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普谋求治太“最大公约数”


  采集水样、制作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测:“游动的是裸藻、细长的是硅藻、成团的才是蓝藻……”太湖安全度夏进入繁忙时节,蓝藻又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之一。昨天,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迎来了40名关注环保的小客人,他们与藻类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以科学知识“武装”大脑,颠覆“谈藻色变”的陈旧观念,开始谋求人与藻类在太湖流域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站在梁塘河湿地的木栈桥上,小客人们放下采样的透明水桶,在水下0.5米处来回轻轻摆动,一罐河水采集完成。打开水桶下方的橡皮管夹子,凑近试管,放出水样。再用一个类似渔网的网兜过滤,藻类就被分离出来,重新灌入水样中。通过实验室处理,2个小时后,当小客人们重新回到样本室时,电脑屏幕上播放着一群悦动、奔跑的小生命。它们就是采集到的藻类经放大后的样子,形态各异却个个鲜活。
作为指导老师,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张军毅博士作了详细解说:“藻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比人类还早,水里有藻并不是坏事。”张博士举例说,他曾经参与过一个劣五类水质的湖泊治理,当时湖水发黑发臭,监测不到任何生命,“生态环境太差,连藻类都活不下去”。太湖水污染,人们首先想到蓝藻,其实藻类也是被“冤枉”的,它们的大量出现只是表象,“追根究底,还是人类破坏了水生态平衡,大量的氮磷物质排放到太湖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我营养太好就会发胖,爸爸妈妈总让少吃垃圾食品、多运动,看来太湖也需要‘减减肥’。”一名同学的发言引发全场笑声,不过,张军毅却认为他说到了太湖水治理的根子。直通太湖的河道往往带着“垃圾食品”入湖,如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水、生活中放在阳台直排雨水管的洗衣水、农业种养时投放过量的化肥农药等。“治太要从减少污染物入湖做起。”这一号召获得同学们的响应,大家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带动全家一起保护母亲湖。
公众参与,厚植绿色发展根基。据介绍,此次环保科普活动是由无锡市科协环保分会、大桥实验学校团委、无锡市环保局团总支共同组织的,旨在通过体验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热爱,培育树立保护生态的环保意识,从而鼓励市民主动参与太湖水环境保护,汇聚起更加广泛和庞大的环保力量,形成太湖水环境保护的“最大公约数”。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强化监管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五·一”节前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
我市召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座谈会
“老赖”往哪藏?炎热三伏天 “猎赖”进行时!
荆州首个限价房开建,位于沙北新区,均价在……
市人大视察2017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环保科普谋求治太“最大公约数”
【脱贫攻坚 奋力争先】新区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宿豫区人大常委会召开2017年度工作评议会
来长江田园,在蒙古包里喝酒吃肉唱“鸿雁”
双牌绿化宣传出新招 温馨提示暖人心
四川省启动2018年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监测调查
江城区:江城区“阳江江城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
知了猴
马钢气体上半年销售再创新高
88万元赔偿纠纷 泗洪县司法部门仅用3个小时“搞定”
市食药监局出台八项举措稳步推进全市食品小作坊登记监管工作
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和降成本优环境工作韦萍深入广昌调研
路北机关党工委、纪工委举办系统纪检委员培训班
强化责任担当 突出工作重点 统筹做好“回头看”迎检工作
事发常州:5000多立方米渣土倒入河道,宛如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