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梨园吹凤曲,九重丹阙对龙颜。山兵高腔是椒江区唯一现存的村级地方剧种,在章安街道的陈宅村和李宅村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其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里,曾一度失传。如今,在各方的努力下,这棵“百年老树”有了复苏的迹象。
近日,“椒江区农民学校农村非遗项目传承——山兵高腔(提升班)”迎来了开班的第一课,章安街道陈宅村文化礼堂座无虚席。75岁高龄的乱弹剧团专业演员韩冬生、台州文艺界名人胡来宾到场与大家互动交流。
一个村能有一个地方剧种,这是一件光荣的事。可随着山兵高腔的传人迈入七八十岁的年纪,这个剧种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于是陈宅村村民一致决定:要培养接班人,让山兵高腔代代相传。他们约定,每逢农历的三、六、九,就到村里的文化礼堂教学唱高腔。村里也非常支持,特地买来了音箱、胡琴、鼓、钹等乐器。
从2016年正月初三开始,陈显员、陈雪钗等10多位老人,晚上吃完饭就聚在一起唱山兵高腔,拉琴的拉琴、敲锣的敲锣、亮嗓子的亮嗓子。每到这几天,文化礼堂里就分外热闹,村民们把他们围得水泄不通。
唱得怎么样,还得靠实践检验。2016年10月10日晚,章安街道柏树里村文化礼堂里戏声绕梁、座无虚席,这是陈宅村新一代山兵高腔班完成了组建之后走出村的“首秀”。至今,陈宅村新时代山兵高腔班已到过柏树里、西洋、山门等村演出6场,受到当地村民的喜欢。
今年,在章安街道新农办的牵头下,争取到了农民培训项目——“农村非遗项目传承——山兵高腔(提升班)”,聘请专业的戏曲老师为他们进行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我们希望把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一代代传下去。”这几乎是陈宅村所有村民的愿望。传统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山兵高腔在复苏的路上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让村民看到了枯木逢春、薪火相传的希望。
九江市长虹小学开展庆祝建党97周年暨诵读红色家书活动
保持文明县城创建常态化
抬头寺镇干部入户问暖
在新起点上乘风破浪 一往无前
市民通过“蚂蚁森林”种下真树5.4万棵
椒江山兵高腔焕发新活力
“宜昌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
岳麓区2018年首个集体土地项目完成交地
中牟县县城建设提质工程、住建项目暨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召开
万和镇中心学校举行全镇学校保安培训
长青街道丹阳社区举行“我想有个家”安居工程公益募捐活动
玉环市司法局三举措加强律师行业“两新”党建工作
速看!苏州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将上调
修复路面
央媒点赞三亚精准扶贫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成都市机动车驾驶人约658万 居全省之首
人工智能:中国抢下“先手棋”
“违章大户”买假牌大摇大摆上高速
努力宣传好嘉高的精神与文化——嘉兴高级中学举行宣传工作会议
现代农业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