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寺“福善禅林”白石牌匾不见了? 原来因附近拆迁,已被工人妥善安置


位于风车山上崇实女中的东南角,有一处老镇江人熟悉的古寺庙建筑群——灵鹫寺,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不过近日,网友“昭明文选”突然发现,古寺北面拱门处的白石牌匾“福善禅林”不见了踪影。
灵鹫寺内只剩两三栋建筑
前天,记者来到风车山上的古寺庙建筑群灵鹫寺。抬眼望去,这里满是废墟。原来,此前在被纳入拆迁范围的灵鹫巷古建筑群里居住的70多户居民,目前已经搬迁,连周围的拆迁地块,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于是,记者来到附近的金山街道风车山社区,询问社区工作人员是否知晓这块牌匾的下落,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
无奈,记者只好返回现场,再作查看,无意间竟发现在缺失牌匾的后面有木条搭的撑子。网友“昭明文选”表示,这样看来,牌匾应该不是被人为盗取的,而是被人稳妥取下的,只是不知道将其取下的是什么人。
随即,记者与“昭明文选”一同走进了灵鹫寺,这里到处是残砖碎瓦,还有断裂的混凝土块和裸露变形的钢筋,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只是在这一片拆迁地块的一角,还剩下硕果仅存的几栋建筑。“昭明文选”认得其中的财神殿、藏经楼和几间禅房。
记者来到几栋建筑前,发现这里的建筑物是按南北走向排列的,山门朝西,而财神殿已经到了倒塌的边缘,要不是其周边加盖的一些违建“扶持”,几乎就要倒了;相比而言,财神殿后面的两栋藏经楼,虽然内里也是破败不堪,但看上去“精神状态”还是要好很多,记者再走进去看,发现了很多晚清民国年间的老建筑配件,有混凝土浇筑的石栏杆和石立柱,虽然比不上现在建筑材料的精致,但是古旧的韵味还是很浓。不仅如此,这两栋藏经楼都是二层小楼,格局相当典雅,其外墙大立面还有大梁,基本上也还是完好的。
“昭明文选”表示,其实藏经楼的西面还有一座雄伟的大雄宝殿才是,不过现在连影子也难寻了;寺内尚存几棵古银杏树,估计树龄都超过40年,“幸好它们还都在”。
寺内三块碑已被妥善保管
灵鹫寺内除了一块众人熟悉的“福善禅林”石牌匾外,还有什么宝贝呢?
2016年7月中旬,居民龚正财家的东山墙上发现一块“告示碑”。它有一米多高,碑上500多字,且绝大部分较为清晰,主要是介绍“福善禅林”来由以及创建者所做的相关善事。碑文中清楚地记载“福善禅林”由天津籍居士叶泰椿创建,之后又由于海峰、蒋克勇等人接手并管理,碑文日期为“民国九年(1920年)十二月十三日”。原来此碑就是古寺大雄宝殿内的一块碑,大雄宝殿因年久失修,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拆除。此外,在“福善禅林”古建筑群内,据地方志记载还有一口古井,名“天下第一神泉”,从目前情况看,该井已废,井栏不知所终。
那么,这些宝见现在都在哪里呢?记者经过多方打听,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最终联系到了取碑的一位朱先生。朱先生表示,他来自于这一拆迁地块的建设单位,因为这段时期属于拆迁的“空白期”,寺内的拆迁户都已搬迁完毕,现场也无人值守,他们害怕寺里遗留下来的这几件宝贝被不法分子或文物贩子“搭手”,因此他们提前将这些宝贝转移了。
朱先生表示,除了“福善禅林”石牌匾外,还有2016年发现的“告示碑”,以及藏经楼内的一块小碑,总共是3块碑,都在他的手里。当时在现场,他们还想寻找那口古井的井栏,但是这个2016年还在的井栏已不知所终了。事后,他们通过周围的人从侧面获悉,可能是之前被住户卖掉了,现在已无从打探下落,对此他们也感到十分遗憾,“天下第一神泉”开凿于明代,这口古井井栏的历史价值不容小觑。
文史爱好者关注后续改造
对灵鹫寺下一阶段该如何保护?我市很多文史爱好者均表达了由衷的关注,甚至有一些人很早就在网站下留言,希望政府对下一步如何改造“给个说法”,虽然谈不上建议权,但至少能让他们有知情权,但是这样的说法一直没有传达下来。
有鉴于此,连日来记者特地跑到几个主管部门采访,询问下一阶段的改造计划。记者首先来到位于南徐大道商务a区的镇江城建产业集团总部,了解下一步对这块地的动向,据城建负责接待市民建议的一位人士介绍,按照现在工地上的情况,没有拆掉的地方,应该都是会保留的,因为如果要拆的话,早就拆了,“推倒这样的建筑,只需要一分钟”。但对下一步如何动作,他们也不知晓,并建议记者向集团旗下的西津渡公司询问,因为按照常理,涉及文物保护的事情他们最擅长。
于是,记者跑到位于西津渡附近的西津渡公司了解,一位负责拆迁的吕先生表示,目前这一拆迁地块还归集团旗下的地产公司所有,所以他们也无法对其进行下一步动作。建议记者还是向地产公司咨询,于是记者再跑到位于老火车站的地产公司咨询,他们给出的答复是“拆迁事项一律由属地即润州区负责,他们并不知晓,更不知下一步如何动作”。
