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创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龙门农民画,已历经40多载,与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并称中国三大民间画,成为广东的文化名片。伴随龙门农民画发展的是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不少年轻人加入了,日渐成为中坚力量。80后钟永廉便是其中一位。
这位生长于农村的新生代农民画家,曾学油画,不过,他最后还是带着乡土的眷恋执笔彩绘,以农民画为生计,最终绘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让自己的青春充满色彩。他还因画与妻子结缘,成就婚姻。
钟永廉在创作农民画。
20岁转攻农民画
走近龙门县文化馆农民画创作中心,钟永廉的画室常常能听到音箱飘出动人的音乐。上了年纪的农民画家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创作,与他们不同的是,钟永廉喜欢在舒缓的音乐中画画。他说,他需要在有激情的环境中创作。在他的画室,悬挂着一幅他颇为得意的作品 《斗牛》,创作灵感其实来源于音乐。当狂放的音乐响起,两只猛牛在水中互相打斗,激情澎湃。
虽然年仅33岁,但钟永廉已经成为龙门农民画创作队伍的一名骨干。在坚持原创与积累探索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85年,钟永廉生于龙门县龙江镇一农村家庭。后来上了中专,学的会计,学不到一年,他觉得没有意思,于是肄业。2003年,他到了深圳大芬村学习油画创作。
实际上,到深圳大芬村之前,钟永廉接触过龙门农民画。那是2003年初,龙门县文化馆开设农民画培训班,钟永廉报名参加,被誉为龙门农民画“开山祖师”的名画家谭池发还在培训班上授课。“当时是懵懵懂懂,对绘画的技巧等都听不明白,学得很肤浅。”
在大芬村画油画,如在工厂流水线上复制着别人的画作,钟永廉很快就感到厌倦。2005年10月,钟永廉回龙门探访亲友时,看到龙门农民画“很有意思”,“我在龙门县文化馆里看到一幅名为 《回家》的画作。画中婚丧嫁娶、天伦之乐等农村生活画面,不仅让我这个农民子弟重拾童年生活的记忆,而且促使我下定决心拜师学艺。”
钟永廉决定放弃油画转攻龙门农民画,这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尝试着去创作农民画,一种亲切感,一种可以自由创作的快感吸引了他。当年,他加入了龙门农民画的创作队伍,师从名画家陈权枢。那一年,他刚好20岁。
钟永廉画作之一。
画风偏幽默夸张
如果要为龙门农民画 “论资排辈”,钟永廉应该属于第三代画家。看过他画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感受,认为他的画作风格偏向于幽默夸张。
“这跟我的性格有关。”钟永廉认为,油画中立体和夸张的元素比较重,有写实与抽象之分,由油画转向龙门农民画,必须懂得运用和融合。在不断积累、沉淀和探索的过程中,钟永廉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2007年底,龙门县要在永汉镇嘉义庄打造农民画示范村,钟永廉被派驻并担任画组组长。“嘉义庄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和创作的平台。”为了对嘉义庄有更深入的了解,钟永廉深入村民当中,向老一辈请教嘉义庄的历史。
驻村的一年半时间里,农村出生的钟永廉并没有觉得辛苦,反而更加加深了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很多感悟都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发展自己。”钟永廉表示,通过夸张、变形等不同的手法,融入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实际上就是对龙门农民画的一种创新。钟永廉还学习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并积极拓展龙门农民画的衍生产品,希望向多元化发展。
即便如此,钟永廉和老一辈农民画家还是有不同之处,他对农村生活没有那么深切的体会,但作为年轻一代,他懂得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和激发灵感。他认为,龙门农民画应该海纳百川,从颜料到材质,手法都应该创新。在表达采茶姑娘和阿哥对唱客家山歌的农民画题材中,钟永廉用了丙烯的原料,他甚至用埃及的文化元素及荧光来表达太阳直射的情景。
钟永廉画作之二。
因画与妻子结缘
勤于探索、注重个人风格的钟永廉,最终获得了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使得他成为龙门农民画家中的新生代代表。
钟永廉干过的最轰动的一件事情莫过于在2007年,他用72天时间,每天工作到凌晨2点多,2个多月体重下降6公斤的代价,创造出一项记录——— 一幅长5.8米、宽1.47米的作品《喜庆人家》被香港商人以1.3万元购得,在当时创下了龙门农民画在国内市场的最高销售价。
