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由衷地祝贺各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日前,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的一间教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理工睿信书院(该书院包含信息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院长王越的本学期第一课开讲。
86岁高龄的王越穿着雅致的衬衫,打着领带,风度翩翩,侃侃而谈,让大一新生深受震撼。
与其他课程不同,王越的这一堂课上还有家长。许多大一新生报到之后最困惑最想知道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专业究竟学什么、干什么,这也是家长最关切的问题。王越本学期的课就从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因为“家长是子女最基本、亲近的老师”,所以邀请家长来听。
从北京理工大学为强国强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开始,讲到学校今年开始实施的本科培养改革提升质量模式——书院制,再讲到学生的专业选择。“学生专业选择是一个既重要又困难的问题。”王越说,“正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一年级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对人生的规划,要从大格局、高站位出发,以国家、民族、自我认识综合考量,进行专业选择,一旦做了决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王越读大学时,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叫毕德显。1950年,他考入大连大学工学院电讯系,师从当时全国三个无线电方面的一级教授之一毕德显。后来因为国家急需培养雷达方面的技术人才,全系转为雷达专业。
“1952年的雷达专业,资料和人员都缺乏,毕德显先生主持课程设计、提出教学目标、自编自译教材、亲自上讲台讲授。”王越回忆。
多年以后,北京理工大学开设“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一切仿佛重现。王越白手起家,亲力亲为。
2017年,王越受邀到海南参加一个研究生教学研讨会,为了不耽误晚上6点半的课程,他特意乘坐飞机计划于下午4点半抵京。飞机晚点后,尽管已经安排了其他教授代课,王越仍然不顾旅途劳顿,坚持让司机从机场直接把车开到教学楼下。
“那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王老师到达教室时正好6点29分,没有丝毫休息,便一口气连讲三节课。下课回到家,吃上晚饭已经是9点半了。”北理工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史建伟回忆说。
课堂上的学生并不知道,这一堂课的背后,年过八旬的王越付出了怎样的奔波和劳碌。有人不理解:“这么大年纪了,即使上课也不用这么拼啊。”
王越幽默地回答:“因为我有课就可以推掉很多应酬了。”
不喜欢应酬,喜欢教书,或许都是王越坚持上讲台的原因,但真正的理由,是责任。
王越说:“大学教育讲发展规律,讲过程,而不是讲具体的细节。培养一个人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我总感觉即使我们努力做还不见得做得很好。”
9月7日,北京理工大学将新设立的人才培养工作最高荣誉“懋恂终身成就奖”授予王越,奖金100万元。王越当场把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支持本科生的基础教育。(记者 李玉兰)
(责编:姜淑敏(实习生)、熊旭)
市海洋与渔业局传达学习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精神
市区一群老人创文成风景
魏晓明在全市林长制改革推进会上强调 全面实施“1+2+3”规划体系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陈冰冰章松出席 陈爱军主持
建设生态环境友好产业结构高端人民安居乐业的富庶文明和谐美丽海岛
前进区开展非税收入“两随机”公开检查
大学教育讲发展规律 培养一个人非常复杂
《海南省河长制湖长制规定》出台
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地干
推广“自治”示范 改版“停车场管理”
市编办举行第五届信息宣传暨理论研究骨干培训
4所在温高校一段专业计划有剩余
山东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快乐体操比赛激战正酣
海州区委组织部举办全区农村干部培训班
人民好公仆 真情系百姓
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开始 今年新开通手机报名
安徽省血防春查组来桐城市检查工作
南江县东垭小学:暑假“八不准”规范教师行为
作家驻校,打开文化的一种时代方式
陆河举办老年人文体展演活动
甘肃中医药大学举行第三届中医药文化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