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乐至县借鉴医疗急救模式,开设扶贫热线电话、整合帮扶资源力量、设置处理中心、集合专家团队,在全省首创“精准扶贫120”工作体系,一个电话解决贫困群众的“大事”“难事”“烦心事”。
一个电话
迅速回应群众诉求
“我们村贫困户黄维富养的羊拉肚子了,老黄他视力模糊,劳动能力不足,那5头羊就是他的命根子,麻烦快来帮帮他!”电话那头焦急的声音来自乐至县高寺镇燕子村第一书记杨军。
“杨书记,你不慌,我们马上安排相关部门‘接诊’。”工作人员的话给杨军吃了“定心丸”,两分钟后,县农业局的“接警”电话回拨过来,告诉他农业部门将迅速派专家到现场诊治。
第二天一大早,两位养殖专家携带专业检疫仪器如约而至,喜出望外的黄维富模模糊糊地看着专家们为羊儿打针忙碌,满脸欣喜地说着感谢。连续10天的治疗和巡查防疫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黄维富说:“如果没有这通电话,不光我的羊子保不住,可能全村的羊都要遭殃。”
2016年7月,黄维富的这个求助电话,是乐至县“精准扶贫120”指挥中心成立后接听的第一个电话。
乐至县扶贫办负责人说,“精准扶贫120”热线电话开设之前,扶贫办作为直接面对贫困群众的窗口单位,每天电话被打爆,群众要咨询政策、反映困难、寻求帮助,镇村干部要推进项目、落实资金,帮扶力量要争取技术服务支持……,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扶贫办的同志焦头烂额、疲于应答,群众往往还不满意。
现在,打通“精准扶贫120”热线电话等于打通了“天地线”,业务部门和贫困群众“面对面”,直接解答政策、回应诉求、解决问题,贫困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一个平台
高效处置帮扶事项
群众诉求繁杂多样,不仅要快速回应、还要高效统筹相关资源力量,及时解决群众所需所求。
立足于高效运行,乐至“精准扶贫120”一开始就以扁平化模式来构建处置平台。处置平台由1个指挥中心和7个分中心组成(简称“1+7”),聚集了脱贫攻坚所有资源要件,涵盖政策咨询、资金保障、医疗救助服务、产业扶贫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社会扶贫、监督检查等行业领域。指挥中心犹如中枢神经,快速分解任务,将不同类别的诉求和求助分配到7个分中心,分中心在3天内作出回应,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处置方案。
乐至县孔雀乡龙凤村的村民是这个平台作用发挥的首批受益者。
龙凤村一共有12个村民小组,分隔在穿村而过的河流两边,几十年来,一座80公分的土拱桥是河对岸6个组的村民唯一的出村通道。一遇雨天,湍急的河水和年久失修的土桥往往让村民望而止步,也因为这个原因,石桥那头的6个组,集中了全村大部分贫困户和危旧房。
2016年,该村启动脱贫计划,但因为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加上对修桥所涉及的审批手续、部门监管、设计建设都摸门不着,村两委和村民们还是决定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在出村道路和发展产业上,修桥的愿望又被搁置下来了。
2016年9月的一天,家在土桥这头的龙凤村6组组长陈兴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打了“精准扶贫120”的电话。
“老乡,请放心,我们马上和相关部门以及帮扶单位对接。”电话挂断,陈兴云立刻将好消息告诉村支部书记袁云祥,“我们修桥有希望了。”
然而,在袁云祥看来,修桥需要联系多个部门,是典型的“跑马拉松”工程,光靠一通电话搞定所有部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对此并未抱有多大希望。
两天后,水务、交通、规划建设等3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组团来到了龙凤村,现场查勘、可行性论证、讨论设计方案、提出建设意见、拿出资金测算……,这样的效率让袁云祥大吃一惊。更让他惊喜的是,接到指挥中心的“任务分配”后,该村帮扶部门乐至农商银行表示“愿意捐资共建‘连心桥’”。
2017年1月,一座宽5米、长15米的“农商连心桥”竣工了。孩子们在村子里穿梭嬉闹,运输建材的车辆在河两岸来来往往,一幢幢新房也拔地而起。袁云祥说:“真不敢想象,我们只打了一个电话,‘120’就带来了那么多部门、安排好了所有环节,解决了所有难题”。
一支团队
精准解决“疑难杂症”
