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本报记者参加“全国党媒社长总编辑‘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湖州行”采风活动时了解到,13年来,湖州市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坚持生态蓝图绘到底,用久久为功的坚定意志,在生态立市、建设生态宜居宜游美丽乡村、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致富增收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宝贵的实践经验。
湖城处处皆是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前,我市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融入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努力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韶关绿色崛起。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行系列报道,为韶关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敬请读者关注。
湖州是浙江省11个地级市之一,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江南城市。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该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3年来,湖州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既护美绿水青山,又做大金山银山,持续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推动湖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
”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湖州日报提供。
艰难抉择——要美丽家园还是野蛮发展?
湖州有令人赞叹不已的生态禀赋,元初文学家戴表元曾作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也因为此,每一个来到今日湖州的外地人,都会为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流连忘返。但美丽的背后,鲜有人知道,这座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同样曾经历过转型发展的阵痛和彷徨。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环太湖城市兴起工业化建设高潮,湖州一度成为长三角建筑石料的主要供应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安吉县曾经是浙江省的20个贫困县之一,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安吉走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立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遍地林立,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然而,粗放型的野蛮发展却让安吉人心里不是滋味:黑烟滚滚、污水横流,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美丽家园不复从前。1998年,国务院专门发出黄牌警告,将安吉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而作为“两山”理念诞生所在地安吉余村,发展之痛教训更为惨重。1986年前后,余村成了湖州市石灰石的主要矿区,最多时年开采量达到24万吨,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最高时达到了300多万元。对大自然的无情开发给余村人带来血与泪的痛苦:村里企业最红火的时候,余村的河里没有活鱼了,石灰浆把鱼都呛死了,村民出趟门回来眉毛、头发都是白色的粉尘。
1999年,安吉县痛定思痛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2004年底,余村石矿全面停产,对矿山进行了复垦复绿。然而,在余村关矿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急剧下降,而村里的其他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靠山吃山”的余村人陷入了迷茫。
“上海一栋楼,妙西一座山”。位于南太湖之滨的吴兴区妙西镇,在本世纪初同样面对要经济发展还是要生态环境的两难选择。2005年前后该镇大大小小的矿山达22座,年产量多达1800万吨,石矿利税占镇财政收入的90%,村民收入的30%也依赖开矿。
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曾让湖州人的口袋迅速鼓了起来,也给当地生态带来严峻的考验。因为大量企业的污水直排,太湖水污染日益严重,太湖流域多个城市面临“守着太湖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是继续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还是痛下决心寻求新的生机,这道难题把湖州逼到发展的分岔路口上。
壮士断腕——生态立市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
难道美丽家园与经济快速发展只能选其一?答案显然不是。湖州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老路已经走到尽头,必须痛下决心,转型求得生机。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对村里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9天后,习近平用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评论,鲜明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会变成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2006年3月23日,他又发表了《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一文,进一步强调:“这‘两座山’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体现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中……”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不仅不矛盾,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在徘徊中,“两山”理念恰似一盏明灯给湖州带来了新的活力,坚定了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2007年,湖州市第六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2015年,湖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确立了生态立市首位战略。2017年,湖州市第八次党代会继续坚持这一目标,并提出要奋力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8年初召开的湖州市委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决定》,进一步丰富了生态发展理念,坚定了生态发展的决心。
矿业曾经是湖州的经济支柱产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转型,湖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了大量矿山,矿山企业由612家减少至不到50家,在产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治理完成废弃矿山311个,累计复垦复绿3万余亩,释放了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近年来,一场铁腕治污行动席卷太湖南岸,湖州投入20多亿元关闭沿岸涉污企业,投入3亿元实施渔民上岸工程,投入2.7亿元实施生态修复。从2014年开始,又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清三河”、清淤治污、“河长制”、剿灭劣ⅴ类水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连续四年夺得浙江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入太湖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ⅲ类以上。
