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阿里:生命禁区种出民生蔬果

新华网阿里5月14日电(张宸雪珍)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内,智能温室里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培育的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蔬菜大棚里茼蒿、生菜、西瓜等各类常见蔬果散发出诱人的光泽,静待采摘;十几种蔬菜水果香气四溢,茁壮生长,幼果挂满枝头……
菜商胡进涛展示刚摘下来的茼蒿。新华网记者 张宸摄
“这是刚刚摘下来的茼蒿,你看上面的水还没有干,正准备拉到超市去卖。”安徽菜商胡进涛指着刚采摘下来的蔬菜兴奋地说道,“我们的价格比市场上还要便宜一些。”
在平原地区,这些或许很常见,但在高原,这堪称奇迹。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均降水量只有75毫米左右,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是医学上公认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群众戏称,阿里一年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高寒缺氧的环境让很多植物都难以存活,种植蔬菜和水果,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吃的蔬菜和水果,主要靠从千里之外的新疆等地运输,高昂的运费使得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买菜难、买菜贵成为长期困挠当地政府的民生难题,极大影响群众的获得感。
智能温室正在培育的蔬菜。新华网记者 张宸摄
针对这一问题,噶尔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近亿元,建设了集蔬菜种植、试验示范、科技培训、种养循环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产业园引进国内先进的设施种植技术,建设了12万平方米的日光温室、五膜拱棚、智能联动温室,最终在高原地区种出了高品质、高产量的蔬菜和水果。
智能温室里长势喜人的蔬菜。新华网 雪珍摄
“我们找农户进行调研,找专家分析水质和土壤,集成了国内先进的农业技术,最终确认这里具有发展棚栽业的条件。”阿里地委委员、噶尔县委书记高宝军说,“针对特殊的气候特点,园区专门建设了智能温室,进行工厂化育苗,技术人员密切关注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满足了蔬菜种植需要的一切条件。”
大棚里结出的西瓜。新华网 雪珍摄
在管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产业园里种出了三十多种蔬菜和水果。2017年,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瓜果蔬菜产量达到640吨,满足了当地60%的市场需求,群众在家门口以更低的价格吃到了更新鲜的蔬菜。
工作人员在劳作。新华网 雪珍摄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种植蔬菜,产业园还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承包大棚免去了一年的租赁费用;通过以工代训、技术员带徒等方法,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让利群众,深受欢迎。据规划,2018年续建大棚可为异地搬迁点贫困群众提供120个就业岗位。
在产业园就业的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打工等方式,既挎上了菜篮子,又鼓起了钱袋子。“我们在这里做些除草、掐枝之类的杂活,一天就有200元收入,这是在老家放牛羊时不敢想的好事。”异地搬迁点群众卓玛说,“家里没有蔬菜了,就在这儿买,既便宜又方便。”(完)

民进汕头市委会建议:下大力气整治鮀济河
一纸灯笼连传统 齐聚煜丰话团圆 ——30名小记者走进煜丰汴京烤鸭 圆中秋特别记忆
新学期 华安县一批教育设施建成投用
市教育局召开党组扩大会暨全市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
市公安局车管所强化内部管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阿里:生命禁区种出民生蔬果
平昌二中举行“重阳敬老 欢聚驷马”主题活动
深新早点丨全市出入境业务和不动产登记开设午间延时服务窗口,需提前预约(14日)
三亚受理购车公证申请3806件13日起当事人无需排队即可办理购车公证
清明假期第二天高速车流有增无减 7日迎返程高峰
一条路上好多坑五里店后街“不好走”
西固田园综合体项目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浏阳市民政局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自查
消防曝光台
一非法网约车被查司机面临1万到3万元罚款
市中心医院强化医疗培训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素质
【摄影人】李洪瀛作品欣赏
城区举办“情暖重阳、登高览胜”文体旅游助力创文主题活动
遇高温建邺城管工作不降温 誓以温情维市容
长安区首批新能源公交车“上岗” 缓解偏远高校师生乘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