“1+7”处置平台的背后,是一支由县级领导、行业部门业务骨干组建的“百人专家(服务)团队”。这支团队从全县干部人才库中遴选产生,他们熟悉扶贫政策,精通财务管理、医疗卫生、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承担政策咨询解答、技术服务支持和“疑难杂症”处置。
“麻烦支下招,我们这个村该怎么脱贫嘛?”2016年12月,乐至县石佛镇荣家沟村的支部书记拨通了热线。
荣家沟村位于蟠龙湖上游,虽然山清水秀,但是因为保护水资源,有水不能养鱼,有山不能放牧,村支两委感到脱贫无方,致富无路。
2017年春节后上班第二天,一支融合了农、林、牧、水以及交通、旅游、文化资源的8人专家团出现在荣家沟村蟠龙湖边,带队的是乐至县委副书记刘建华。
“你们村紧邻风光宜人的蟠龙湖水库,把湖水盘活,坡上种梨花,湖中开游船,湖畔有人家,发展旅游有搞头。” 专家们的“金点子”引来村民的一片叫好。
在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专家们为荣家沟村开出三剂良方:农林部门提供产业技术服务;交通部门全域规划乡村道路;旅游人社、水务部门组织村民学习游船管理、农家乐经营……
2017年6月,荣家沟村依托蟠龙湖生态资源优势,以市级扶贫资金为启动资金,吸纳贫困户自愿入股,成立了资阳市第一家村集体旅游公司。村民们在湖边忙着开游船、办农家乐,38户贫困户在当年主动递交了脱贫志愿书。
一套制度
有力保障落地落实
2016年10月8日,乐至县回澜镇兰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雷代义拨打了“精准扶贫120”热线电话,“我想养羊脱贫,9月份就申报了产业扶持金,公示都20多天了,周转金怎么还不到位呢?”
敏感的“120“接线员意识到,这应该是“精准扶贫120”热线收到的第一个投诉类电话。转接到监督检查中心后,有关部门核实:雷代义向村两委申请的“产业周转金”和“幸福喜羊羊”项目帮扶资金1.5万元,因超限额,没有得到解决。
按照要求,贫困群众诉求,必须在3天内限时接办。指挥中心将任务交给了当地乡镇党委政府。“限时接办设定了‘高压线’,我们必须第一时间研究解决。”回澜镇党委政府迅速拿出了解决办法:保证群众按政策限额申请帮扶资金,积极争取县农业补助,落实不足资金。有鉴于此,该镇举一反三,梳理出12户同样申请了周转金的贫困户,赓既研究、公示、核发。
一套从接访、处访、回访到督办的完整制度设计,有力地保障了“精准扶贫120”工作体系有序运行。
在这套制度体系中,四个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制度规范,将“精准扶贫120”工作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套上一条条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按照“接诊+分诊+处诊+督诊”的工作流程,责任单位在“接诊”后的3个工作日内回复,转件到乡镇或行业部门处理的,一周内要反馈处理结果;指挥中心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交办事项处理情况,3天未回复的,纳入处置名单,敷衍塞责、处置不及时的,予以通报并扣减年度绩效考核分值;对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等部门,依纪依规处理。
记者 何柳
【 新闻多看一点 】
农村也玩众筹!乐至石佛镇七村“众筹”办农家乐
你听说过“第三卫生间”吗?大家别上错厕所!
2018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上限公告
合肥公交集团新开T28路特色公交线
乐安:招工对接零距离
北方城市中我市空气质量缘何稳坐头把交椅
全省首创!乐至县“精准扶贫120”解决“疑难杂症”
呼和浩特市公开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55个重大项目签约 收获2466亿元大单
惠阳区:倒排工期保质保量完成整改
125名帆船选手将在厦巅峰对决 青少年帆船总决赛明开赛
川农大院士逝世五年 夫人每天看雕像相伴
开放领事馆旧址 获市民点赞
推进全域旅游更好更快发展胡高平出席相关座谈会
钱塘江里的“海瓜子”成群结队流向西湖 每天拦下上百斤
江心屿变半岛?不行! 瓯江航道清淤还千年孤屿景观
大亚湾区:出行更通畅 服务更贴心
国际软网高手台州巅峰对决
怀远县文明办召开“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动员会
城南街道助推全市殡葬改革,出现城中村殡葬改革第一例
清徐县东湖街道多举措助推环境卫生整治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