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托起村民致富梦


日前,记者来到东源县上莞镇苏杨村,走进该村占地8亩、种植了200多万株的铁皮石斛示范基地时,看到数个蒙着塑料薄膜的黑色大棚与周围的青山形成色彩上的鲜明对比。大棚里翠绿的小石斛苗正在茁壮成长,托起村民致富梦。
敢啃“硬骨头”
发动村民种植石斛
上莞镇苏杨村是东源县北部山区中最边远的山村之一,这里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口外流等问题严重,短缺的资源一直制约着苏杨村的发展。
驻上莞镇苏杨村的第一书记葛志伟说:“苏杨村地处偏僻,几乎是交通死角,来这里的人大多是熟人。”
如何啃下这块扶贫攻坚的“硬骨头”,成为摆在苏杨村帮扶单位——深圳市金融办扶贫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驻苏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之财认为,只有采取“一手抓产业,一手抓扶志与扶智,两手都要硬”的扶贫工作措施,才能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激发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帮助村民脱贫奔康。
为此,经过多方调研和科学论证,扶贫工作队发现苏杨村的气候、土壤、自然环境等,都适合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铁皮石斛。
很快,通过扶贫工作队的牵线搭桥,苏杨村村委会和一家企业签订协议,村委会用深圳帮扶资金100万元,合作企业出资100万元,双方合作共建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合作期为12年。
张之财介绍,根据合作协议,企业将对铁皮石斛实行每公斤350元的保底价回收,解除了村民销售上的后顾之忧。在合作的前两年,实行保底分红。去年,已将10万元的红利分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今年,村民将有24.8万元的分红。2019年后,将根据这些铁皮石斛的产量与销售情况,双方按比例分红,村里占40%,合作企业占60%,收益优先满足贫困户。按照石斛目前的市场行情,2019年后,村民人均分红能达到3000元左右。预计该产业可带动苏杨村43户共120人脱贫增收,剩余的收益将留作村集体用来发展公益事业。
建立长效机制
助村民脱贫致富
上莞镇苏杨村除了大力发动村民种植铁皮石斛外,还继续发展传统的茶产业。
上莞镇苏杨村是传统的产茶村。这里全年平均气温、湿度适合种植茶叶,几乎家家种茶,目前全村的茶叶种植面积约1000亩。因为村民大部分采用传统的种植和加工方式,每年的茶叶产量仅仅2万多公斤,且大部分农户的茶叶滞销。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该村开始有序地推进绿茶种植基地建设,满足产业扶贫多元化发展需求。
针对苏杨茶在名声上与邻近的仙湖茶存在差距的情况,葛志伟表示,村里将建立茶叶加工厂,对茶叶进行深加工。除了将春茶继续制成绿茶外,将夏秋采摘的茶加工成红茶,扬长避短,既能满足茶叶市场的需要,又能通过转型打造苏杨茶的新品牌。
苏杨村贫困户彭华生告诉记者,因为妻子患病,他家生活贫困。虽然外部帮扶让家里的生活改善了不少,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更好的生活。去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彭华生把帮扶资金用于养蜂。如今,他家已经养了50多箱的蜜蜂,年收入2万多元。
葛志伟说,党的十九大为我市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苏杨村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突出产业发展促增收,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到2020年驻村工作队撤走之后确保不返贫。
据介绍,深圳市金融办积极筹措帮扶资金,截止日前已到账自筹资金597万,财政资金450万元(其中350万元为村产业帮扶资金,10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资金),共1047万元。根据帮扶单位制定的3年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驻村工作队积极落实各项帮扶工作,已将帮扶资金431.12833万用于扶贫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该村的贫困人口已由2016年的42户120人减少到11户37人。
(记者 李建华 通讯员 欧阳春霞)

市北区与贵州省龙里县共建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并开展扶贫捐赠活动
年货置办“旺”字当头 狗年主题商品迎来销售旺季
坚决拥护宪法修正案 毫不动摇维护宪法权威
好消息!蚂蚁和登步至沈家门,能网上购票啦~
泰安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再创佳绩
铁皮石斛托起村民致富梦
徐州市公务员招录报名结束最热职位报录比167:1
今年1至8月 重庆接待境内外游客3.65亿人次
市公安机关多措并举护农保春耕
生态文旅区出台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保障学生食品安全
我市如期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幸福树
张珍贵书画精品展暨宜阳画院中国传统文化培训中心将揭幕
抓牢项目建设“生命线” 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
长沙市督察组肯定宁乡市乡村振兴工作
人才到脱贫一线历练干部从攻坚前沿选拔
七旬老人公交车上发病 公交司机及乘客送其返家
嘉定区领导赴区经委开展工作调研
欠钱不还"老赖"别墅被拍1129.42万元还债
市文体广新局迅速部署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