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今年以来,丰南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把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作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天”字号工程,以“绘画绣花”的细致、“踏石留印”的实干,在“精准”上下真功夫、硬功夫,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系统地践行并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探索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防贫的“丰南模式”。目前,全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8户、462人,预计年内能够实现全部动态脱贫的目标。
精准识别再求精准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古至今,小康一直是百姓的夙愿。
改革开放40年来,丰南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但区委、区政府领导仍然清醒地认识到:瑜不掩瑕,在全区绝大多数群众奔向小康的路上,也有极少数群众由于种种原因掉了队,生活陷入贫困。如今,实现小康的梦想已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决不能让一家一户在奔小康路上掉队。于是,今年年初,丰南区委、区政府召开扶贫脱贫攻坚战动员大会,区委书记艾春向全区人民作出郑重承诺:年底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一诺千金,有诺必践。自此,一场没有退路的扶贫脱贫攻坚战在丰南打响。随之,《丰南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丰南区2018年扶贫攻坚考核细则》《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等陆续出台;随之,22次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扶贫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会和调度会召开,分析研判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扶持谁?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为防止出现贫困户漏评、错评,提高群众认可度,该区在做好前期建档立卡贫困户再识别和“回头看”工作的基础上,7月初,进一步将贫困户再识别工作向纵深开展,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白点镇和白点村的专项检查和互评互查,有效防范了漏评、错评现象,群众认可度得到有效提升。
为使精准识别更精准,在6月底召开的扶贫开发和脱贫领导小组会议上,该区提出了“必看、必查、必访、必评”的工作思路,即白点镇必看、白点村必查、四类户必访、走访户必评。同时出台了《丰南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白点村互评互查方案》,以丰南镇和西葛镇两个白点镇和312个白点村为重点,组织15个检查组采取随机抽查的形式入户走访,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标准,对走访户进行比对,形成是否贫困户的评价。通过检查、总结、再检查、再总结,将互评互查成效放大,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为保障检查和互评互查的标准统一,该区组织15个乡镇的主要领导、主管副职、扶贫办主任和业务骨干约80人,开展了白点镇、白点村检查和互评互查专项业务培训,使所有参训人员全面掌握检查标准和规定动作。15个检查组重点检查村里是否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评定工作,档案资料是否齐全;以问卷的形式测评村两委班子对扶贫政策知晓度;重点对现有低保户(其中包含正在申请过程当中的低保户)、已经退出的原低保户、未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审批的户、因突发意外导致困难的4类户走访调查。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白点镇、白点村存在的部分村档案不规范、个别村干部扶贫政策掌握不牢固、个别村存在边缘户等问题,该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措施,查准问题症结,区、镇、村三级同步整改、同步提升。根据该区扶贫档案实际,进一步捋顺了白点镇、白点村档案目录并指导相关乡镇、村进一步完善,同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对乡镇扶贫工作的年度考核;各乡镇也通过开展“扶贫业务集中学习日”活动,组织1100名镇村两级干部开展扶贫政策培训,提升扶贫政策知晓度;针对贫困“边缘户”的问题,区、镇两级建立了《丰南区低收入非贫困户动态管理台账》,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将贫困“边缘户”纳入动态管理,一旦达到建档立卡纳入标准及时纳入,确保无漏评。
经过如此“绘画绣花”般的细致工作,终于摸清了全区贫困户乃至贫困“边缘户”的底数。
既打“组合拳”又因户施策
精准识别贫困户为解决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该区认为,目前贫困户的共性问题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住房二是教育三是医疗,解决了这三大问题,就如同扳倒了压在贫困户头上的“三座大山”。为此,确定了既用“组合拳”解决共性问题,又因户施策解决个性问题的帮扶思路,在打出民生兜底、健康保障、教育资助、残疾扶持、产业增收脱贫“组合拳”的同时,又出台配套特困人口救助、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大病救助全覆盖等多项具体措施。
