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罗沙)记者12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法日前下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工作的评价、教育、指引功能,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通知指出,近年来,社会上不断出现披着民间借贷外衣,通过“虚增债务”“伪造证据”“恶意制造违约”“收取高额费用”等方式非法侵占财物的“套路贷”诈骗等新型犯罪。
通知提出,要加大对借贷事实和证据的审查力度。人民法院要结合款项来源、交易习惯等因素综合判断借贷的真实情况。有违法犯罪等合理怀疑,代理人对案件事实无法说明的,应当传唤当事人本人到庭,就有关案件事实接受询问。要适当加大调查取证力度,查明事实真相。
要严格区分民间借贷行为与诈骗等犯罪行为。切实提高对“套路贷”诈骗等犯罪行为的警觉,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与诈骗等犯罪行为的甄别,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材料的,要及时依法处理。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及违法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刑事判决认定出借人构成“套路贷”诈骗等犯罪的,人民法院对已按普通民间借贷纠纷作出的生效判决,应当及时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要依法严守法定利率红线。从严把握法定利率的司法红线,对于各种以“利息”“违约金”“服务费”“中介费”“保证金”“延期费”等突破或变相突破法定利率红线的,应当依法不予支持。在相关案件中,要加强对出借人主张的现金支付款项来源、交付情况等证据的审查,依法认定借贷本金数额和高额利息扣收事实。发现交易平台、交易对手、交易模式等以“创新”为名行高利贷之实的,应当及时采取发送司法建议函等方式予以遏制。
通知同时提出建立民间借贷纠纷防范和解决机制。人民法院在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各类风险的同时,要探索审判机制创新,探索建立跨部门综合治理机制。
盐中校友凌宁回校谈试飞生涯 600米的高空,把飞机往下“砸”
宜宾出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安乡县教育局干部走访贫困户
暑期游大热 冷静看短板 专家:应增加城市旅游产品
【视频】不点进来看,你都不知道亳州广电的记者主播们还有这一面!
最高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三门:村居巡察推动乡村振兴
市城管执法局领导到五桂山分局调研指导工作
芗城区进行军地防汛抗洪协防机制对接
双峰县经开新区为贫困户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活动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考察组来抚考察
区司法局优化营商环境公开承诺
危化废料“摇身一变”竟回流市场
四川警察学院运动会开幕 学生上演擒拿演练
9号线西延线南山书城站封顶 2020年通车试运营
南头街道前海社区不断创新服务 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
打造戏曲之都
长春主要河流湖库 水质自动监测将全覆盖
精准发力补短板 全力以赴打胜仗
“五一”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18.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