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18年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责任人一览表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北海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6月15日
北海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精神,进一步增强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大力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做好2018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桂政办函〔2013〕4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桂地海灾指〔2018〕3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及2018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制定本方案。
一、2017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概况
2017年,我市全面落实防灾责任制,周密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巡查、防灾宣传、防灾演练以及预警预报等工作,开展地质灾害专项排查,根据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情况,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2017年全市全年受多次暴雨、台风影响,共发生3起崩塌地质灾害,没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
二、2018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汛期降雨趋势预测
我市位于广西南部,低纬度沿海地区,南濒北部湾,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受中低纬度天气系统影响,是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较为频繁的区域之一,多年平均降雨量1775.4mm,平均每年发生暴雨(日雨量50毫米)以上降雨8.6天,大暴雨(日雨量100毫米)以上3.1天。2017年北海市总降雨量为2213.5mm,相对于多年平均降雨量增加幅度为24.7%,属丰水年,预计2018年总降雨量为2000~2300mm,与常年相比偏多1~3成,降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降雨高峰期为7—8月;预计今年影响我市的台风有4~6个,台风发生时间在7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
根据以上气候趋势预测,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的激发因素以强降雨及台风为主的特点,预计我市2018年汛期地质灾害数量在2~10处之间,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主要分布在4—10月上旬,预计6—8月为地质灾害发生高峰期。
(二)地质灾害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1.从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及分布看:截至2017年底,经过广西北部湾地质环境监测站与我市国土资源局共同核查,发现地质灾害点55处。其中崩塌20处、滑坡4处、地面塌陷4处、不稳定斜坡27处。崩塌、滑坡及不稳定边坡主要分布于涠洲岛、合浦县北部和东北部丘陵山区,以及沿海沿河的斜坡或陡崖地带,如海城区涠洲岛南部南湾街及火山地质公园景区、银海区银滩镇、铁山港区兴港镇以及合浦县的曲樟乡、公馆镇、闸口镇、石湾镇、常乐镇、党江镇等,此外还有一些采石场、取土场的采坑周边也有崩塌滑坡隐患分布;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合浦县东北部的闸口、公馆两镇的灰岩地区。
2.影响我市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地形地貌。合浦县的丘陵山区、涠洲岛、斜阳岛和冠头岭的海蚀陡崖带,以及沿海沿河斜坡地带,斜坡较高陡,水土流失及崩沟现象严重,存在形成崩塌滑坡的必要的临空面条件,是我市的主要地质灾害易发区。二是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合浦县的丘陵山区,岩层中多有泥页岩软弱夹层,表层风化破碎较严重,在人工切坡的情况下,易发生崩塌滑坡;沿海沿河斜坡地带岩性多为松散土体,经流水冲刷侵蚀后易发生崩塌;涠洲岛、斜阳岛及冠头岭的海蚀崖带,则多为脆弱的火山岩、泥岩或泥质砂岩,构造裂隙发育,是岩质崩塌易发区;公馆镇及闸口镇的灰岩地区,岩溶较发育,地下溶洞或溶沟较多,易形成岩溶地面塌陷。三是人类工程活动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矿、修路、城建、村建、抽排地下水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极大地加剧了地质灾害的趋势和频率。四是气候因素。我市地处低纬度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量丰沛,是暴雨洪涝及地质灾害等较为频繁的区域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和局部极端气候加重,也加剧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五是植物根劈作用。春夏两季是植物生长旺盛期,植物根劈作用较强烈,因此也是涠洲岛等海蚀陡崖区危岩崩塌的高发期。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结合2018年汛期降雨趋势预测,今年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引发因素仍将以降雨引发为主,其次为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等,地质灾害将会呈现点多、面广、频次高的趋势。总体预测2018年我市崩塌、滑坡和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总体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可能加重。我市地质灾害的激发因素以强降雨及台风为主,地质灾害因突发性强,降雨增加了预测、防范难度,并与强降雨耦合加重危害。
三、2018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和主要隐患点
(一)重点防范期
重点防范期为5—9月。预计2018年5—9月总降雨量比常年正常偏多,降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降雨高峰出现在7—8月。预计今年影响我市的台风有4~6个,台风发生时间在7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当连续降雨量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雨150毫米以上时,涠洲岛、合浦县北部和东部以及我市东部发生群发性崩塌的可能性大。汛期广大农村需防范房前屋后小规模的崩塌地质灾害;10月上旬到中旬,仍需继续防范可能出现的台风强降雨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各类建设活动或对地质环境扰动强烈的切坡、采矿、抽排地下水等人类工程活动,易引发崩塌、滑坡、采空区塌陷;岩溶地区受抽排地下水和工程活动等影响较大,易发生地面塌陷,应当全年防范。
