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锅 柴火灶 石头压…… 回味“老”豆腐的那味道

原标题:大铁锅 柴火灶 石头压…… 回味“老”豆腐的那味道
    扬州网讯 江都大桥镇三义村马场六组66岁的朱志荣师傅在当地方圆几十里,是出了名的卤水点豆腐的能手。16岁时,朱师傅就跟着村里的朱氏宗亲老手艺人学会了卤水点豆腐的传统手艺,这门手艺一干就是50年。
    50年了,还是那个味!
    大铁锅、柴火灶、卤水……朱师傅的豆腐坊已经有些年头。“除了磨豆子的工序是电动的,其他工序仍坚持老传统。”朱师傅说,原先磨豆腐是个苦活,要将泡了一天一夜的黄豆磨成豆浆,需要一户人家的壮劳力上场,推动石磨不停地磨,一推就是一两个小时。
    磨完后,还要把磨出的豆腐渣通过搅拌过滤,二次出浆,每次手要伸进冰冷的水中搅拌,然后将拌匀的豆腐渣放进挂好的纱布袋靠人工来回翻滚。
    现在,有了电动的磨浆工具,尽管省心了些,但朱师傅仍然用人工来回翻滚的传统方式出浆。
    加工的豆子可堆成小山了
    朱师傅说,豆腐好不好吃,出豆腐多与少,都跟点卤水的时间、多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烧熟豆浆就很有讲究,豆浆被装进锅口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锅,用柴火不停烧煮加热,直至大铁锅里“开花如行云翻滚”。
    每年春节前加工的年豆腐所用的豆子就达几千斤。几十年来,老朱夫妇加工的豆子可堆成一座小山了。
    “点过卤水,就成了松散含水的豆腐脑。”再通过挤压,块状豆腐就形成了,可根据客户的口味,压得嫩一些或老一点。
    这么多年,朱师傅一直延用搬石头压制豆腐的做法,因为操劳过度,朱师傅的鼻孔时常出血。当年年轻力壮,用凉水拍拍脑门,不出血了继续干。
    守住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随着机械化电动化,现在能守住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方便乡邻,每年春节前,老朱夫妇就要拉着沉重的铁锅等,辗转于周边乡村,为庄户农家加工豆腐。
    天气严寒,遇到下雪,也会临时搭个棚子,靠着白天烧豆浆的柴火灶的余温,铺上稻草打个地铺,昼夜帮村民加工。
    过过苦日子的老朱夫妇还抽空端上几块新鲜的豆腐,送给村子里弱势人群,让他们尝尝卤水豆腐。在寒冷的冬日里,传递最淳朴的味道。
    记者 孟俭 实习生 杨念仪 
    摄影 朱小军

南山一小区被垃圾包围近10天 人大代表现场协调才运走
一线职工的清凉“大礼包”来了!全市工会筹集156万元惠及15000名职工
快递小妹的反差萌技能:打电话播音范 扛12台电扇送货
鼓楼区召开五毒庙会安全保障协调会
国庆期间,全市未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大铁锅 柴火灶 石头压…… 回味“老”豆腐的那味道
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论坛 专家共话健康命运
民进怀化市委来常德考察城市管理工作
严防“钻空子”利川开展“升学宴”“谢师宴”再督查
沈阳国际友好城市达到20家
“衢州有礼,舞蹈有你”主题舞蹈首场公益培训,现场来了近百位小朋友
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活动走进马鞍山市城管局
践行“放管服” 当好服务员
陆军军医大学官兵祭奠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预计发送旅客320万人次 兰州局集团增开3对列车
打造平安浙江示范区 奋力续写金华公安工作新篇章
东丰县委书记郑一明带队检查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锤炼意志 磨砺身心 汕头日报小记者夏令营昨开营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衔接落实2017年度国务院省政府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暨政府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事项的通知
2018年度珠中江跨区域消费维权合作联席会议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