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恰逢开学第一天,上午11时许,旌阳区德新小学的15名留守儿童又看到了他们心目中敬爱的“雷锋”——86岁高龄的张华美。在德新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教室里,张华美亲切地与孩子们交谈,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学期里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德新小学总务主任张旭德告诉记者,这些留守儿童一直受张华美的资助。细细算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组织乡里的退休干部向贫困学生捐款,到后来自己默默资助留守儿童,老人爱心助学的善举已持续了20余载。
发挥余热
不让贫困学生失学
头戴鸭舌帽,身穿薄棉衣,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腰杆挺直,与记者握手时强劲有力,乍一看上去,张华美怎么也不像是86岁高龄的耄耋老人。
“张老,你看上去最多60来岁,这么精神有什么秘诀吗?”对于记者的提问,张华美的回答是:“我经常锻炼,保持良好身体,不然怎么有精力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呢?”
张华美是旌阳区原德新乡(现德新镇)的乡长,1992年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担任德新关工委副主任。
担任德新关工委副主任后,张华美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为关心教育下一代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凡是对青少年有益的事,他都积极呼吁和参加,凡是青少年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都乐意帮忙解决。”这是同事们对张华美热忱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评价。
那些年,张华美多次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对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进行帮助和支持。
1994年夏天,张华美得知德新小学有一个11岁的小女孩,家境很是困难,家里三口人,父亲患有风湿病,下不了床干不了活,母亲患有支气管炎,也没有什么劳动能力,这个小女孩不但要上学还要照顾父母。
德新有30余名退休老干部,张华美和关工委的同志们商量,是否可以发动退休老干部们都来帮助这个小女孩呢。他的倡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张华美开始发动退休干部捐款,大家根据自身情况,你二十,我五十,他一百地募得近千元钱,给这个小女孩送去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两年后,张华美再次发动退休干部为德新小学一个12岁的小男孩捐款。“那个娃娃的父母年龄都比较大了,家里缺乏劳动力和经济来源,我们总共募到1200元左右,缓解了他们一家的燃眉之急,及时阻止了他辍学的念头。”
为了不让贫困生失学或中途辍学,张华美带领关工委的老同志们配合当地党委、政府走村串户了解贫困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积极寻找破解办法,先后为30余名贫困儿童解决了读书问题。
悄悄助学
献礼党的90岁生日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90岁生日,张华美受邀参加德新镇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会上,无论是在职的还是退休的党员干部纷纷发言,要以实际行动为党的生日献礼。
除了发挥余热为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还应该多做些事,但做什么呢?听着同志们一个个热情洋溢地发言,张华美陷入了沉思。正当思考时,张华美看到了前来参加大会的德新小学校长,他一下子就想到了资助困难学生这件事。
“我立即给袁校长表达了我的一个想法,打算每年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来帮助困难学生。袁校长听了非常高兴,深表赞同。”
不过,张华美给袁校长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袁校长帮他保守私人资助困难学生这个秘密,“谁也不能说,包括我的家人。”
为什么要对常年资助困难学生的善举保密呢?张华美告诉记者:“本来也没出多少力,也没帮多少忙,没必要搞得人尽皆知嘛,也不希望有人说我是在党的生日这天,为了挣表现才做出的决定。还有就是没和家里人商量,有点担心他们不支持。”
当年10月,张华美就带着3000元钱去德新小学找到了当时的会计张旭德,把钱交给他。学校经过多方考虑,决定将这笔爱心款用于资助留守儿童。
打那以后,张华美每年都会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来帮助德新小学的留守儿童,并且常去看望这些孩子,讲一些鼓励的话,叮嘱他们要好好学习、尊敬师长、善待长辈。他还经常深入德新各村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做到“帮困、帮德、帮学”三管齐下,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3月5日,在德新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教室里,受资助的二年级学生周昊天说,非常珍惜这笔资助金。“我家里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去年我也受到了张爷爷的资助,我不会乱花这个钱,会全部用在读书上。”
德新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吴雨伦也是受老人资助的学生之一,她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里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吴雨伦称,张华美对她的资助十分重要,“除了这笔钱在学习上对我有所帮助外,张爷爷这种助人为乐不留名的雷锋精神让我特别感动,长大后,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要像张爷爷这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张华美认真地听着孩子们的发言,微笑着不断点头:“孩子们,只要你们在学校里接受到良好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心中有理想,弘扬正能量,这就是我最想看到的。”
助学善举
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多年来,张旭德一直见证着张华美老人的爱心助学善举,他向记者讲述了老人的另一个善行:“我记得他刚退休时,每天早上都会来学校附近,沿着绿化带捡垃圾,在那个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还不够深的年代,这十分难得。”
张旭德说,每年10月,张华美会准时拿着钱到学校,经学校选出受资助学生后,就同校长一起将资助金亲自发到学生手里。“这种行为是一种表率,能够唤起社会上更多有能力的人来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而且能产生一系列有益的连锁效应。”
多年来,张华美十分重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他的倡导和大力推动下,德新镇采取“三知、三多、三沟通”的方式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三知”是学校老师要知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地点和联系方式,知道留守儿童在家监管人的基本情况;“三多”是要与留守儿童多交心,多到孩子家中家访,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三沟通”是要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在家监管人沟通,定期与村(居)负责人沟通。
同时,以各村(居)农家书屋、留守儿童之家为活动场所,开办留守儿童课外学堂,由老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等人员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充当义务家长轮流值班管理,组织孩子读书、做作业、做游戏等。
当年,张华美“悄悄助学”的事,德新小学的老校长如约一直保密。直到老校长病故前才将这事告诉了张华美的儿子张军。得知此事的张军既骄傲又懊恼,这是好事情,家里人肯定不会反对的,他责怪父亲没有早点告诉他。
张华美却乐呵呵地说:“这是我的钱,当然由我来支配,我怎么用是我自己的事,为什么要告诉你们?”张军表示,他将接过父亲这根充满正能量的“接力棒”,继续资助德新小学的困难学生,将父亲的助学善举作为他们家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记者 叶斌 实习生 陈姝宇)
中国电影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掌握自己的优质IP
南航大连分公司为一线人员防暑降温
来办事就找“郑首席”
贵州省朗诵家协会到开阳县汇演
朱恒章:坚守承诺 照顾瘫痪妻子
张华美:悄悄助学的老乡长
浅析“房住不炒”
“南昌生态文明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能否入党,先过面试关黄垟乡“一鉴十问三考”严把党员发展关口
宿州市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网上审核顺利结束
海州街道:双龙社区开展纪念建党97周年学习交流活动
市文广新局到“第一书记”村 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送去新春祝福
外国语实验小学党支部开展“诵读《红色家书》”主题党日活动
全市革命老区调研报告交流会议在饶河县召开
中共鹤壁市交通运输执法局委员会组织开展“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出彩鹤壁人”微型党课比赛
永嘉县委书记姜景峰到岩坦大若岩督查乡村振兴工作
2018“环广西”柳州最美赛段 健康骑行活动启动
禹会公安分局刑侦二队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社会 名山区人大常委会多形式推进新宪法宣传
新司考大纲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