(二)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根据我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情况以及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情况,确定以下14处为我市本年度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详见附件),其中南湾街、红旗街及鳄鱼山等3处威胁人口数量在80人以上崩塌灾害隐患点同时列入自治区级防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详见附件中的5、6和8号点)。
1.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往往发生在人员活动场所,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当重点防范。重点防范对象为已发现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和高陡边坡下的单位、村屯、学校,二级及以上公路和铁路干线已发现地质灾害多发路段,旅游景区、人口密集区、水利设施、生产和废弃矿山、采石场、尾矿库下游村庄、经过山区和岩溶强发育区的在建公路和铁路工程、大型深基坑工程等。山区农村切坡建房处和石山陡崖下居住房屋,位于老滑坡体、山脚、泥石流沟口的村庄、集镇和民宅,应重点加强监测和防范。
2.未列入本方案的其它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要在各县(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一一列出,并明确相关防范工作。此外,各级交通、水利等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做好公路、铁路、大型水利等重要工程地段、矿山的高陡边坡、人类工程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地段以及石山、陡崖地区危岩崩塌的防范工作。
四、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
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领导,强化监测巡查和研判预警,加强防灾工作宣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要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制度,结合当地实际,确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教育、安全生产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及相关防灾责任单位和基层组织,对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经常性巡回检查,严格落实“汛前全面排查、汛中监测巡查、汛后及时复查”的“三查”制度;在强降雨期间,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村屯和重大隐患点的排查工作,包括旅游景点、人员密集区、山区城镇、学校、医院、在建的大型工程项目、集市和村庄等区域以及矿山、采石场等。对排查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立即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设置警示标志,尽快进行治理,不能及时治理的要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并同步开展防灾责任落实、监测任务安排、防灾预案编制、防灾明白卡填发等工作。
(二)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完善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险情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信息共享、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精细化水平,做到提前预报、及早预警,科学指导各级人民政府开展防灾工作;重点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大雨、暴雨期间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开展地质灾害中、短期预报和临灾预警,强降雨期间要加密会商频次,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群众防范避让地质灾害争取时间;按要求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监测负责人和监测员信息,明确各村屯的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易发区、重点防治区段、隐患点情况及时更新。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借助通信、广电、气象等部门的网络资源,建立和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系统,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推进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多元化,进一步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率;山区农村等偏远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实时监测报警仪、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传统手段,确保第一时间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送达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检测人、防灾责任人以及受威胁群众。
(三)健全监测预报网络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明确县、乡两级行政领导在群测群防组织工作中的职责,对每处隐患点都要落实监测人、监测责任人,对重大隐患点要重新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健全以村干部和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落实群测群防员津贴补助,强化监测人员的责任心,切实解决基层群测群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监测人员教育培训,配备简便实用的监测预警设备,规范监测记录,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全面增强县、乡两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完善防灾各项机制、体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演练强化应急避险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作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要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年度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计划,凡涉及较多人员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易发区村屯,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避险演练,通过演练让群众知道如何快速避险、熟悉逃生的信号、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提高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检验群测群防体系的运行效果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地质灾害演练规模因地制宜,可结合当地各部门综合演练进行,也可以由当地乡(镇)政府、村组干部选择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地段(点)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进行以达到群众掌握识灾避灾为目的紧急避让演练。在保证参演群众安全前提下,演练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在雨天或夜晚进行演练。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易发区的各县区及涠洲岛2018年至少分别开展1场县级、乡级演练或培训,市本级至少开展1场市级演练或培训。
