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初:百姓事儿常放心中

■本报记者 王悠 文/摄
在金湖街办踩畈村,有这样一名村支书:他放弃大有前途的工作岗位,扎根基层数十年,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亲力亲为;他始终把村民当亲人般对待,主动掏腰包为村里做贡献,自个儿却住着土砖房,穿着破旧衣服,丝毫无怨无悔,他就是黄朝初。
有担当
  舍弃优越工作甘回穷村吃苦头
1952年,黄朝初出生在金湖街办踩畈村。在黄朝初还在读中学的时候,他就到村里生产队做记工员兼出纳。1976年,黄朝初回到村里当起了副书记兼会计,这一干就是近20年。由于工作认真、肯吃苦,1993年他被调到街办的企业上班,从村里到企业,在那个年代,可是件了不得的事。转眼到了2000年,黄朝初因工作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前途一片光明。就在这时,街办领导找到他谈话。当时踩畈村书记的位子空着,没人愿意干,领导希望他能回村里挑起这个担子。
  当时的踩畈村穷得叮当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处都是泥巴路,别说车子不好走,就连人走路都会崴脚。但黄朝初在心里头思量着:“组织信任我、村民需要我,我没有理由不答应。”就这样,他义无反顾的回到村里。
有拼劲
  村庄面貌一点一滴中得到转变
当时村里连办公的地方都是借的,还欠了两三万的外债。为了还债,2003年,黄朝初在村委会凑了五六千元入股办起了养鸡场。刚开始鸡场有点小起色,然而2005年,鸡全部病死了,亏了不少钱。之后,他不得不把鸡场承包给别人。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就算产业做起来了,路不好走一样销不出去。2006年,黄朝初带头筹资36万,分几期付清,一步一步把泥巴路修成了水泥路。如今,村里所有的道路慢慢实现了硬化和加宽,下一步还计划安装路灯。此外,为了方便村里学生上学,黄朝初还在上学路段和村民常走的道路上铺设了水泥砖,让学生和老人们通行更加方便快捷。
  同年,村里原先借用别人的房屋办公,因年久失修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黄朝初偷偷把自己的谷子卖了,揣着1000块钱把办公室重新装修了,当时还欠了一笔材料的工程款,村里实在没钱支付了。黄朝初咬咬牙,把自家养的一头猪拿去抵债。看着村民们高高兴兴地来办事,黄朝初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转眼到了2009年,黄朝初在村里开会提出,总是借人家的房子说不过去,要着手建自己村里的办公楼和卫生室。“建楼房好是好,关键得拿钱啊”“可不,这需要好大一笔钱”“咱们村的底子大家都知道……”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的,句句直击黄朝初的心,他坚定地说:“钱,我来想办法!”说罢,黄朝初每天天没亮,就拎着包出村找资金扶持,直到天黑了才回来。“当时,我只想把这事做成,就跑去找领导、单位和老板说说好话,他们听了之后也非常支持。”就这样,黄朝初像燕子衔泥一样,这里争取一点那里争取一点,在两年的时间内凑了48万元,硬是把村办公楼和卫生室盖起来了。
有作为
  职责记心中百姓困难从不含糊
为了及时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只要闲下来,黄朝初都会去他们家里转转。照他自己的话说,别说是贫困户,就是全村400多户,谁家的情况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村民们也信任他,不管大事小事都找他。前不久,村里的几户人家没有自来水,黄朝初就帮忙联系施工人员安装。“既然当了这个村支书,就要对得起大家。”
  84岁的石美英是村里的五保户,儿女老伴相继去世,只剩下她一个人。黄朝初隔三岔五总是到她家看望,并帮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黄书记那确实冇得话说,我家里漏水,他买了树和石棉瓦,专门请了师傅帮我修补好,今年四五月的时候,还自个儿掏腰包给我送来了几百块钱。”
  作为老党员的黄朝初,19年来培养了15个党员,干部面貌焕然一新,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与此同时,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上世纪80年代,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黄朝初仅生了一个女儿。自己住的房子也是土砖房,因年代久远十分破旧,唯一值钱的家电就是他花了500块钱从墈头二手市场买回的电视机。而前几年贫困户刘国平建房子的时候,黄朝初为他积极争取了7000块钱的政策资金。
有大义
  公正无私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13年,黄朝初的女儿在乡下做代课老师,一个月只有千把块钱,当时村里正好缺会电脑的管理员,一个月有2200元的收入。于是,女儿琢磨着让黄朝初帮她谋一谋,搞到村委会上班。谁知黄朝初当下就拒绝了,而是让村里的同样会电脑的外来媳妇去上班。看着生气的女儿,黄朝初语重心长地说,“我作为村里的支书,不能有私心,再说那外来媳妇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好,更需要这份工作。”
  村里经济困难,黄朝初带头少拿工资,多出的钱为村里多做点事。去年年底,村里日常管理的新账加旧账一共18000元,为了不欠农民工的钱,他特意赶在过年前取出自己半年的工资,逐一发放。
  对于黄朝初,70岁的曹香莲一个劲地夸:“黄书记真是任劳任怨的好书记,时刻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对村里的事大方得很,对自己就小气,衣服穿破了都是补一下再穿。”
  踩畈村是大冶市67个贫困村之一,同时也是省级贫困村。为了使踩畈村顺利实现“脱贫”,2013年,黄朝初把村里20亩荒山承包给别人办养猪场,一年有几千元的收入,还能解决村民劳动力。2015年,在黄朝初努力下,踩畈村引进企业建立了100亩的稻虾混养基地,预计年产值三四十万。2016年,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兴建了鱼虾养殖基地,带动附近8个贫困户就业,村民人均收入500元,村里新增分红5万元。今年,还投入资金发展蘑菇种植基地,帮助贫困户致富。
  “我现在年纪也大了,头脑不灵光了,很多事也有心无力,要把位子让给年轻人,这样才能让踩畈村得到更好地发展。”说这话时,黄朝初眼里闪烁着泪光,心中仍放不下踩畈村和村民们……

今年引入保险监管工程质量
国际仲裁交流活动20日举行
清远市招商推介会成功举行
加强快件处理中心、航空及陆运集散中心等网络节点建设
静海区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黄朝初:百姓事儿常放心中
汕尾市城乡规划局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座谈交流汕尾市空间规划(2018-20...
唐山市人大视察调研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四川省年底前基本消除“散乱污”企业污染
福州召开防汛会商暨市防指成员会议
抑制扬尘出实招
郧阳:向扶贫工作不上心干部“亮剑”
清远这个社区创文工作进展良好
清一色的“白发囤菜队” 囤的不是菜 是情怀
从三方面入手核查地方税收征管审计基础数据准确性
我市部署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 因地制宜建设具有龙泉特色的瓯江绿道
凝聚爱心力量 守护幸福童年
芜湖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
漳州市及芗城区档案馆将建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