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 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学术高峰会专家报告摘登(下)
科学理解 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姜长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勾画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并专门进行了重大决策部署。在具体工作中,应该科学理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即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体现为协调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体现为科学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农业农村政策转型的关系。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优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加快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制,优先支持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此外,要以支持融资、培训、营销平台和技术、信息服务等环境建设,鼓励包容发展、创新能力成长和组织结构优化等为重点,将优化“三农”发展的公共服务和政策环境放在突出地位。还应注意强化政府对“三农”发展的“兜底”作用,瞄准推进农业农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引导支持力度。
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注意同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衔接起来;积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作用;完善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参与发展、培训提能机制;加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
城市化与乡村振兴不是对立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党国英
农村不美,中国不会美。反过来说,城市不美,农村不会美,中国也不会美。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不是对立的,二者可以相得益彰,而且要用城市化引领乡村振兴,一定要用城市化来推动,来带动农村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结论。
人口布局是个大问题。要均衡布局城市,重点发展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专业农户要分散居住,形成“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重点发展0.7-0.9万人的大型居民点,并按照城市的标准建造。今后我国一部分建制镇和少量的经济发达村庄会转化为小城市,还有一些会归并入现在大中城市的建成区,更多的村庄则逐渐转变为专业农户居民点。小城市形成后有利于农村人口合理布局、有利于建立农区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促成大型专业农户在村庄开展规模化农业产业。
推进城市化十分必要,要以积极的城市化建设推进乡村建设。乡村建设中“城市化”是发展方向,不应该消极、被动,而要主动努力。乡村发展是乡村人口减少的过程,这是农村目前的现状,也是必然的趋势,不能为农村人口逐年减少而惊呼,而是要主动地为农民进城创造条件,一个现代化的农村社区一定是物质文化建设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社会贤达、经济中上层人士的聚居地。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也是国民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必要。按国际经验,农业人口比下降到5%左右时,国民吃饭开支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可能会下降到20%以下,意味着国民福利水平的极大提高。食物质量提高,价格相对降低,国民的创新活力会显著提高。此外,农产品成本的降低,会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轻农业强国向我国输出农产品的压力。
农村生态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于法稳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到2020年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此,必须加强农村生态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强化环保执法,减少工业企业对农村生态系统的污染;加强水生态治理以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水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保护水生态系统稳定,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与服务能力。
实施机制创新,保障农业生产系统健康水平。多措并举,减少面源污染;创新监管机制,规范农资主体、农业主体的生产行为;创新回收机制,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健全农村生态治理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系统健康水平。制定农村生态治理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根据村庄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不同人居环境的现状,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明确综合整治的路线图、时间表以及资金需求;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生态治理设施。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完善环境保护设施、建立运营机制;实现技术与模式的创新,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保障。加快推广应用农村生态治理中一些有效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服务于农村生态治理。同时,根据规划所划分的区域,研发农村生态治理所需要技术,提高技术的区域适应性;完善机制,推动农村生态治理。建立环保设施运营机制、评估与监督机制、有效的参与机制。
特约记者 温静 整理

修文:做好项目支撑推动经济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3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滨州市游泳馆累计对1500余名学生培训游泳技能
自动发药机“吐”出药物 打造智慧药房
省运会:宜宾市代表团获得首枚奖牌
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成贵金沙桥公铁两用桥将全面完工 记者上桥打探
小家挂上门牌号 解决千人大难题
明光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潍坊市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公示(首次、专项)(第2018051号)
镜湖区首开“掌上法援”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祁阳:两会连开加压鼓劲促工作
临潼区加强“地沟油”治理 彻底杜绝流入餐桌
昆山将成上海第三机场? 专家分析或是配套机场
滁州市一人获评5月份“安徽好人”
创业创新大赛如火如荼 创业者八仙过海各显能
海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铸造衢州文化自信!知名乡贤叶廷芳点赞文博会
“感动邢台”网络人物2018年第三季度评选启动
市卫计委开展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