等活动,让儿童感受七彩的童年时光;此外,还将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定期举办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孩子们心怀感恩,长大后更好地回报社会。
据悉,他们还将让孩子与家长定期“面对面”,通过网络视频,让孩子与父母以最经济的方式进行沟通,让父母的思念得以缓解,让孩子的笑脸重新绽放。 记者 陈洁文 张 旭
摄影 司新利 乔家明
男子以说媒名义骗吃骗喝 为2000多元钱谋财害命
绵阳首座太阳能提灌站在徐家镇投用
福清中央公园标识火热征集中 最高可获2万元奖励
成都芯谷力争2020年全口径总产出达300亿元
我市七大战役护卫蓝天碧水
与爱心单位签约 获资金扶持 扬州志愿服务有了更强大后盾
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过上了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 喜看栖龙湾村村民的生活变迁
蝇蛆病老人确诊患鳞状细胞癌 因年事已高,家人考虑再三后接她出院
精细生产 市场广阔
利州区积极推进四季度煤炭工业经济高效运行
苏城8月新房成交量略降 房价趋于平稳
听非遗传承人程寿芳讲述祖孙三代的角梳情缘
任爱荣检查我市节日市场供应情况
零阳镇推行“四化一促”管理模式
为担当者担当
冷水滩区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在永州十八中开班
市质监局在全市范围部署开展出租车计价器计量专项检查
北仑流动人口办理居住登记“不跑腿”
特警综合警务站成为群众身边的安全港 集屯兵备勤、反恐处突、巡逻盘查、休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