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照在窗台,夏日的风送来暖暖的气息……”5月28日上午,城区新华西街丰泽园小区居民姜宁的家中传来朗诵的声音。姜宁和他的几个诗友在家里一起朗诵诗歌。
姜宁今年57岁,是小小诗社的创始人,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创作诗歌,退休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诗歌创作,他说:“写诗、读诗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内心特别纯净,我非常享受这样的感觉。”
机缘巧合 成立诗社
因为对诗歌的热爱,姜宁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诗友。在这些诗友中,刘毅和他相识最早,他们的相识还有一段小故事。
刘毅今年59岁,和姜宁住在同一个小区。一天傍晚,刘毅在小区散步时,看到地上有一张写满字的纸。出于好奇,刘毅将纸捡了起来,发现上面写着一首诗歌,署名姜宁。刘毅很欣赏诗的内容,就把这张纸带回去给妻子看。得知妻子认识姜宁,刘毅就和她一起把这首诗歌的手稿给姜宁送了去,并表示想和姜宁一起研究诗歌,于是,共同的爱好让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渐渐地,刘毅的几个朋友也加入进来。2016年成立诗社,一共有6名成员,他们给诗社起名叫“小小诗社”。
亦师亦友 交流诗歌
小小诗社的社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闲暇的时候,他们就在姜宁家里一起朗读诗歌、交流写诗心得。
“‘观花落尘,却不识岁月如初’,这里的‘观’字用得不好,用‘闻’字好一点,更能表现出花落时候的悲凉。”姜宁给诗友讲解时说。
姜宁喜欢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每一个社员分享。“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诗歌创作讲究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我其实对诗歌的研究还很粗浅,只是用个人理解去和其他人沟通交流而已。”姜宁说。
在社员们看来,姜宁既是朋友又是老师。“我很喜欢诗歌,但是我不会写,认识老姜之后,他教给了我很多东西,比如写诗的韵律、如何能体现意境等等,他是我的良师益友。”诗社社员王博源说。
展示自我 聚会“斗诗”
小小诗社每个月都要举办一次“斗诗”大会,每个社员都会把自己创作的诗词拿出来给大家品鉴,最后一起评选出月度最优美的诗歌。
姜宁说:“举办‘斗诗’大会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好的作品大家一起分享,更能帮助我们共同提高。”
这也是其他社员的心声,诗社给了每个社员展现自己的舞台,现在他们的写作水平相比之前有了很大提高。
60岁的社员王珂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说:“参加了诗社后,我在摄影上也进步了很多,经常读诗、写诗,可以把诗词的美带到摄影中,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更漂亮、更有意境。”
以诗寄情 亲如兄弟
在诗社里,大家是精神上的知音,又是生活中的兄弟。诗歌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还让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平日里,社员谁家有事,其他人都会去帮忙。社员王博源去年因病住院一个多月,诗社的其他成员经常去看望他,还拿新写的诗歌赠送给他,希望他能早日康复。“有这几个这样的朋友,我心里特别高兴。”王博源说。
姜宁说:“很多人退休后,就关起门过自己的生活,缺乏与别人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诗社就是我们的精神阵地,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也是特别要好的朋友。这样以诗会友,文化养生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才会更加精致,生活才更加有质量。”(姚辰)
新华国际时评:“上海精神”,和合共生
局机关第一党支部实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
芗城:优化环境促招商
利川市凉雾乡开展“两非”专项整治行动
博罗县:培育亮点工程 织密平安网络
新华西街社区居民姜宁和几名诗友组建起小小诗社,成员们一起朗诵诗歌、研究诗词文化以诗会友 “文化养生”乐趣多
扶沟县委书记卢伟进村入户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征求企业意见 提高审批效率
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筹备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大祥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四车同治”助力“蓝天保卫战”工作
祁阳:乡镇商会捐资助学显大爱
[农业局]中国苹果期货应用研讨会在烟台召开
书法家送春联进社区
老师重操“旧业”家长拍手称赞
朝天区积极谋划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
福清“融和家园” 成为党建品牌 促进邻里和谐
港北区电动车小镇入选首批广西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坡头开展春节期间消防安全大检查
经七纬十二路口路面塌陷原因初步查明 陶土管道已“服役”26年
厉害了!宝鸡苹果苗木首次出口吉尔吉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