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讯 (记者 黄墩良 通讯员 林联勇 文/图)中国共产党一贯有着保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破除陈规陋习的优良传统。90年前,永春苏区就轰轰烈烈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如规定,在婚娶时去除伴随嫁的繁琐礼节,若违反,“议决科罚五十大元,定不姑宽”。
这段历史来自永春县委党史研究室林先生的研究。他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春是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区的重要组成区域,2013年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视同中央苏区县。
《永春苏区文献资料汇编》中记载了当时移风易俗的情况
这是召开自由婚姻审判大会的达埔湖坵郑氏祖厝
倡议婚丧从简 反对铺张设筵
“90年前,在永春苏区革命斗争期间,在遭受敌人重重‘围剿’的艰苦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移风易俗活动,培育了积极向上的新风尚。”林先生介绍,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
1926年,东路北伐军入闽,一批共产党和青年团骨干回到永春开展革命活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927年11月,在中共永春特支的直接领导下,东区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东区指县城以东的桃城、东平一带),会员达2000多人。东区农民协会成立后,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减租、抗饷、反迫害运动,声势浩大。1928年8月30日,东区农民协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并通过相关议决案。根据《永春苏区文献资料汇编》记载,议决案第二条和第三条直击当时农村酬酢和婚娶的奢侈浪费陋习,内容为:“第二条:酬酢一事,属于奢华,凡财阀遇丧吉事,欲显其富豪家风,大吹大擂,可勿论。而一般寒素之家,为习俗所关,勉强措借以应付,大则贻害子孙,小亦累己生活上发展。故此后贫户不必拘于俗例丧吉事之设筵与否,各人自便可矣!”“第三条:际兹世界维新,而结婚礼节尤趋于文明,伴嫁一事亟应取缔。因永春旧例,每娶妻,对于伴随嫁方面,须耗二三十元或一二十元不等,而所谓请送嫁、填酒钟(闹新房)种种手续,极其繁絮。故此后结婚,对我应向嫁声明,不用伴嫁,而对内有故违者,一经查觉,议决科罚五十大元,定不姑宽。”
林先生查阅资料后认为,第三条提到的伴随嫁指的是出嫁女儿时伴娘、礼物等各项花销,“须耗二三十元或一二十元”,当时1元约相当于现在的100元,但因普通农民收入低,这些花销算得上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在林先生看来,这两条决议向农民提倡在遇到丧吉事时不必拘于俗例,不要铺张设筵,在婚娶时去除伴随嫁的繁琐礼节,减轻花费,对违反者还有相应的处罚手段。这和今天提倡的移风易俗的部分内容可以说如出一辙了。
召开审判大会 推动婚姻自由
当时,在安南永德苏区时期,共产党积极提倡实行婚姻自由,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反对带童养媳,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婚姻制度。
1933年11月,中共永春特区委在达埔镇新溪村的湖坵郑氏祖厝召开自由婚姻审判大会,出席群众500多人。大会宣传婚姻自由,批判封建买卖婚姻。由大会临时组成的“人民法庭”,审理一起婚姻纠纷案。女青年陈镜(黄每的童养媳)亲自出庭申诉,说明原与黄家的婚约是父母包办,本人不同意,要求解除婚约而与自由恋爱的郑拔结婚。“人民法庭”经查证属实,批准陈镜与郑拔当日结婚。此事轰动一时,对当时安南永德苏区积极开展妇女解放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后特区党委还批准游击队员黄灶举行新式婚礼,不坐轿,不请客,不铺张浪费。根据地的妇女有了婚姻的自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革命活动。
“共产党在永春苏区领导开展的移风易俗运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倾力支持,社会风气、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对于今天我们提倡和开展移风易俗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林先生认为。
【责任编辑:黄冬虹】
安徽省参保居民全国看病可即时结算 全国定点医疗机构近8000家 我省有244家
后勤阿姨冒雨抢收被褥 暖了学子心
滁州日报社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文明城行动】铁东区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市容环境卫生问题反映增多 滨海一电线杆故障得到解决
90年前,永春苏区这样移风易俗——嫁女要去除伴嫁 违反者罚50大元
清凉送老人
我镇将建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
轿车不慎冲入水沟 民警水中托举伤者20分钟
关于平昌县2018年上半年公开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一批拟聘人员的公示
武当路小学开展青年教师素养竞赛活动
鱼峰区委领导一行到龙泉山社区调研社区办公用房及党群服务站建设情况
全市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推进会召开
拆除临时搭建房 建设美丽新铁场
黄山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
我县警方依法查处一起容留外国人非法居住案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海量活动扮美惠民文化消费季
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黄许镇站开通运营
工行泰安分行组织开展“五一”节前查库确保现金业务运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