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宜君分会场活动长城保护利用高峰论坛发言摘登


让雄浑厚重的魏长城在宜君大地璀璨夺目
——陕西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宜君分会场活动长城保护利用高峰论坛发言摘登
编者按:2018年6月9日,以“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为主题的陕西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宜君分会场活动在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区(六号墩台)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多位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宜君,共同研讨了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现将部分发言给予摘登。
宜君:让长城“活起来”
张柏(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亚太地区博物馆协会联盟主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到我们省的分会场宜君,非常的高兴,每一次来宜君都有很多收获,特别是在文物保护方面。大家知道,长城被确定为世界遗产的时候叫中国长城,这四个字第一个概念就是我们中国的长城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宜君的战国魏长城也是整个中国长城的一部分,而且是较早的长城,所以这个长城很重要,这也是上次几位专家来之后的一致意见。战国魏长城年代久远,留存下来的也很少,它给我们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信息,都是非常宝贵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就是我们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长城正是文化遗产当中最为重要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所以我们保护长城要站在文化自信这样一个角度去理解,才能使长城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我们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人民生活需要来服务。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特别是长城文化,要让它们从很多角度、内容和方式中活起来。宜君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你们通过自编自演的形式,传承文化精神,满足文化需求,享受着文化活动带来的乐趣,获取着文物演出带来的经济收入,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你们没有生搬硬套,想尽办法让宜君大地上的文物活了起来。其他文物保护方面也有很多活起来的经验,比如很多文物对科学研究、文化进步、艺术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希望你们潜心研究,让宜君这一长城文化遗产永远巍然屹立、璀璨夺目。
记录长城 感受长城
董耀会(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我徒步长城这件事已经过去34年了,选择徒步长城有三个原因:第一,长城是分段修建、分段守卫的,没有人从头到尾的走过长城,我如果是中国万里长城上第一个留下完整足迹的人,那将是让人非常兴奋的事儿;第二,七八十年代,国家没有对长城做过调查,没有任何资料记录长城的完整样子,大家都不了解,我想用我的笔和文字把长城修建、保存的状况以及历史文献结合起来,附上照片,记录下来,留给后代作参考;第三,我喜欢文学创作,把我看到的情况和我们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形成长城故事。为了这三个目的,我们走了508天,1984年5月4日从山海关出发,1985年9月24日到达嘉峪关,当时走的主要是明长城,战国长城和秦汉长城都不包括在内。
30多年来,我一直在记录长城,宜君的魏长城我也来过很多次,宜君县委、县政府这几年为这段长城所做出的的努力大家都看到了。2014年在人民大会堂,刘书记和曹县长把宜君的做法向全国做了介绍,宜君县能把为国家、为民族保护长城的情怀与当地的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去做这个事情,真的让我们特别感动。
实事求是地说,宜君战国魏长城的保护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一是加强保护。宜君县做了长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全县总体规划,把长城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大力宣传政策法规,让长城保护成为社会自觉行为。二是有效利用。把魏长城的保护与利用作为该县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金字招牌来打造,找准定位,科学规划;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建设,让老百姓得实惠,开辟长城保护新天地。三是一点建议。宜君的长城在全国非常重要,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挖掘长城文化内涵。
保护魏长城任重道远
段清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的长城一共分布在15个省404个县。宜君,就是这404个县之一,从长度和规模上来说,魏长城算不上最长的。但在404个县中,举全县之力,持之以恒利用长城保护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宜君县在中国还真的是在前几位。
