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迈开科技成果转化“大庆脚步”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最后一公里”

我市“落笔”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突出培育创新主体、汇聚优质科技资源、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四篇文章”
大步迈开科技成果转化“大庆脚步”
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最后一公里”
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发展到2家,年均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00项以上,2017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3亿元
依托中科院长春分院大庆产业育成中心,“年产10万吨高效耐盐絮凝剂”项目注册成立企业,中科激光完井公司实现收入超2000万元;天泽公司与中科院过程所,就应用石墨烯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去年,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我市悄然落地成长——
从实验室“搬”进生产车间,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市场广泛接受认可,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庆脚步”,打通了科技与经济结合“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市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发展到2家,年均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00项以上,2017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3亿元。
政策导向作用+营造优良环境
顶层设计让“科技成果之花”飘香大庆
过去,人们常用“墙里开花墙外香”来形容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要做的不是竖起高墙防止科技成果外流,而是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大环境,让‘科技成果之花’飘香大庆。”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项目发展的意见》《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建立更加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今年一季度,我市通过技术入股、合作转化、使用权许可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59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82亿元,同比增长17%。”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说。
科技成果转化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急需的是资金。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等各类平台,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购买科技成果的企业,成果转化后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助;制定《大庆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支持企业使用创新券模式购买科技服务,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比例给予企业资金补贴……我市进一步加大财政引导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钱紧”问题。
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身强体健”力促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受益者、更是完成者,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在成果转化中唱主角、挑大梁。”突出培育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市在此落下“奋发之笔”。
2015年以来,我市依托《三百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培育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科技型企业。“短短三年,全市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3246家,新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410家,超额完成目标的36.7%。”提及这组数据,大庆科技人自豪满满。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市双管齐下,一方面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政策,对获批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扶持,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兑现1510万元;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5952万元。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如金星燃气与俄罗斯远东公司就“年产6万吨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展合作……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现了“强身健体”、发展壮大。
汇聚科技资源+给出“真金白银”
为科技成果“落”在百湖大地夯基垒台
2016年7月,哈工大环境集团落户大庆经开区。双方将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名校与名市的激情融合必将释放巨大现实生产力。
这仅是我市汇聚优质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基础力量的一次生动诠释。
“东北石油大学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交钥匙’工程模式向企业实施转化;大庆师范学院与让胡路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合作……驻庆高校院所转化效率逐步提升,巨大潜力有待释放。
与东北农业大学等5家高校院所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引进中科院创新资源,组建院士工作站2家、省中科院科学家工作室3家……近期,我市还将与黑龙江大学就共建大庆黑大产业技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引导黑龙江大学高科技人才和化工、石墨烯等优势领域的技术成果在庆落地。
我市还在建设开放式创新平台上下功夫,到今年6月初全市各类创新平台发展到178家。如此一来,科技成果将更多地“落”在百湖大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就是要促进广大科研人员主动投身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我市在激励机制上给出“真金白银”,先后出台《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等多项人才政策,设立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年均1.2亿元。2016年和2017年,对驻庆高校及科研院所教授发放教授津贴2106万元,每年兑现人才政策待遇资金1000万元以上。
提升服务质量+打通转化通道
解放“锁在柜子里的科技成果”
“沉下去”深入企业和基层,研究和解决问题,提升科技服务质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这是我市科技部门一以贯之之举。
从建设市级科技成果展厅与服务大厅,到建设黑龙江“科淘网”大庆子平台,再到与万方数据合作搭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市科技部门始终以“服务”为主,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三年来共举办科技对接活动超过40场次。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还需要平台支撑。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孵化器绩效评估制度,打造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条。截至今年6月初,全市各类创新孵化载体发展到32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纳入科技部火炬中心备案的众创空间4家,在孵企业1774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科技部门“开闸引水”,通过专利权质押担保贷款、引入风投、多渠道融资等方式,帮助企业引来“资金活水”,使一批“锁在柜子里的科技成果”得到了解放。仅近三年,我市就有明峰环保、缘通电子等11家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累计融资额3.73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强化知识产权、优化创业指导方面做好服务,2017年专利申请量达2286件、授权量1639件。
结合产业需求+发力五项工作
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成绩属于过去,努力成就未来。下一步,市科技部门将更加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大庆市产业需求,加大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力五项具体工作。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落实即将启动的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生成更多科技型企业。
——培育创新发展沃土,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强化政策引导,创新资金多元投入方式,完善创新孵化体系建设,打通成果转化关隘。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围绕大庆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支持高校和地方、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
——拓展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作用,健全省、市、县三级技术转移工作网络。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力争尽快跨入示范城市行列。
大庆日报记者 赵龙

戴源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问题通报会上强调 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持之以恒转变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驰等出席
市督导组到我局对巡视整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龙湖区委督导组到龙祥街道开展 “基层治理年”专项督查活动
社区居民做花灯、猜灯谜 快快乐乐过中秋
市财政局:市财政局迅速掀起向守岛英雄王继才同志学习的热潮
大步迈开科技成果转化“大庆脚步”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最后一公里”
关于公交307路起点站调整的公告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视察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情况董一兵李云峰王旭明参加
郑人豪会见中国侨联权益保障部部长张岩一行
男子遭恶犬追咬跳江 抓住水草喊50分钟救命终获救
油菜花开 大地铺金
“职业教育+”助力新余工业强市建设
丰南春晚“幸福的家”精彩上演
切实建设生态农田
博望区博望镇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诈骗他人还传授同伙犯罪方法
许你一座绿色立体城
西陵二路地下通道浇筑
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上半年集装箱量逆势上扬
湘潭市住建局:强化工程质量 打造“品质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