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0)日,市区青衣江路东段285号大院曾可白家的客厅里,曾可白和79岁的母亲李素琼拿出一封四川大学寄来的信,里面装着《遗体捐献接收证书》。李素琼抚摸着证书上老伴曾令华的照片说:“老头子,你的决定好伟大,听说你的眼角膜让2个眼病患者重见了光明,以后我百年了也要跟你一样,捐献遗体和器官!”
5日,李素琼老伴曾令华去世,享年84岁。家人遵照老人生前遗愿,代为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遗体定向捐献给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用于医学教育和科研,眼角膜让2名眼病患者重见了光明。
老人决定捐献遗体
曾令华老人系原雅安地区粮食部门退休职工。
“起初老伴提出捐献遗体时,一家人都心存顾虑……”李素琼说,2003年,曾令华体检发现患上肾膜癌,经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2007年,检查发现癌细胞转移,又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出院回家后,曾令华悄悄告诉老伴,人死如灯灭,他想去世以后把遗体和身上有用的器官捐献出去。李素琼说,当时,自己有所顾虑,主要担心3个子女不同意,因为普遍的世俗观念是死者为大,入土为安。
曾可白接过母亲的话题说,人言可畏,父亲这样做可能会招来一些非议,让亲戚朋友们以为做儿女的不孝顺,连老人都安葬不起……面对家人的反对,曾令华多次做子女们的思想工作。一段时间后,曾令华说服了子女,但一直没看到他们到红十字会办理捐献手续,老人又急了。
老人催促子女办理手续
“你们咋还不去帮办手续?”曾可白作为家中老大,经营了一家包子店,平时抽不出时间为父亲办理捐献手续。从今年初开始,老人或许怕子女变卦,或许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之故,一次次催促他去办理捐献手续。
为让老人放心,7月11日,曾可白到雨城区红十字会领取了《四川省遗体组织登记表》进行登记,当曾令华签下自己的姓名时,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老人也就此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12月5日凌晨3点30分左右,曾令华病情加重,曾可白立即打电话给雨城区红十字会,请红十字会协助完成父亲捐献遗体器官的遗愿。
由于曾令华指定要将遗体捐献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市、区红十字会连夜紧急联系,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四川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工作人员于清晨赶到雨城区完成老人的遗体接收工作。
妻子决定向丈夫学习
“三鞠躬!感谢您的无私奉献,感谢您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12月5日早上8点过,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工作人员,市、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等来到曾可白家,肃立在老人床前,对老人的无私大爱表示深深敬意和感谢,对子女们理解、支持老人的伟大善举,实现捐献表示感谢。
当天10点左右,老人的遗体到达成都,“爱迪眼库”医生在捐献者亲人的见证下完成眼角膜获取工作。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郝波介绍,曾令华老人的眼角膜,让2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曾可白说,父亲生前多次叮嘱,他去世后不能麻烦别人,不收礼、不请客,他们遵照老人遗愿,去世后连花圈都没买一个,就这样让老人静静地去完成他的遗愿。
李素琼接过儿子的话说,老伴做出这样的决定,很有价值。她也要向老伴学习,到时候也会随老伴而去,捐献遗体器官。在她看来,自己身体条件比老伴好,除患有类风湿外,没得其他疾病,眼角膜有用,双肾也有用,将来都可以捐献,不仅能为那些急需器官救命的人解除痛苦,自己的器官移植到别人身上,也是生命的延续。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知,截至目前,我市累计遗体器官捐献登记100例,实现遗体捐献13例,实现眼角膜捐献10例,实现器官捐献4例。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彭加权
市鲜食玉米·速冻果蔬联合会召开座谈会分析鲜食玉米发展方向
禹王台区残联举办培训班助力贫困农村残疾人创业增收
抚顺市教育局开展2018年“爱眼日”宣传画征集评选活动
罗源助力完全无劳动能力脱贫户稳定脱贫
博山区构建干部监督“511”机制
让生命之光延续 八旬老人生前说服家人,死后捐献遗体和器官,让2名患者重见光明
2018年4月2日、3日、8日、9日停气通知
桦川县召开松花江县级河长会议
流光溢彩大美延城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扮靓南平市主城区
175医院助产士朱月卿:“产房就是我的人生舞台”
成都移动5G应用再迎新突破
渔船更新改造在厦铺开 截至目前已拆解210艘老旧渔船
跟着救援队员学急救
阳西县:2018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活动在凯旋广场隆重举行
6小时行驶5公里,中秋返乡路缘何成“大型停车场”?
中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
2018年盐城消费维权典型案例⑤:“天猫国际”非“天猫” “放心消费创建”助维权
合肥市出台细则 满足人才“刚需”
海口一批优秀两新组织获表彰
市城管局局长赴扶贫驻村点荆和村走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