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社会资本 留住乡愁记忆以地名文化传承瓷都历史


景德镇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历史悠久,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在历史上与广东的佛山、湖北的汉口、河南的朱仙齐称中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自民政部2004年开展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保护宣传活动以来,作为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制瓷历史的千年瓷都,景德镇市紧密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扎实做好独具陶瓷特色的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做到地名故事讲出来、演出来、唱出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夯实基础,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一)普查服务地名管理,标准化正名。我市积极吸收近几年地名文化建设研讨理论成果,借鉴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工作取得的经验,制定出台了《景德镇市地名管理办法》。成立了景德镇市地名专家委员会,完善地名命名更名专家论证制度、公示制度,规范地名命名程序。对各县(市、区)普查办下发了《景德镇市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市、区)普查办建立完善各类地名的命名、更名审批程序,使地名命名程序进一步规范化、公开化。指导浮梁县臧湾乡名称规范,更正“臧湾乡”和“庄湾乡”名称的混用。通过清理整治,达到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解决当前地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普查服务志书编纂,续历史文脉。我们以第二次全国普查为契机,深入各巷弄街道。通过翻阅资料、拍摄视频、实地走访等形式,将文献研究与实地考证相结合,深入挖掘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召集地名专家围绕地名文化产品、地名信息化服务、瓷都文化地标三大载体,研究讨论编纂、出版、发行《景德镇市行政区划图册》《景德镇里弄故事集》、《景德镇市地名志》、《景德镇市地名词典》《景德镇市影视作品集》等系列地名故事丛书,普及地名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地名文化的认知度。
(三)普查服务文化建设,为大地记名。市地名普查办联合江南都市报开展高铁新区道路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高铁新区道路名称,征集的道路名称由市普查办组织地名专家进行评选,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2017年11月16日,组织全市地名工作者在新城大厦二楼会议室召开《景德镇市近期建设道路命名、更名研讨会》,初步拟定道路命名方案和获奖名单。
二、探索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一)讲好地名故事。结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益性地名活动”项目《昌南故事会》开展地名故事宣传,市普查办组织地名专家参加《昌南故事会》活动,充分利用古戏台、社区、剧院、学校等公共场所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地名故事,用生动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地名的演变和发展。通过讲地名故事来宣传推广地名文化,传承和发扬地名文化,每次讲述都有新的收获,都能收集到新的地名故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景德镇市交通音乐广播电台、江南都市报等媒体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景德镇市地名故事小讲师海选活动。此次海选活动鼓励全市14岁以下小朋友参加,让小朋友讲讲他们身边的地名故事,讲讲他们父母儿时生活的老地名,市地名办将对表现优异的小朋友颁发《景德镇市地名故事小讲师》聘书。是想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讲述景德镇的地名故事,那就能延伸到每个家庭,每个学校,让景德镇的地名文化能够不断的传承下去。
(二)拍摄地名微电影。联合景德镇市阳光青少年社工中心、景德镇市古镇投资有限公司、景德镇市黄窑景区、景德镇市越剧协会等社会机构组成地名微电影摄制组,拍摄景德镇市地名微电影《御窑景巷》。影片讲述的是:主人公郑好因父母被公司派往外地陶瓷分公司任职,举家前往工作地,被迫与青梅竹马的丫丫分开。二十年后,郑好想回景德镇发展,想念自己的家乡,他来到御窑景巷,在这里,他看到里弄小巷保护地这么完好,而且每个里弄故事都制作成陶瓷地名文化牌,他仿佛回到了童年,找回了儿时的记忆,回忆起童年的玩伴,他特别思念自己青梅竹马的丫丫。在五王庙古戏台,偶遇丫丫,有情人相见,感慨万千。景德镇是个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瓷业对景德镇地名的影响巨大,与陶瓷有关的里弄小巷不计其数。通过地名微电影反映景德镇地名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宣传景德镇地名文化保护成果,让更多的人关心景德镇的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参与景德镇地名文化保护工作。12月2日,经过大家的努力在市光明电影院首映,200余名代表参加了首映仪式仪式上表彰了参加微电影拍摄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影片通过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地名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放映结束时,全场观众主动起身鼓掌,在全市营造了很好的地名保护浓厚氛围。
