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站在新的起点上,青岛市提出了“创新+三个更加”的目标要求和“一三三五”工作举措。宏伟目标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青岛人才总量已达180万人,但是,高层次人才不足、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不高,仍是我们发展的软肋、短板。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人才,更加渴求人才。
善引人才。一个人才可以带来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可以打造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可以成就一项事业。近两年,青岛出台实施细则,对新当选和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每人奖励500万元;介绍引进顶尖人才的,每引进1人奖励30万元,可谓求贤若渴。那些怀揣梦想、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特别是那些有国际眼光的高层次人才,恰如《庄子·秋水》描写的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要引进人才,就要解决他们的户口、子女上学、出入境管理等难题,打掉这些限制人才流动的“拦路虎”。要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眼光和胸襟、“千金买马骨”的诚意、“三顾茅庐”的执着,大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要紧扣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人才竞争的基础是产业竞争。产业与人才之间是一种同频共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必须抓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会,夯实产业发展的优势,使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融合,从而产生“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的效应。比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青岛应大力引进相应的人才。
善待人才。引来了人才,不见得就能留住人才。落户、住房、现金补助等优惠政策固然诱人,但很难形成持久的人才吸引力。人才竞争的关键,其实就是看能否形成人才生态。
人才生态的核心是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差,则人才散、事业衰。硅谷之所以创新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形成了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有人把硅谷比喻为热带雨林,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从长远看,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更体现在像阳光、空气和水分这种平常视而不见的层面,如“亲”“清”的政商关系、完善的公共服务、公平的竞争环境等。人才生态的根本是文化。文化的力量最深沉而持久。每个人才心灵深处,都充盈着“诗意栖居”的追求和向往,都在寻找心灵的安放之处。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对人才最具吸引力。在这样的地方,人才可以价值上认同、情感上共鸣,可以公平竞争、自由拼搏,可以全身心谋事而无被人“谋”之虞。
善用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目的在“用”,使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否则,必然出现这种情况,一面在感叹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无人可用;另一面则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怀才不遇。
用人之道,一言以蔽之,就是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古人云:“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现代管理有句名言: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这就要求用人单位的主政者能很清楚地了解每个人才的优缺点,扬其长而避其短。真正的人才往往有个性、有棱角,要尊重其个性,宽容其棱角,而不是只盯短处。用好用活人才,还必须摒弃几种心态:不能“武大郎开店”,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不能只用逢迎听话者,把人才驯化成“奴才”;更不能不秉持公心、不从事业出发,只用跟自己关系密切之人。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实践证明,哪里的环境好文化好,哪里就是人才干事创业的沃土;哪里的服务好,哪里就能让人才落地生根。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只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就能将本地区本单位打造成人才高地,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如此,青岛“创新+三个更加”的目标就能早日变成现实。
三河交警线上线下齐行动 严查违法行为
迈入智慧党建新时代
【民生沟通】电工证未按期复审算失效需重新申领
供热好几天了 一汽生活区部分用户家还没热
山东拟选派305人援藏援疆援青支教
为创新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晋城市开展“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
我市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
墙角的“洗澡花”
城区香洲街道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工作
泉州交警将对笋江路兴贤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进行调整
【牢记总书记嘱托 决胜脱贫攻坚】紧弦加压!涪城区启动脱贫攻坚交叉检查
源潭镇召开基干民兵点验大会
黟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红红火火 天后宫民俗闹新春
太仓港加强区域战略合作 “沪太通”模式成效显著
朔州:“12315”热线并入12345政府服务热线
微电影《瓯江口之恋》刷爆朋友圈,还有这些故事你肯定不知道
阳泉青少年税法大课堂开讲
淮北市新增一个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