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模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今,移动短视频以其多元的内容生态和便捷的内容接收方式,成为受众日渐依赖的媒介形式;民生新闻作为深入百姓生活、关注百姓生计、关心民意民情的一种新闻形式,一直以来被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短视频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媒体民生新闻的制作、播出都带来了很大冲击。本文在阐述短视频和新闻短视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民生类新闻短视频的特点,进一步提出传统媒体民生类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建议。
短视频及新闻短视频发展现状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6.09亿。其中,网络短视频应用的用户规模达5.94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4.1%,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四分之三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来满足其各类需求。quest mobile数据显示,2017年1月,短视频行业整体mau为2.03亿,2018年7月达到5.06亿,短视频月活用户占短视频用户总体的85%。短视频这一媒介形态已经对大众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在目前的短视频市场,主要有三种类别: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娱乐类短视频,以“美拍”“激萌”为代表的工具类短视频,以及以“梨视频”“我们视频”为代表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与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相比,娱乐短视频更为火爆。虽然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但通过对现有新闻资讯短视频平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发展较好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平台基本都有传统媒体资源加持,例如,原澎湃新闻ceo邱兵的创业项目“梨视频”、新京报与腾讯新闻的合作项目“我们视频”以及浙江日报推出的“辣焦视频”。从目前短视频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短视频应用层面还是短视频内容角度,娱乐类短视频的发展增速都有所放缓,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将成为短视频市场未来新的竞争高地。
民生新闻借势短视频的原因及民生类新闻短视频的特点
(一)民生新闻借势短视频的原因
首先,短视频媒介具有生产成本低、传播速度快、视频时长短、传播频次高、社交属性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界限模糊等特点。移动社交短视频的强社交属性和移动化属性在满足受众碎片化接收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更增强了用户的使用粘性和忠诚度。短视频媒介与大众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媒介依赖关系,民生新闻借助短视频平台可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力度。其次,民生新闻往往具有时政化背景,是媒体以平民视角搭建起的百姓与政府间沟通的桥梁,在很多时候需要把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传达给人民群众,需要将晦涩枯燥的政策信息与百姓身边的点滴小事相结合进行传播,短视频这一广受大众喜爱的传播形式及其互动性强的传播特点可以较好地消解晦涩信息带来的理解难度,增强政策信息触达的有效性。
(二)民生类新闻短视频的特点
民生类新闻短视频指的用短视频方式制作或在短视频平台上播放的民生类新闻内容。民生类新闻短视频具有更强的接近性、更快的传播速度、更精准的信息触达、更好的互动性、更有效的舆情收集等特点。与2002年开始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相比,民生类新闻短视频还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去中心化”。在以往的电视民生新闻当中,主角往往是电视媒体主持人或电视新闻记者,而在民生新闻短视频当中,主角一般都是民生事件的主人公或事件本身,记者或主持人退居屏幕之后,通过在屏幕外提问的方式或直接呈现事件的方式进行报道,这不仅是在视觉上的去中心化,还是信息解读的去中心化,受众第一时间关注和了解到的是事件本身或新闻当事人,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传统媒体民生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
传播者角度:发挥传统媒体人在短视频制作市场的pgc优势
内容创作是短视频行业生态链的上游环节。数据显示,2016年,市场65%的资金投入到了短视频内容创作方,视频内容价值大小和质量高低与受众观看兴趣呈正相关关系。目前发展较好的短视频平台都有传统媒体人的价值赋能就是最好的证明之一。在娱乐类短视频平台当中进驻的传统媒体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在“抖音”平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两大国家级传统媒体均有超过200万粉丝关注。传统媒体人大多接受过专业的新闻传播专业训练,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能力和产品迭代能力。这一点在民生新闻的制作中也非常重要,民生新闻内容大多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社会事件,内容往往较为敏感,接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传统媒体人具备较强的理论素质和专业素养,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不当的新闻内容激起大众的不满情绪。尤其是社交属性极强的短视频媒介,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这时候,媒体人的专业性显得尤为重要。
传播内容角度:内容选题要有用户思维
新媒体时代,媒体受众正向产品用户转变,媒体也开始以产品的思维来思考、经营内容。短视频用户普遍年龄偏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新生代年轻人喜欢表达和参与,也热衷于关注社会民生内容,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及传统媒介的距离感增加了出生在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接触民生新闻内容的难度。
虽然媒体融合已有四年之久,但很多传统媒体人依然没有真正理解新媒体思维并将其应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因此,在制作民生类新闻短视频时,内容方面要在坚持民生新闻贴近民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基础上,在选题与制作方面要有用户思维,要真正了解短视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特点,在理解用户的基础上以小民生、小角度切入,实现大民生的宏观导向。优质的内容,将是未来短视频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选题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短视频媒介互动性强的特征,制作可以引发用户自传播的短视频内容,扩大内容影响力。
传播媒介角度:利用流量平台打造品牌媒体
民生类新闻短视频的尝试其实也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进行媒体融合的一小步。在传播媒介方面,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型媒体可以开发自有民生新闻类短视频平台,规模和实力较小的传统媒体则建议在现有的短视频流量平台开通媒体账号或节目账号进行传播,也可以同时在多平台开通账号扩大媒体影响力。以新京报为例,不仅开发了自有短视频平台“我们视频”,同时也在抖音、梨视频等各大短视频平台开通账号进行运营。当然,开通账号入驻流量平台后,更重要的是媒体账号的运营,甘肃省下辖地级市陇南市广电的“抖音”账号“陇南广播电视台”拥有55.5万粉丝,济南广播电视台的“抖音”账号拥有超过31万粉丝,而省级传统媒体河北广播电视台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的粉丝仅有10万左右,充分说明在短视频平台传统媒体影响力的大小不在于现实当中媒体等级的划分,运营能力显得更为关键,只有将现实空间当中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对拟态环境的运营能力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利用流量平台打造品牌媒体。
伴随着供给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硬件智能终端的普及、通信服务商流量资费的下降和需求端受众触媒习惯的变迁、高涨的碎片化信息获取需求,促使短视频媒介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注意力收割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内容通过短视频媒介触达到大众身边,提高了信息触达效率,短视频平台内容的智能分发模式更增加了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喜爱度和忠诚度。传统媒体要在充分整合自有媒体资源的情况下,抓住短视频媒介的发展机遇,迅速进入到短视频媒介发展的快车道,将这一新兴媒介形式与天生同受众关系紧密的民生新闻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引导力,助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
(作者单位:阳泉市广播电视台)
利州区规划国有建设用地确保土地高效利用
聊城市首届十佳文明驾驶员、站务员接受表彰
“和捍东一起学雷锋”被命名为嘉兴市首批示范性机关服务品牌
金坛区:半边山下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小镇建设试点 全省唯一!
中心城.棠颂府,敬献最可爱的生命守卫者
短视频风口下传统媒体民生新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
推进安全生产宣教共建共享
义乌检查电商行业 护航“双12”
新春南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获市民点赞
"万名大学新生看南京"活动启动 首批12条线路可供选择
天长利用废弃农作物作燃料发电
卢龙县交通局:保证高考期间学生运输安全
合肥男生收到安徽首封高考录取通知书 来自清华大学
车陷坑内车主无计可施 民警及时救援助其脱困
更严格秋冬季污染管控措施将启动 加大工业停产限产数量
全市统战工作基层负责人培训班开班
注意!大庆这些地方突发停电具体来电时间不定
市油地校结合办公室党支部召开2017年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大会
赏非遗过文化大年 西安非遗表演攻略送给你
供水集团天兴支部走进新洲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