中国的长城大体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农业地带,一种是农牧交错地带。魏长城属于第二种类型,是农业和农业之间相互防范的一种长城,我们普遍认为中国的长城,就是农业防游牧业的明长城,但在农业地区互相防范的魏长城并不多,这种形式真的是意义重大。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魏长城,我们民族的记忆和精神的标识真的是没什么太多的东西了。魏长城这一文化遗产,给了很多人来宜君的理由,大家对宜君的认知也因此完全不同了。它是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从分封制走向帝国制的一个标志,也是宜君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象征。假如宜君不保护魏长城,宜君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就不如今天。保护长城其实关乎我们的今天和明天。不断地深入思考,魏长城在我们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价值会越来越清楚。陕西的长城大概分两部分,一种是战国的秦长城,一种是战国的魏长城。魏国早期改革,而秦国在秦献公之前有一段时间非常没落,魏国一度把秦国的势力挤压在洛河以西。把秦国从北边全部切断,从东边进攻,魏长城则是魏国这段辉煌历史的物证。
二十年以前,我们谈文化的时候都觉得无所谓,吃饱肚子是第一要务。今天,我们前所未有的意识到文化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这个县,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价值。所以说长城的保护任重道远,保护好魏长城,能为民族强大汲取营养,为祖国的前进提供动力。
和平年代魏长城的价值所在
彭运辉(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副院长):
古长城不仅是在中国,它也可以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如果站在世界的角度看长城,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他的地位。首先是和平,长城是和平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和平之盾,保卫自己的盾牌,而不是中华民族的侵略之矛。其次可以总结为团结,只有团结才能有实力保护和平,发挥盾牌的作用。
长城诞生在战国初期,是各诸侯国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时期,包括魏长城。魏长城的诞生和墨子的思想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墨子的理论、方法、防御在魏长城上都用到了,所以墨子的和平学说兼爱非攻是长城诞生后和平理论的来源。从世界和平学的研究角度把墨子归结为东方和平主义的始祖和源流,长城的城墙,烽火台的防御功能以及其他的防御体系和君臣之间的一些决策都体现了和平的文化底蕴。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血液里边没有侵略的基因。”长城这一实证证明了习总书记的论断。现在走向世界还有一个新提法叫长城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对“长城外交”最有力的一次助推。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的第一个霸主,魏国的人才改革是各国学习的榜样,商鞅变法等都效法的是魏国的变法。这种说法在学术界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最后被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所歼灭。通过对魏长城的保护也向老百姓传递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秦、魏两国的强大之路也在一定意义上告诉我们,加强人才培养,在用人、选贤等方面进行积极适时的改革,做到干部与群众共同合作,万众一心,为实现和谐美丽新宜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和平和团结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团结一致,全县一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为祖国的强大出一份力,筑牢和平的盾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宜君遗产精神 齐心协力保护长城
商子雍(著名文化学者):
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么一个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我就围绕古长城的保护利用和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说起文化,大家耳熟能详,就像我们经常说起的文化软实力、经济硬实力,以文化定输赢这些经典话语,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重要的。宜君县以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为抓手,在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软实力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了宜君文化的这张新“名片”,让雄浑厚重的魏长城文化与宜君生态山水硬实力相得益彰,构成了渭北高原璀璨夺目的壮丽景观!