无奈之下,记者只能咨询市文广新局文物处人士,希望他们能给一个靠谱的答案。对此,文物处人士表示,之前他们已经去过现场查看,对需要保护的设施和建筑已经做了标记,下一步他们会按照标准的文物保护流程去进行操作,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计划,也希望关注这块地区保护的人士能再等一等。
尽管没有找到确定答案,但记者通过这么一圈走访,还是明确了一点,就是现在未推倒的这两三幢建筑,应该是各方都已经明确要加以保护的,这已经让我市的很多文史爱好者看到了希望,他们前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希望这里能建成禁毒展示馆
对“福善禅林”的这一段历史,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王礼刚专门查阅了《丹徒县志摭馀》。据记载:“福善禅林在西城外长寿山麓,岁乙卯(1915年),宛平于海峰改建。福善禅林初名为福善堂,光绪己丑(1889),天津叶泰椿居士建,专为贫民戒烟而设。并附设施药、施医、施材、放生、惜字、义学等善举。民国乙卯(1915年)改名福善禅林,为金陵宝华山慧居寺法派光慈和尚传融山法,徒戒正主持,福善堂善举仍附之。福善禅林计有房屋三十余间,寺后有荒地二十余亩。”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用大烟摧残中国人的身体和意志,满怀爱国情怀的叶泰椿居士来到镇江,建福善堂为贫民戒烟。而这就是镇江最早的戒烟场所。于海峰改建禅林后,戒烟仍然附设。这座贫民戒烟的场所,从1889年至镇江抗战前夕,历时50多年。各地许多仁人志士,如叶泰椿、朱中孚、于海峰等,地方乡贤如王振文、李恩绶、李炳文、仇承荣、柳肇庆等,为中国的贫民戒烟(毒)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福善禅林戒烟,比清政府1906年禁烟运动还要早18年。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两年,王礼刚特别有感于身边禁毒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再联系福善禅林的这一段历史,他特别希望这里最后能够建成一座开放式的禁毒展示馆或禁毒遗址,让更多的人知晓毒品的危害,以及国人对禁毒的决心和努力。
王礼刚表示,“其实,建戒毒所遗址或展示馆,这里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是历史长,从清代晚期至镇江抗战前夕,有50多年时间;其次是人才众多,史书有记载的仁人或乡贤就有十余人之众,这样一个群体完全能够代表一座城市对禁毒的不懈努力,如果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种努力,无疑是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竺捷)摄影 竺捷

上半年鄞州规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两成
“合肥医保”网上平台正式上线
孕妇低血糖晕倒在地铁站 工作人员及时伸援手
大胆!竟然将未处理污水长期直排?凤岗这企业被责令限期搬离
“3·15”,柯桥市民参观中药饮片制作
灵鹫寺“福善禅林”白石牌匾不见了? 原来因附近拆迁,已被工人妥善安置
冰城医生研究成果填补世界空白 造福骨不连患者
潍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8年3月30日-4月12日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擅自推挖林地开采石灰岩 四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起诉
2018年高考圆满结束
党旗在洪峰上飘扬
“无车承运”开启织里童装物流新模式
市委调研督查组到青岛仲裁办调研督查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作推进情况
迎春花市年味浓
困难群众喜迁居 生活环境大改善
鄞州雪菜、慈溪杨梅等9种宁波农产品上全国名特优榜单
我市警犬技术工作获得表彰
柳州市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租赁业务用房修缮工程采购成交公告
岳亮会见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专家一行
全市18万亩早稻陆续开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