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6月9日电 题:“上海精神”,和合共生
新华社记者郝薇薇 罗博
绚烂烟花绽放黄海之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盛情感染世界。当上合峰会走进中国“孔孟之乡”,这片儒家文化发祥地满溢着宾至如归的亲切,回荡着中华文化与“上海精神”的共鸣。
“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上海精神’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9日晚,习近平主席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宴会,欢迎各方来宾。热情的祝酒辞,道出主宾共同心声。
“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相通相融,在一个“和”字。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深入民族血脉。上合组织由安全合作起步,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幻,尽管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文化背景各有差异,上合成员国始终致力于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相通相融,在一个“合”字。“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习近平主席多次引用充满哲理的中国古语阐明合作要义。17年风雨兼程,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结成共同致力民族振兴、地区发展的伙伴,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政治、经济、安全、人文、对外交往、机制建设等六大合作平台将上合大家庭紧密聚合在一起,“一带一路”倡议将国家发展与区域繁荣深入融合在一起。
“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相通相融,在一个“共”字。“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衷共济,四海一家”,共命运、共担当的天下情怀是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的精神品格。共促团结、共筑安全、共谋发展、共建家园,构建“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共”字已成为上合发展的鲜明标志。
5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议。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浸润着东方智慧,激荡起世界回响。
盛大的灯光焰火艺术表演在俄罗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乐声中进入高潮。绿之春、红之夏、金之秋、白之冬,四季流转,五彩斑斓,“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奏响上合组织命运与共的华美乐章。
打造审批服务“六最”标杆——解读《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加快营造“六最”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
川西北首家三叉神经痛诊治中心在绵阳挂牌成立
自治区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来托县开展生鲜乳抽样监测工作
歙县三家庭农场跻身省级示范
英山县国税局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活动
新华国际时评:“上海精神”,和合共生
局机关第一党支部实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
芗城:优化环境促招商
利川市凉雾乡开展“两非”专项整治行动
博罗县:培育亮点工程 织密平安网络
打造高素质科级领导干部队伍——昌黎县科级领导干部春季培训班开班
农行防城港分行个人贷款稳健发展
陇海步行街将举办第七届爱心义卖会活动
重庆新媒体产业园本月下旬开园为全国首家内容创作和数据分析新媒体产业园
邹城市千泉街道:全力以赴践行“基层精神”
祁阳:乡镇商会捐资助学显大爱
[农业局]中国苹果期货应用研讨会在烟台召开
书法家送春联进社区
老师重操“旧业”家长拍手称赞
朝天区积极谋划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