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扣“高温津贴”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犯

■本报评论员 陈曦
炎炎夏日,高温对一线户外劳动者而言,无异于一场实打实的“烤验”。当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挥汗如雨的同时,能不能拿到应得的“高温津贴”呢?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并不乐观。许多中小企业想方设法不发或是少发高温津贴,或是以发放水果、饮料等消暑品替代之。
“今年6月的高温费发了吗?”“还没。”“那么去年四个月的高温费呢?”“也没,好像只发了一两个月。”“为什么不发?”“账上有些紧张。”这番对话,发生在上海鼎元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的厂房内。面对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质问,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回答里没有一丝“羞愧”之音。
去年的高温费今年还没发齐,今年的高温费连个影子也没看见,这样的事儿已经算不上啥新闻了,你只消问问身边的劳动者,就知道很多企业都没把“高温津贴”看作是员工的正当权益,而是当成了一种想发就发、不想发就能欠着的“福利”,甚至有些管理者觉得发高温费是企业对员工的“奖赏”和“恩赐”,不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事实上,国家早就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而近年来,劳动保障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力度,苦口婆心地规劝企业依法依规行事,不要克扣高温费,可是遗憾的是收效甚微。部分企业为节省成本支出,扩大利益空间,不惜牺牲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自己大方,对员工小气,甚至开发出一系列奇葩的“钻空子”之法,比如不按月发放高温费,而是数着高温的日子酌情发;再比如,用绿豆水、饮料等防暑降温物资“冲抵”,试图堵住劳动者之口。
一些企业敢于违规操作,很大程度上也在于被捉住的概率低,被处罚的程度轻。有的劳动者明明知道企业的做法不对,但是还想保住目前的饭碗,不敢也不愿向有关部门举报;而光凭着劳动监察工作人员的日常巡视,所能发现和逮住的违规企业毕竟有限。即便是“落网”的企业,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相关规定,只要认错态度良好,能在限期内按时足额发放了高温补贴,也就没什么事儿了;就算是逾期不整改的,也就是被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违法成本如此之低,显然无以形成震慑作用,不仅被罚的企业可能一错再错,其他旁观的企业恐怕也不会有所忌惮。
当企业对员工提出工作要求时,总是强调要兢兢业业、乐于奉献;而轮到企业履行对员工的法定责任时,却又极尽苛刻之能事,缺乏必要的担当精神。在“人性化管理”被当作口号喊滥了的同时,企业却连最起码的尊重劳动者合法权益都做不到,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企业若想谋得长久的发展,还是得善待员工,毕竟他们才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主体。

小区里养鸡,愁坏了邻居
洛阳一协警救火冲在最前面从火场出来眼镜片都熏黑了
“妈妈的礼物”传真情
布局游戏发行业务 飞鱼科技携手美图开拓女性游戏市场
建设银行莆田分行:首个“劳动者港湾”揭牌开放
克扣“高温津贴”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犯
高速堵车司机下来“吹牛” 被记6分罚200元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电信新篇章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下半年中国经济六大信号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到市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调研
本月起,九江经开区医保可在家门口“一站式”办结
苏州市慈善总会和市残联发起幸福亮居工程 已排定近100户家庭
春节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 武汉1699对新人登记结婚
尹力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
铲了又种这些小区居民为何爱种菜?记者调查:多是老年人
高新区:传达学习会议精神 安排部署近期工作
泰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雅鹿山公园植树
金华市恒信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金华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结果公告
挪穷窝住新房 百姓心里暖洋洋
明天雨水来"赶考" 考生带好雨具提早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