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曲艺,我愿倾心相许


在全球微粤曲大赛(第三季)江门赛区启动仪式上表演《漫步侨乡》。
在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曲艺下基层巡演中,曾小洁(左)和李小娟演唱《跃马靖胡尘》。
在曲艺培训班进行指导。
曾小洁被省曲艺家协会评为2016—2017年度先进曲艺工作者。
江门五邑地区有着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新会、台山、开平三地早在2001年就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曲艺的魅力,离不开艺术家和民间组织的积极传承与弘扬。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曾小洁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近日,她获评江门市首批20位文化名家之一。    “我对曲艺事业的钟情,脱不了一个‘缘’字。缘由曲起,曲由缘至。尽管传统艺术受到潮流冲击,但我投身曲艺,视为终身所托,绝对无怨无悔。”曾小洁对曲艺矢志不渝,并将继承和弘扬曲艺文化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初,她挡住了改唱流行曲、转行等压力,选择了对曲艺求“专”。她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与时俱进,不受时空和地域的局限,获得广大群众的欢迎。
    a 用传统艺术演绎现代精神
    作为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同时又在高新区(江海区)区委宣传部工作,曾小洁经常忙碌在各种会议和活动之中。尽管今年7月就要退休了,留着平刘海的她,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看上去依然那么年轻,一举手一投足间流露着优雅与灵气。
    “曲艺是我一生的热爱与追求,只要观众喜欢、快乐,我做得再多都是值得。”谈到曲艺,曾小洁打开了话匣子,她说,一直希望曲艺能成为启迪人们心灵的钥匙,开启欢笑的一扇门。
    秉承这样的信念,尽管快要退休了,她依旧在为曲艺文化的传承而忙碌着。曾小洁透露,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将在年底举行,作为导演,她目前在重新打磨曲艺表演唱《家国情怀》,打算报送到省参加比赛。
    曾小洁的表演活泼幽默、接地气,仿佛具有魔力般引人入胜。作为演员,曾小洁从来不挑角色。媒婆、泼辣的村妇,甚至吸毒者等角色,她都演过,而且演得很出色。“这些角色和我性格反差挺大,大家都很诧异,我怎么会把这些角色演得那么好。”说到这,曾小洁脸上露出了“小得意”。
    来自广西梧州的她,从记事起就与粤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梧州市还没有艺术学校,粤剧团来学校招人,我懵懵懂懂地就被拉进剧团训练了。”曾小洁回忆,10岁那年的暑假,她第一次接触粤剧,“当时主要是练习翻跟斗之类的基本功,纯粹觉得好玩,就对粤剧提起了兴趣。”
    1977年,年仅14岁的曾小洁就开始在广西梧州市粤剧团担任演员。198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来到江门,担任江门市城区文化馆业务干部。1993年后,她先后担任江海区(原城区)文化馆副馆长、馆长,全面组织工作,并兼任区文联副主席。多年来,曾小洁全心投入,成为一位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基层文化干部。从2005年至今,她一直担任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曾小洁既从事曲艺演出,更积极开展文艺创作。她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观察身边群众的点点滴滴,从中猎取创作的题材,“越是生活的题材,生命力越长久。侨乡文化底蕴深厚,比如新会就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接下来我打算多去采风,挖掘更多与侨乡紧密相关的人文题材。”
    近年来,曾小洁根据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创作了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如作品《老年乐》便是从老干部大学得到启发,描述了老人家做义工、带小孩、唱歌跳舞等退休后的生活,传递了“老有所乐”的精神状态。
    “在节目的编排上,我们尽量用传统艺术演绎现代精神,让曲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曾小洁举例,2018年江门市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西厢体验记》,便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为该小品的导演,曾小洁以历史人物为依托,讽刺了现代社会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b 推动民间私伙局“旺”起来
    担任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后,曾小洁便投身曲艺的推广工作。在这十多个春秋里,曾小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既当老师,又做组织者,既投身表演,又认真开展研究。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直在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尽力为弘扬曲艺文化做一些自己的贡献。
    江门的曲艺形式有粤剧、粤曲、龙舟、木鱼、南音、说书、民歌、八音锣鼓等十多种,其中民歌小调咸水歌、卖鸡调、禾楼歌等是五邑地区特有的曲种,在五邑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2001年,江门新会、台山、开平三地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曲艺也成为侨乡文化的一个品牌。“对于侨乡而言,这是很自豪的,能够拥有三个‘曲艺之乡’是来之不易的。”曾小洁对此非常自豪。