对这个纪录,钟永廉笑称,自己这把“小刀”,幸运地锯了棵“大树”。“名和利是次要的,先放一边。我们这些年轻的创作画师,现在都是磨刀时间。”他说,小刀也可锯大树,不过要先把这把小刀磨锋利。
钟永廉坦言,画画使得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也收获满满。他擅长表现农民群众的多彩生活和风清气正的廉政题材,这几年,他多幅主题鲜亮的作品入选中国文明网的宣传画册,传达着他对幸福广东和文明中国的祝福。
画中自有颜如玉。平日里,钟永廉也教学生画画,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学生。他的妻子是梅州嘉应学院的毕业生,到龙门工作,业余喜欢画龙门农民画,同是客家人的他们以画为媒,喜结连理,在龙门传为佳话。
龙门农民画入选了广东省委组织部人才工程“扬帆计划”。随着该计划在龙门县的实施,钟永廉这样的年轻画家们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走上中小学校、青少年宫的讲台,担负起培育新生画家的责任,他们自身也将从“新生代”渐渐步入“中生代”,成为农民画创作的中坚力量。
助力农民画走向世界
“让农民画走向世界”——— 近20年前,谭池发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向世人宣示龙门农民画的梦想。如今,龙门农民画已经走向世界,它代表广东、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农民画的乡土乡情与斑斓色彩。
2017年7月,钟永廉与数位龙门农民画画家受邀访问墨西哥,并在墨西哥合众国墨西哥州民间文化博物馆举办 “中墨文化交流——— 广东龙门农民画展”。钟永廉作为80后青年画家代表与墨西哥艺术家交流,他将一幅《绿色家园》作品向对方展示,在画中钟永廉不仅展现了家乡龙门农民的生活点滴,更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墨西哥州政府国际事务处负责人克劳迪娅·索里亚诺看到画作后称:“中国农民画漂洋过海、集体亮相体现了中国文化财富之丰富。”
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龙门农民画离不开农民群众浓郁的生活气息,灰瓦白墙,节庆烟花,礼乐传说,鸳鸯凤凰,花好月圆,皆可入画。龙门农民画又带有明显的南粤风情。南国地域自然风光、民俗风物、民间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与吸收的素材、造型与装饰语言,使龙门农民画形成了具有岭南民间特色的艺术风貌。为积累素材,钟永廉经常到处采风。
画作 《劳动人家日子红火》,是钟永廉描绘农民群众鲜活生活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自己对农村生活的艺术化写照和感悟。他认为,只有从乡野中把握住典型元素,才能引发观者对生活印象的共鸣,才能负载起更大的寄托和抱负。
对于创作,钟永廉始终强调“即时感受”,他乐于与画友就龙门农民画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探讨,他也积极从国内外抽象画派画家的画作中,吸取有用元素。他的探索还在路上,正如人生还在路上。
人物名片》》》
钟永廉
1985年生于龙门县龙江镇一农村家庭。曾到深圳大芬村学习油画创作,2005年10月加入龙门农民画的创作队伍,先后被评为惠州市农村实用人才高级技师、惠州市首批优秀农民画艺术家,当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市第十一届党代表、龙门农民画协会副会长等。
本版文字《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黄克锋 摄
叶露中看望慰问春节期间坚守一线的干部职工
双鸭山市2018年第五届“工会杯”全市职工乒乓球大赛隆重开幕
“残疾人文化活动下基层”活动在云岩区举行
市政府召开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商会会长)座谈会---倾听企业心声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市民反映办证难 武昌疾控中心一次性发放240个名额
他是深圳返回龙门的农民工 如今成长为农民画创作队伍的中坚
我市与省政府衔接机构编制云平台数据对接
去年全市实施375个重点项目 完成投资1185.4亿元
“溧阳1号旅游公路”成全省样板
我市贫困大学生获资助
开封市委五个巡察组集中进驻10家被巡察单位
幼童走失 民警相助找到妈妈
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总结座谈会发言摘要(一)
市规划院完成 固阳受灾村庄 新建选址及规划方案
辽宁各级法院发起总攻 7月底积压案件清仓
连续熬夜看球赛 小伙患上“球迷眼病”麦粒肿
东躲西藏8年的“古董老板”栽了
济阳县推进市政三大体系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烟台南大街文化中心地下停车场升级改造完成投入使用
新《中小企业促进法》系列解读 欢迎宁波广大中小企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