今天我来到宜君,见到了战国魏长城遗址,不由得让我想起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说起修筑这段长城,还与战国时的魏国大将吴起有关。史料记载,当时,魏文侯变法图强以后,魏国国力强盛,在河西扩展大片领土,并派吴起镇守西河,在此吴起率兵与当时的强敌秦国打了数场硬仗。其中发生于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的部队打败了10倍于他们的秦军,从而奠定了魏国在战国初期的强国地位。这就是物质存在的长城遗址,他们互相印证、互相关照。
长城,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骄傲,我们理解过去的文化,了解过去的历史,这些传统文化就像我们现在做一份工作一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精华作为我们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支撑点和营养库,从这个角度去看魏长城,你就会体会到宜君县的父老乡亲、宜君县的各级领导,他们这么多年对长城的保护功德无量,保护了宜君的文化传统、留下了宜君的重要文脉,弘扬了宜君的遗产精神。
看到宜君战国魏长城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化,保存依然相当完整,我被宜君人保护长城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同时,我为宜君人而感到自豪,我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宜君这块土地的父老乡亲,真是心怀感激之情,真城地向他们表达敬意。
珍视世界文化遗产 共守人类精神家园
张建福(陕西省文物考古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现存遗址总长9594.5米,由6段城墙遗址、9处烽火台遗址、1处城址组成,距今约2400年以上。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在201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名录;2014年被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之路走到今天,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他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增强了我们对长城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相互配合,在县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聚全县之力,近年来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战国魏长城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为我们长城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县委书记刘冲带领全县三十多个部门在战国魏长城的遗址区召开长城保护工作专题会议,县长曹全虎在学校亲自给学生们讲解长城保护知识……他们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长城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三是各级专家学者、文物部门为宜君战国魏长城提供科学的规划支撑,确保战国魏长城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稳步向前推进。四是战国魏长城脚下的村民们,他们爱长城、护长城这种无私的爱国精神,增强了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睿智的县委、县政府决策层,一个多部门联动、全民共同参与、群众得实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宜君大地上进行得如火如荼。万人签名、保护长城“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激发了全县人民保护长城遗址的自觉性。这些举措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跨越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在全国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这里,我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们宜君文物保护工作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保护魏长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长城保护利用高峰论坛学生代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叔叔阿姨,专家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彭镇中学八年级学生郭思盈,作为一名学生,一位彭镇人,很高兴能够在这个隆重的“长城保护利用高峰论坛”上代表我们青年一代发言。
此刻,我们就站在战国魏长城遗址区,从残存的城墙,依稀可以看到2000多年前的魏长城的雄姿。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是我们亲眼目睹、触手可及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存,也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学习宣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彭镇中学以保护魏长城、学习宣传魏长城文化为己任,2017年成功申报市级德育品牌:爱我家乡,护我长城。此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活动,清理遗址杂草,积极宣传魏长城知识和保护政策,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画展,学校还将魏长城文化融入美术课教学中,郭军峰老师教孩子用泥塑的形式来创作,栩栩如生、充满想象地创造出一大批战国魏时代的人物群像,以沙土为原料制作了魏长城场景复原模型。2018年,学校建立魏长城陶艺艺术工作坊,郭军锋老师教学生用烧制瓷器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力图全面保存魏国时代的历史文化风貌。
我们要在我们的校园里了解掌握战国时期魏国那段封存的历史,要让历史文化遗存成为学校的校本资源,成为我们学校德育教育、文化教育的基地,要让长城文化成为我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
文化之力,移山填海;文化之功,千秋万代!
在这里我真诚呼吁我们每个彭镇人:一定要积极关心支持魏长城历史遗存的保护工作,身体力行履行保护义务和责任,积极宣传魏长城文化,成为魏长城文化宣传的文化使者、保护魏长城遗存的坚定卫士!(彭镇中学八年级(1)班 郭思盈)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胡旺林来我市检查调研
小小服务卡 便企解烦忧 长春新区解决企业难题268项
“淮安透明食药监”获评“数字江苏”优秀实践成果
武昌火车站陈旧楼梯影响通行,巡查组督办清除安全隐患
崔永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第13次全体(扩大)会议
陕西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宜君分会场活动长城保护利用高峰论坛发言摘登
市政府副市长、江阳区委书记付小平率队调研江阳区 沿沱江旅游道路建设工作
周霁张家胜与浦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黄旭东座谈
我市举行“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
我市2018年党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出炉
中建一局北京公司组织全员观看《厉害了,我的国》
市食药监局赴望江县排查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
国庆假期临近 旅游市场升温
电商来助力,让“陪读妈妈”就业陪读两不误
宁波尼斯嘉年华进入100天倒计时
仪陇县公安局破获系列盗窃电瓶车案
长江日报:汉字的背后是中华文化精神
开封交建集团通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长沙市成立出生缺陷临床精准防控研究中心
话剧《李雷和韩梅梅》临沂上演 勾起80后集体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