    曾小洁透露,民间业余曲艺社团对“中国曲艺之乡”称号的获得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民间业余曲艺社团,俗称“私伙局”,由一群曲艺发烧友自发组成,他们是江门曲艺界最活跃的一群人。曲艺成为发烧友业余生活,特别是晚年生活自娱自乐的慰藉。
    “传承曲艺,我愿倾心相许。”正是因着这份情怀,曾小洁长期深入街道、学校、农村为“私伙局”开展培训工作,经她辅导的不少节目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她还鼓励群众自办曲艺团队,经常组织他们到社区、街道和文化广场进行文艺惠民演出活动,希望他们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
    “不过,‘私伙局’也有自己的难处,购买乐器、租屋等费用都要自掏腰包,他们也是在精打细算地艰难维持着。”曾小洁介绍,广州、佛山等地很重视曲艺的发展,支持的力度也比较大,比如,成立了专门的粤剧基金和培训基地,这对于粤剧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曲艺的传承,民间的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若缺少政府的扶持,就会后继乏力。”曾小洁希望,作为拥有三个“曲艺之乡”的江门,在申报成功后,要加大力度,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让“曲艺之乡”之名更扎实。
    c 从广东小曲入手培养年轻人
    广东小曲是粤曲的其中一个形式,也是广东音乐的一种。近代,广东小曲盛行一时,无论是戏曲伴奏、街头卖艺还是婚丧喜庆,小曲都占据着一席之地。近年,粤曲表演的免费培训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不少江门老一辈的粤曲表演艺术家也因此看到了传承粤曲艺术的希望。
    由于广东小曲作为粤曲的一种形式,在唱、作方面都比较容易上手,更加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因此,广东小曲被曾小洁等曲艺家认为是“撬动”粤曲传承的“杠杆”。“我们一直都在做粤曲演唱人才的挖掘和培训工作,从小曲入手,可以很好地带动粤曲在江门的传播与普及,并且让粤曲更接近年轻一代。”曾小洁说。
    为提高粤曲喜爱者的表演水平,曾小洁所在的江海区文化馆和江海区曲艺协会组织了江海区“私伙局”第一期粤曲表演培训班。培训班从2016年5月开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不少非江海区的粤曲爱好者也慕名前来。粤曲培训班的学员中,除了年纪稍大的资深粤曲爱好者外,还有不少年轻人,最小的只有十几岁。“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不少年轻人感受到了曲艺文化的魅力,渐渐喜欢上说快板、唱大鼓,成为传承曲艺文化的后备力量。”曾小洁说。
    令曾小洁欣慰的是,近年来,在曲协的推动下,我市各小学、幼儿园陆续挂牌了一批粤曲、粤剧示范单位。市曲艺家协会定期“送曲艺进校园”,鼓励年轻人、小朋友学习粤曲。
    让曾小洁略感遗憾的,是“粤曲进校园”还少了一些展示的平台,“希望我市将来的晚会上,能越来越多看到青少年的粤曲节目。”
    评价
    江海区机关幼儿园园长张爱群:
    曾小洁老师是一位德艺双馨、能唱会跳、能演会教、慈爱宽厚、和蔼可亲的优秀曲艺工作者。2000年以来,我们幼儿园和曾老师结下不解之缘,每次文艺演出,请曾老师辅导,她都二话不说,利用中午和下班后时间或周末给我们辅导。每次排练,教师孩子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总是累并快乐着,因为和曾老师在一起真的很开心。
    曾老师对传承曲艺的热情感染了我们。她创作的曲艺作品,需要我们老师帮忙演绎的时候,总是用一种商量的口吻,“我现在有一个节目,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我?”多年下来,曾小洁老师让我们喜欢上了曲艺,学会用碟子、筷子、快板等多种形式进行曲艺表演唱。
    因为这样默契的配合,曾老师带领我们的师生为江门市取得了很多荣誉。比如在第五届中国曲艺节比赛中,曾老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粤曲表演唱《换菜篮》,被评选为精品节目。2005年7月30日,她带着我们的老师赴京参加全国曲艺精品节目专场的演出,个人还被授予“突出贡献”的表彰奖励。
    此外,曾老师创作的粤曲表演唱《老年乐》参加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荣获银奖;她帮我们编排的《欢乐“鸡”祥》师生同台演出获得江海区“五四”文艺演出金奖,并参加江门市第二届广东省农业博览会演出;她为我园创编的幼儿粤曲表演唱《唱唐诗》《龟兔赛跑》参加江海区“六一”文艺表演等,也受到热烈欢迎。
    策划:叶桃
    统筹:傅健 崔怡娟
    文/图:黎禹君

截至3月中旬 全省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超50万件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
酒楼后厨阵阵恶臭,老鼠成灾触目惊心!这家深圳老字号你吃过吗?
我市切实防范化解金融财政风险
22名教师获通报表彰
传承曲艺,我愿倾心相许
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0%
2017:“新四大发明”改变生活
让支部强起来 让党员动起来
南阳火车站 一站台 增设临时出站通道
蓝天碧水:增进百姓绿色幸福感
“海洋日”舟山主场闭幕式举行休渔谢洋大典
金湖县多措并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为“攒钱”印假币 南浔破获今年省内最大制贩假币案
盲女逐梦记
徐州市公共信用系统平台升级改造和新增功能应用支撑项目公开招标中标公告[标书编号:徐采公(2018)SZZR001]
全市540多所学校昨日同上禁毒预防教育课
武汉10个月招商签约额破两万亿元
长淮卫镇夏播面积完成逾3万亩
乐亭在全市率先实行路长制“四好农村路”建设谱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