五、工作要求
(一)推进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要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制度、有机制、有经费、有预警、有监测、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十个标准要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要将创建工作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点抓好责任制度、监测预警、经费保障落实,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制度、任务常态化,着力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二)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培训,增强防灾意识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实抓好,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乡村干部、农村群众、中小学师生对地质灾害突发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要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报刊、手机短信和“4.22”地球日和“5.12”减灾日、集镇圩日、基层干部培训等人员集中的时候,开展防灾知识的培训;要用切坡建房引发崩塌滑坡造成人员伤亡的惨痛事例警示群众,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群众增强住宅建设安全意识,普及识灾辨灾和临灾避险知识。教育部门要坚持广泛深入地在中小学校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将防治知识纳入必修课程,通过“小手牵大手”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率,带动家长做好防灾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强值守,做好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的原则。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责任意识,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工作,要严格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重大气象信息和重要汛情旱情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规定(试行)》(桂办发〔2014〕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值班工作的意见》(桂政办发〔2014〕54号)等防汛抗旱工作、应急工作重要文件精神,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和灾情险情信息报送,严格遵守应急值守纪律、作好应急准备和处置等工作。各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的联系和协作,确保信息畅通;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后,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行业部门要按规定上报相关信息,按照职责和权限确定灾(险)情级别,调集应急队伍,准备救援物资,及时组织群众撤离;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派出专家前往灾区开展调查,开展应急处置监测、勘查;民政、公安、交通运输、水利、卫生、气象等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灾害救助、治安维护、交通管制、救灾防疫、气象预报等保障工作,确保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有序开展。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切实保障值班工作经费投入,关心值班人员工作和生活,对节假日值班未能安排补休的值班人员按规定给予适当值班补助。
(四)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监督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领导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在重点防范期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汛期的重要议事日程,抓紧研究和工作部署,加强投入和应急准备,细化预案和工作措施。要加强县、乡(镇)防灾工作能力建设,充实机构,配强人员,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特别是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的设备物资和人员工作经费。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目标和防治任务分解到具体的年度工作计划中,落实防治责任,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内隐患点和易发区的防灾工作责任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到人,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利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将接听灾情和险情报告的电话号码在电视和报纸等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北海市2018年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责任人一览表.doc

真州路立交景观亮丽呈现 文昌路成省运会“迎宾大道”
冷水江市残联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鄠邑分局关于2018年10月22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公示
2018-10-06“垃圾不落地,海丰更美丽”登山环保活动
开发区北俎村“慈善协会”将爱传递
北海市2018年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责任人一览表
将“文明集市”打造成鞍山的一道独特风景
病情复发离家落水 警民联手救助终脱险
破解启智“密码” 开启健体“大门”——赤峰红山蓝天国际幼儿园开创新型国际化普惠学前教育新篇章
沈学强在全市医疗、产业扶贫政党协商会上要求积极建言献策 助力脱贫攻坚
画好蓝图加快建设 湘潭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卓有成效
犍为县公开考核招聘3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省残联领导莅临指导丹棱县“量服”分析会
携手共进,谋划未来!乐山美姑共商教育对口帮扶
新规下快递员送件上门仍看心情
钦州城郊供电开展“春苗成长营”校园公益活动
"熬看"世界杯 这份健康攻略请收好
莆田市检察机关收获大批奖项
齐河黄河大桥举办首届秋季职工运动会
集聚区“政企沟通日”见闻——立说立行企业节省投资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