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坚守生产一线


  在省总工会刚刚揭晓的2018省“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对象名单上,我市一位产业工人榜上有名。入职33年,靠着刻苦学习掌握厂里所有机床的不同数控系统,凭手感就能修复0.01毫米的偏差,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高级技师,33年来却从未离开过生产一线。说起杜建华,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事们异口同声:“不简单!”
1985年,从无锡油泵技校毕业的杜建华作为一名普通车工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厂里设备种类繁多,更新换代快,能够掌握所有操作设备的工人凤毛麟角,杜建华是一个。从车床、卧式镗床、龙门刨床等普通设备,到坐标镗床、五轴加工中心、格林珩磨机等高精系统……只要是与工作有关的技术,他都会去学。甚至在家人重病时,他在照顾亲人的间隙,还抽空学会了一种加工曲面刀轨的编程软件。靠着自学融会贯通,杜建华不但学齐了所有机床设备的操控系统,还练就了一身修机器的绝活。
“机器出毛病,找老杜!”在厂里,杜建华维修设备是出了名的。多年来,他解决的各类生产设备和工装问题,为公司节约了200多万元。仅2011年里的两个月,杜建华就为公司修复了16套五轴珩磨夹具,按照当时每套进口价10万元来算,共为企业节省了160万元重新购置的费用。
当时,车间加工柱塞套用的五轴珩磨夹具出现了加工精度无法保证的问题,大批零件需要挑拣,严重影响了零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研发人员却始终找不到误差原因,只能向老杜求助。杜建华是负责设备制造的,机器调试、维修不是他的业务范畴,但他还是接下了这项棘手的任务。“光找毛病就花了一个月”,杜建华回忆。他通过对五轴珩磨杆夹具进行拆分、测量、记录数据以及对大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在坐标镗床上模拟珩磨杆在工作中的动态情况,找出了珩磨杆夹具加工精度无法达标的原因。原来,一套夹具的8个孔,每个直径只有10毫米,只要任何一个孔存在哪怕0.01毫米的偏差,就会导致夹具失去水平平衡,而要研磨掉多出来的那0.01毫米,完全凭手感和经验。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杜建华用一根研磨芯棒,涂上研磨膏,伸进夹具的孔中,反复测量、反复研磨,凭着自己多年一线操作养成的手感研磨掉那0.01毫米的偏差,终于修复调整了16套珩磨夹具。
作为业务精湛的高级技师却至今坚守在一线的,整个威孚公司目前只有杜建华一人。51岁的老杜说:“想多点机会把本领教给年轻人。”2011年以来,杜建华带出了8个徒弟。2013年成立的杜建华“大师工作室”,把他在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传授的技能以及发明等制作成文档加以保存,并与所有技工共享。其中的一些发明申请了专利,由杜建华研发的各种装置共获得四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明专利。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获省大学生智能控制大赛3D打印项目一等奖
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成华区]天府绿道 让“绿”成为成都城市新名片
黄州区高标准建设叶路洲国家生态农业园区
金牌数第三 团体总分第四台州省残运会创最好成绩
33年坚守生产一线
宿迁发布2018年基本公共服务清单
兰花科创去年净利润增长超两倍
为实现“七连冠”不懈努力
西安市积极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23.43万老年人享受到“政府大礼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务人员无偿献血 总量28300毫升
威海市全面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
“六一” 来看儿童剧吧
安多县文化宣传交流团在沈阳举办藏北风情文化演出
海南设立祖国最南端国家教育考试考点 9月迎首场考试
汉台区及早安排部署防汛工作
从“靠山吃山”到“护水绿山”
11家市直单位接受服务企业评价
怀化市一中召开3月学科主任会议
中韩小伙伴游“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