与贫困户头上的“三座大山”相对应的是,该区严格落实“三保障”。
在住房保障上,该区共有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31户,已于6月底全部完工。对19户无房户或有产权争议的,由区政府按照每户每月补贴200元标准租住安全性住房,现已全部落实到位。在教育保障上,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共有80名,涉及66户,另外还有7名在丰南学校就读的区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该区免除了幼儿的保教费、落实了义务教育“三免一补”、高中阶段“四免一助”、高等教育相关资助政策。同时出台了区内政策,如免除幼儿餐费、免收教辅资料费、享受最高档次国家助学金等,实现了“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在健康保障上,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区内住院诊疗后付费和“基本医疗+慢性病报销+大病救助+商业保险”医疗报销政策,出院即时结算。截至目前,享受医疗救助待遇的建档立卡户城乡居民医保报销人数128人,医疗总费用110.26万元,报销109.62万元,报销比例达99.42%。为218户贫困户人口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实现了贫困户家庭签约服务全覆盖。同时,为30户残疾人做了残疾医疗鉴定,到目前已为110人落实了残疾人政策。此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享受了每月15度电减免政策。
产业就业双管齐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带动贫困群众素质能力提升了,“输血”才会变为“造血”,才能实现持续增收,从而彻底拔掉穷根。为此,该区始终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终极一战,不断创新产业就业扶贫模式,提升产业就业扶贫成效。
自己干,大家帮。该区目前有16个贫困户愿意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区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了种子、化肥、农药、种苗和技术,提供市场信息和小额贷款。在南孙庄乡张六庄村65岁的王兆才,自身腿部残疾且上有88岁卧床的老母,下有28岁的身患自闭症的儿子,生活很是拮据。经过审核,王兆才符合贫困户的标准,并对其建档立卡,纳入脱贫对象。作为帮扶单位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王兆才购买了9只羊,让其通过搞养殖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脱贫。王兆才说, 9只羊虽然数量不多,但却解决了全家生活的难题,等这些羊长大了,再赶上个好价钱,就可以多收入几千元。
入了股,给分红。经过调查研究,该区确认鼎新蔬菜出口加工有限公司、白龙(唐山)面粉集团有限公司、唐山施尔得肉制品有限公司、唐山三商食品有限公司四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产业扶贫项目帮扶主体。通过征求全区218户贫困户意见,全部同意采取委托股份合作方式进行产业化扶贫。现已将每户1.2万元扶贫资金,按照政策和程序要求,放在了企业入股,从6月份开始分红,实现了无风险、得收益。
想上班,就近办。该区将28名有就业能力、年富力强的贫困群众就近安排在企业上班,月工资3000元左右,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村委会工”,区补贴。该区对年龄偏大、体能较弱、不能离家的,安排“村委会工”,从事看井、护林、环卫监督等工作,区财政按照整劳力800元、半劳力400元标准给予补贴。
由穷变富难,由富变穷却很容易,现实中由于一场大病或其他突然变故致使全家贫困的事例并不鲜见。为了防止已经脱贫户重新返贫,特别是那些贫困“边缘户”致贫,如今,该区已经建立起扶贫项目库,为贫困户建档,为贫困“边缘户”建账,动态监控,脱贫防贫一起抓。目前,该区除乡镇干部外,76名区直单位一把手“一对一”包联帮扶,一人牵头,全社会参与,形成众人划桨合力攻坚的局面。
一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防贫的大会战已在丰南如火如荼地展开,贫困群众正以新的姿态,满怀希望地加入致富大军,走在奔赴小康的大路上!
温馨又令人动容!他们,可能是世界杯上最幸福的孩子
我市举行专家人才中秋联谊会 赵世勇出席并致辞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1家企业成功入选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优秀类
黄陂北湖水乡荷花节邀你赏荷
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财政经济委员会会议
丰南区开展扶贫脱贫攻坚战综述
涟源城管会同交警大队整治车辆占道经营
赵建平率队检查节前安全生产工作
清镇市新店镇多举措开展元旦送温暖活动
霞浦县开展G353国道盐田、溪南段的“美容”工程
北岸红帆步行街亮化工程
今天处暑,可惜桂林高温依旧不“出暑”,最高温度35-37℃
电信运营商掀起手机流量大战 不限量套餐达量就限速
这个路口公厕关门半年 坑了附近树林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进社区活动
市民手机丢失后被盗刷1万多元,消费记录露出了嫌疑犯的马脚
香悦食博好评如潮 醉美淮安美不胜收
市燃气公司明接12345
定远举办“携手扶贫·点亮心愿”微心愿征集活动
路南区小山街道南厂东西里消防安全讲座及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