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文化志愿者走进沙滘陈家祠,探寻古建背后的故事

    文/佛山新闻网 林楚琪、海热尼沙·阿米尔
  图/佛山新闻网 海热尼沙·阿米尔
  进门要先迈左脚?看门前石鼓就知道这家人从事什么行业?地砖的铺排也有讲究?一座宗祠背后,原来藏了这么多文化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6月24日下午,100多名乐从文化志愿者走进沙滘陈氏大宗祠,在顺德著名文化学者李健明的带领下,了解乐从历史文化,提升对乐从的文化认同感,更好地推动乐从文化志愿服务的开展。
事不宜迟,马上跟随李健明老师的脚步,来一场有趣的乐从文化之旅吧!
  沙滘陈氏大宗祠从清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895年-1900年),由时任乡长的举人陈文蔚及在南洋经商的殷富陈泰等人首倡,经当时书法家陈仲明(字炳昌)及族中长者响应,发动捐资而建,历时六年建成。
如今,我们看到陈氏大宗祠庄严肃穆的大门,其原料便是由东南亚进口,千里迢迢运抵沙滘的,背后是先辈当年建造宗祠的艰辛。
  “祠堂一般都会修建一道大门和一道小门,平常进出就用小门,需弯腰低头进入,这表明对陈家先祖的尊敬”,李健明老师还提醒道,需先迈左脚,这是旧时习俗中一个人懂礼仪的表现。
(资料图)
  沙滘陈家祠为什么会选址在三面环水的宝地?李健明老师认为,奔流不息的河水寓意家族的兴旺浮沉,更表示家族通过活水传递信息,进行贸易,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陈家祠屋脊上的建筑装饰不仅精美,更有着通风的功能”,李健明老师指着屋顶上的装饰,将其功能娓娓道来。
看似朴实无华的石鼓,其实也暗藏乾坤。“石鼓不仅有镇宅的作用,还可以从形状和花纹中看出这家人从事什么行业。”李健明老师介绍道,陈家祠的石鼓为圆形,且没有装饰华丽花纹,这表明这个家族是经商的。
石砖的铺排看似随意,其实不然。李健明老师指着石砖的边缘对志愿者们说,“每一个石砖的尖角都被除去了,这是因为尖锐的东西不能朝向人群。”
  活动当天虽然下起了大雨,但丝毫没有削减队员们的热情,他们仍然认真聆听,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
  从祠堂的起源到门前浮雕的意义,从宗族谱序到祠堂中的规制,从历史人物到历史事件,李健明用丰富的文化知识为队员们梳理了宗祠的文化脉络,为大家清晰的呈现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色和历史的变迁,激发出志愿者的庄严感和使命感。
  志愿者叶女士: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志愿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对乐从的历史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有更多使命感去传播和传承乐从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乐从。
  志愿者黎世昌:以前我们参观古建筑都是走马观花,不知道它背后有什么故事。这次听了李老师的讲解,才知道陈家祠背后的文化和乐从的历史发展,以后有机会也会多参与这类活动。
  连续9场文化培训 提升志愿者文化素养
  据了解,这是乐从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自今年5月成立以来的首场文化学习沙龙。乐从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是一个公益文化资源的传播平台,乐从文化志愿者是乐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今年5月,乐从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
  这次文化学习活动作为队伍日常活动中的培训,在回望乐从人的文脉与血脉的同时,有助于让队员跳出认知惯性,重新审视自身。
  李健明老师表示,后期将继续为队伍提供9场义务文化培训活动,队员既可以提出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提供文化课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佛山新闻网无关。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五老”志愿者文化惠民献爱心
轿车粘贴“辣眼”文字 被交警及时依法查处
李其军
增强宪法自信弘扬宪法精神
黄岩区人大调研河道生态补水及清淤工作
乐从文化志愿者走进沙滘陈家祠,探寻古建背后的故事
【快讯】今年我市19493人报名参加高考
腰屯乡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文艺汇演
安全警示!蕉门河畔发现疑似铅绿褶菇(有毒),切勿采食!
任东带队赴深圳招商考察
物丰价廉环境优 百姓收获幸福感
张国伟在原阳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 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答好让中原更加出彩首份重量级答卷
稀土高新区“三项措施”推动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
郴州市政协调研资兴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建设情况
烟草局:召开“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动员部署会
任城区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举行
昭化区“三实”工作法抓好乡镇财政管理考核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筑梦弋江” 摄影大赛征稿
市房管中心义务帮助居民解决燃眉之急
通江县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第1批乡镇建设用地征收土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