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陟山门街看到,街口建起了电动隔离栏,一块“机动车辆禁止入内”的蓝牌子摆放在醒目的位置。穿着背部印有“什刹海街道街巷物业”制服的工作人员一直在陟山门街巡逻。“路宽敞了,现在老伴儿出门再也不用害怕汽车了。”84岁的居民杜昌基说。
据了解,陟山门街是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包括陟山门街及与其相连的园景胡同、雪池胡同、大石作胡同、北海夹道等部分院落,共59个院落,488户,1185人。其中,内有冰窖、大高玄殿和大衙门三大著名古建筑,这些历史古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近几年,一些民房被改建成商铺,经营排叉、糕点、干果,最火的时候,有的人甚至从门头沟赶过来买东西。” 什刹海街道景山社区居委会主任张玉霞说,陟山门街最窄的地方只有9米,平时商户的箱子、乱停的汽车,还有大批游客几乎把街道堵死。综合整治前,住在陟山门街22号90高龄的高大爷生病叫急救车,车却进不来,家人愣是用担架把老人抬出去的。
今年7月,什刹海街道对陟山门街“开墙打洞”全面实施封堵,恢复了临街建筑的原貌,拆除牌匾47块,30余家商户陆续离开,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完成了综合整治。目前还有个别商户将在年底租期结束后搬离,街口的市政停车场和部队停车场也撤走了,如今陟山门街恢复了居住的功能,明年开春这里腾退出来的空间将进行绿化,进一步提升文保区的环境景观。为了解决胡同内乱停车的问题,社区组织召开了居民代表大会,将街巷胡同的现状与问题向居民汇报,同大家一起商议讨论,经过多次民主协商,多数居民都支持设立禁行街,并成立居民自治管理停车委员会。
通过什刹海街道与景山西街停车场的协商,对方愿意为居民提供停车位,身份证、户口本、房本和行驶证登记地址都是陟山门街的居民可办理停车月卡,每月租金只有300元,停车场利用错时停车的方式,保证居民随进随停,居民的停车难题得到解决。
不过,陟山门街改为禁行街之后,为了实现人性化管理,救护车等需要紧急进入的机动车,在向物业人员说明情况并留下联系电话后可以临时进入。同时,街巷合理规划了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停车位,并由什刹海街道街巷物业的工作人员24小时巡逻,确保陟山门街真正成为禁停街。 记者刘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