(三)制作地名微视频。市地名办与上海炎龙文化传播公司合作,选取我市一些有历史性、代表性的地名,拍摄景德镇市地名微视频。景德镇市里弄文化内容丰富,记载着景德镇市千年的演变,和陶瓷工业的发展进程,传承和发扬这些里弄文化,是我们地名工作者必须要做的事情。每条幽深的里弄都承载着每个瓷都人得记忆,通过地名微视频,将完整的记录每条里弄的现状。目前推出的景德镇市地名微视频系列作品《彭家上弄》《三闾庙》等在微信、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上投放展播,点击率达到330多万人次,对弘扬和传承地名文化故事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结合实际,开拓服务民生途径
(一)建设景德镇市地名普查信息交互平台。以景德镇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成果数据为基础,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进一步深化地名公共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加准确、便捷的地名导向和信息服务。指导各地结合普查成果和小城镇发展规划,编制建制镇地名规划,尤其是新区地名规划,推动全市地名规划。将景德镇市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地名信息成果通过平台进行有选择性的脱密发布,运用多种多样的载体形式,承载地名信息并呈现给民众进行查询和查阅;同时对本级的地名进行后台管理和信息的维护。
(二)建设地名手机应用平台。以景德镇市地名普查地名信息和地名成果为信息基础,建立一套主要为地名查询服务的app应用软件,包括当前地理位置服务、地名信息查看、附近的地名、地名历史追溯、地方地名志信息查看、地名文化故事、地方地名图解游戏等。通过网络、视频、手机客户端等形式,将当地地名信息和地名成果以地名掌故、地名故事、地名视频等栏目形式,向广大微信平台用户发送当地地名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对我市地名文化建设的关注度。
(三)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信息化地名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地名牌的建设,随着现代科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迫切需要对我们的地名牌进行改革。我们通过专业设计团队,将对全市路名牌进行分地域地名规划路牌设计,每个区域都结合当地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方向来设计相符合的地名牌样式,既起到美化城市,又能更好的展示地域功能。我将和中国电信联合在高铁新区尝试布置新型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化路牌,在传统路牌中加入水平陀螺仪、高清摄像头、电子触摸屏、itv数字电视、4g网络等功能。通过水平陀螺仪实时监控地名牌的状态,如果地名牌发生倾斜可以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给地名管理部门,第一时间掌握路牌的情况;高清摄像头可以向全世界展示瓷都每一天的变化,让在外务工和生活的瓷都人,可以通过地名牌看到家乡的变化,让每一个路牌变成展现城市发展的一双眼睛。用电子触摸屏提供社会服务咨询和发布地名宣传、通知、公告等,让每一块地名牌成为便民服务点和地名宣传阵地。
我市的地名文化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扎实做好落实工作,并学习借鉴各兄弟市的宝贵经验,推进我市的地名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开创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的新局面!

昌邑区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明日开学 沈城将遇“蹦极式”降温
汤原县召开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
“隐形冠军”树立行业新标杆 “平台为王”打造产业新高地
涟源市首批“湘中月嫂”通过培训实现上岗
聚力社会资本 留住乡愁记忆以地名文化传承瓷都历史
我市运用第三方评估结果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
快来投票吧!三明市区公厕建筑风格设计方案,由你做主!
陈爱军赴望江县督查脱贫攻坚工作
临海市市场监管局杜桥分局:规范化建设,让商超“乐”了
宁化62名乡村教师进城“充电加油”
市邮政管理局开展2018年春节前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活动
世界500强砸重金在汉揽才
洋江特色农业扬优成势
【观影福利】意大利版《手机》本周五上映,金华新闻客户端免费请你看!
我市两户家庭获评首届省文明家庭 分别是庞胜先家庭和郑秀琼家庭
调顺跨海大桥:湛江振兴腾飞的新跑道
苏州防台风应急响应升级为Ⅲ级 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茅箭区新兴产业发展加速
泸州6人入选"四川最美老人""四川孝亲敬老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