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四队镇“调解员”一年多调解矛盾纠纷130余起


(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慧 通讯员 李建伟)“人大代表当调解,说和百家烦心事,全镇干群齐点赞,构建和谐一面旗。”这是近日灌云县四队镇流传的赞美人大代表的顺口溜。
在农村,邻里纠纷、婆媳不和、家庭矛盾等免不了时常发生。虽说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一般人三言两语都说不明、劝不好,处理不当很容易激化矛盾,使小矛盾发展为大后果。针对这一情况,四队镇人大、政府密切配合,将了解风土人情、有威望、办事公道正派、知法懂法的80名人大代表聘为义务调解员。
据了解,代表调处纠纷不需当事人提出申请,也不拘程序、形式和地点,主动介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成为预防矛盾、快速调处纠纷、沟通信息的一支“草根”力量。人大代表义务调解员分布在全镇 28个村(居),彼此连成一个互动的调解网络,遇到重大纠纷互通情报,认真研究制订调处方案,努力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的成功率。
前不久,家住街西村的徐老汉高兴地告诉笔者,他的儿子过去赌博成瘾,且不愿赡养老人,经灌云县人大代表、村妇女主任乔娟多次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如今不但改掉了赌博的恶习,还购置了一辆三轮车搞农副产品贩运,年收入在 3万元以上,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隆兴村村民薛义军的父亲患脑,他为老人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2万多元外债。他本人又患有残疾,妻子嫌家境贫困,回娘家长期不归。为了使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于好,该村党支部书记、镇人大代表胡其明和本村两名人大代表多次到女方家中做工作,还主动借给3000元。薛义军购买了大饼机,做起了卖大饼的生意。如今夫妻俩破镜重圆,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活跃在四队镇的 80名义务“调解员”凭借一张张“和事嘴”、一颗颗“豆腐心”,让农村矛盾双方变“出手”为“握手”,变“怒目”为“和睦”,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地方社会稳定,而且为家庭、邻里及干群之间的和谐作出了贡献。一年多来,这些义务调解员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130余起,成功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镇”。  

我市成立小小说创作委员会
湖南省委台办主任调研湘潭九华台湾工业园
市作风办赴澄海龙湖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专项督查
为我市“三农”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晒幸福 亮才艺 塑家魂“喜乐变迁40年”南岗区“家庭文化节”启动
灌云县四队镇“调解员”一年多调解矛盾纠纷130余起
2018年3月30日20时起,安阳解除限行措施!
宁夏启动暑期旅游市场专项整治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西龙王庙主变电所顺利通过深基坑开挖条件核查
黄夹镇——加强宣传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全区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交办工作会议召开
吉林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发生3起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被通报
省发改委投资处一行赴我市开展调研座谈
你要为别人对你的态度负责
提醒|暴雨洪涝后要做这么多事!特别是在农村
区民政局在时代广场组织开展庆祝八一建军节文艺汇演
利津:保障改善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
警钟长鸣|一条线索牵出仨“蛀虫”
朝阳街道开展第61届“国际聋人节”中秋慰问活动
415名女性找到心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