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江淮行】利辛县宋圩村:低洼地成“聚宝盆”

  260亩低洼地被挖深改造成了“养殖基地”,每到收获时节,水塘里的泥鳅、龙虾都供不应求,年收益可达400多万。利辛县阚疃镇宋圩村发展淡水养殖产业以来,不断帮助贫困户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宋圩村位于茨淮新河南岸,与蒙城、凤台交界,是个“鸡鸣三县”的偏远村,也是利辛县八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1414户、4936口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2户、570人,贫困发生率达到11.55%。
  2017年5月,孙健从亳州中级人民法院到宋圩村挂职扶贫工作队队长。经过前期的考察,他发现阻碍宋圩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地势低洼,常年易涝,不利于传统种植业发展,又缺少其他产业支撑。孙健说自己曾试过把亳州特色的中药材引进来,但是因为土壤、气候等条件不适合中药材的生长,最终没能成功。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孙健和扶贫工作队的同事们一起研究制定了宋圩村的脱贫思路:依托宋圩村的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淡水养殖产业,建立宋圩村的特色品牌,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
  孙健介绍,通过调研发现,我们这儿水质特别好,适合养泥鳅、龙虾。于是,村里就把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低洼地进一步挖深,就变成了养殖水产的池塘。现在,宋圩村淡水养殖基地有优质小龙虾养殖30亩,优质泥鳅养殖24亩,优质螃蟹养殖150亩,一年收益能达到四百多万元。
低洼地挖成池塘养殖泥鳅、龙虾、螃蟹,挖出来的土也被利用起来,垫在水塘边种植原生态冬瓜。养殖基地负责人马广跃告诉亳州记者,这里种冬瓜每亩产量能达到2万斤,56亩的冬瓜地产量可达110万斤,按照市场价每斤6毛钱来算,预计收入可达近70万元。
另外,养殖基地还为贫困户提供零工岗位。仲夏时节的上午,50岁的宋丽正在忙在地里吊冬瓜,丈夫脑出血半身不遂,孩子在兰州上大学,全靠她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平时,宋丽做好饭收拾好家务以后,就到基地上基地上喂喂虾、除除草……一个月也能挣两三千。
目前,宋圩村扶贫养殖产业基地已与13户贫困户家庭签订了常年劳务协议,繁忙时,可带动70多人同时短期就业,贫困人员年工资性收入可达1.2万余元。同时,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23户贫困户62.5亩土地,每年可为23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共计5万元,有效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养殖基地的带动下,一批贫困户被带富、带强、带大,贫困户“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宋圩村现在的贫困户只剩下14家,贫困人口40人,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了0.81%。
  2017年11月,宋圩村顺利通过安徽省第三方评估,实现贫困村出列。(亳州记者 张静   编审  王小草)

濂溪区市监局召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警示教育暨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宣贯会
市质监局组织党员观看电影《骆春伟》
183个地铁车站无一进水——深圳地铁防风救灾工作纪实
2018至2019采暖期正式供热时间提前至10月12日
东营区三中开展文明交通和校车安全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脱贫攻坚江淮行】利辛县宋圩村:低洼地成“聚宝盆”
两条夜间定制公交线路开通
剑阁县多点发力全面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截至4月底全市农村改厕已开工9144户
西青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朝天区三举措坚持低碳发展路线
漳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议程
杨维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今天起阳江市实施盐业体制改革
全市征兵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召开
何平主持召开市政府四届第80次常务会议
首届丝路藏学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办
市档案局开展《道德与法律》专题讲座(图)
宁德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工作亮点纷呈
养生齐云 徒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