从2014年起,湖州在全省率先开展治霾“318”攻坚行动,聚焦治扬尘、治废烟、治尾气三大方面,持续推进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高污染燃料小锅炉淘汰、热电企业清洁化改造、老旧车淘汰、船舶和运输拖拉机整治等18项重点任务,秸秆综合利用、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和高污染燃料小锅炉淘汰改造等多项工作领跑全国、全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州坚决否决了5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虽然“损失”几百亿元,但换来了绿水青山的良好环境,更得到了让人羡慕的“金山银山”:近5年来,湖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2017年,共有23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4位;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934元和28999元,分别增长9.0%和9.4%。
制度为纲——地方立法为生态文明护航
水变清了、山更绿了,百姓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湖州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湖州在践行“两山”理念中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优异成绩单的背后,除了湖州人励精图治、先行先试的精神外,他们还探寻了另一个制胜法宝——生态立法。
目前,湖州已初步构建起立法、标准、机制“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竖起了“四梁八柱”。
2015年7月,湖州市获得地方立法权,确立了“1+n”的立法计划。2016年,《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全国首部专门就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行立法的地方性法规。随后,先后制定出台了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规定,并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河道管理等方面探索制定法规。
作为唯一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的全国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湖州已建立32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导向目录,发布全国首个《生态文明标准体系编制指南》地方标准,制定20项市级以上标准,启动了《湖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编制。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湖州在这项工作上先行先试,2017年又在全国率先实现成果运用。依照《湖州市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与利用绩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从自然资源资产保护、自然资源资产利用、生态环境改善3个方面对县区进行比较评价,既解决了负债表如何运用的问题,又推动了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中,湖州这个“两山”理念诞生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它不仅吸引着各地的目光,更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记者手记
生态文明建设大有文章可作
韶关与湖州虽相隔千里,却有着许多共同点:两地都为区域经济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两地同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全省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在共同经历了产业转型的阵痛后,都为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湖州的成功,无疑用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理力量。
启示一: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习近平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部署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盼和追求。对于韶关来说,韶关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区域国土面积广阔,生态基础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75%,市域江河众多,江河水质达标率100%;生态区位重要,地跨珠江、长江两大水系,是珠江两大支流北江和东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保护好韶关的生态环境、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既是韶关服务全省发展的责任担当,也是韶关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启示二:生态文明建设大有文章可作。湖州经验告诉我们,做好生态文明这篇大文章,以更大的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让绿水青山更美,更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当前,在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之际,省委进一步明确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部署,韶关迎来了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是筑牢全省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广东”的重要举措,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追求、实现韶关绿色崛起的现实需要。
启示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持之以恒。成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从2005年8月16日“两山”理念诞生到去年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13年以来,湖州全市上下付出了艰苦而卓越的努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坚持并奋斗的过程,必须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秉着久久为功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有“绿水青山”,哪愁没有“金山银山”。
总之,“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行是一次跨城市的学习之旅,让我们切身感受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辉。既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更振奋地看到了韶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未来。
威海市全面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
“六一” 来看儿童剧吧
安多县文化宣传交流团在沈阳举办藏北风情文化演出
海南设立祖国最南端国家教育考试考点 9月迎首场考试
汉台区及早安排部署防汛工作
从“靠山吃山”到“护水绿山”
11家市直单位接受服务企业评价
怀化市一中召开3月学科主任会议
中韩小伙伴游“嘉”乡
衡阳市10家超市参与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九江市森防指对濂溪区森林防火责任目标进行考核
【2018新年心愿】不负韶华 奋斗当下
龙马潭区召开2017—2018年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动员会
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指挥部召开第二次会议
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及福田登记所搬“新家”
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丁魏社区培训合格小编
陵川县委老干部局组织老干部参观陵川县革命历史展览馆
[双创双修曝光台]车辆闯红灯安全隐患大
今明两天雾霾天气持续
唐山:5月份13场招聘会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