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历史的丰碑在这一刻铸就辉煌;发展的足迹在这一刻镌刻永恒。
2018年3月6日,一个令人振奋的喜报传来:国务院发文正式同意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也标志着,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晋级“国家队”。
岁月铭刻奋斗的艰辛,时代印证铿锵的脚步。
“大冶湖高新区牢牢抓住了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说,3年来,大冶湖高新区开展“以升促建”工作,以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实现了园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成功蜕变:在发展动力上,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多元化、高端化、高新化和服务化转变;在园区建设上,由传统工业园向生态科技新城转变,成为创新发展的领航者。
明珠耀神州,今朝更好看。
大冶湖高新区已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
砥砺奋进 发展巨笔奢华章
高新投公司
铜都大冶,三千年熊熊炉火生生不息,三千年矿冶文明源远流长。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大冶大力推动转型发展,在“一优三化”发展战略引领下,不断争先跨越,一路高歌,一路领航。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浸润在这一片热土里,融入到大冶人的心里。
24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山丘滩涂,寂静无名,24年后这里厂房林立,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历经华丽蜕变,大冶湖高新区用丰硕的成果演绎着一个后发赶超的传奇。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4年,那一年,大冶经济开发区在城西北一片杂草丛生的滩涂上展露新姿,机器轰鸣,人潮涌动,当时的城区西北角,成为一片发展的热土。2005年,大冶经济开发区从市级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开发区与罗家桥街办整体合并,规划面积达76平方公里。
2015年11月,一个更大的梦想在心中升腾——正式申报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再次跃上一个战略高地,走上一条更加激情澎湃的发展之路。
创建高新区,意义何在?大冶市市长王刚表示,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趋势看。有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探索出新时期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看。有利于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老工业基地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看。有利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从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探索看。有利于探索区域互动合作机制,为武汉城市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乃至湖北省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支撑。
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打造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大冶经济快速增长的加速器。”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一番话掷地有声,这,成为高新区的前进航标和行动指南。
以创新驱动引领,大冶湖高新区向产业转型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大步迈进。
很快,“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确立——将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击水中流奋楫者先。
号声阵阵,旌旗猎猎。一场以创新驱动的全方位变革,在88.77平方公里(核心区)的热土上裂变、延伸。
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领导小组随即成立。明确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市级管理权限。
高规格推进创建工作,将创建作为全市重点工作,连续四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安排部署。建立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创建中的问题。
做好顶层设计,聘请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湖北省规划研究院等机构,先后编制完成《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等规划。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创建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智库支持。
指明方向,明晰路径:以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为总抓手,全面开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实现跨越发展,打造成为大冶市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着力构建“一区多园”的总体空间布局,促进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生态科技新城。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
如今,这里,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群星璀璨;
这里,一条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组装、制造的全产业链熠熠生辉;
这里,劲牌和瑞晟芳香为代表的生命健康美丽产业全产业链异军突起,引领国内潮流;
这里,全国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国家级lng检测、研发及生产制造中心扎堆布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三年来,园区经济总量保持12%以上的高位增长,财政收入保持8%以上的增效收益。
去年,大冶湖国家高新区交出一份耀眼的成绩单: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4.9亿元,同比增长9.3%,工业总产值1082.4亿元,同比增长11.2%。规上工业总产值1052.4亿元,同比增长11.8%。规上工业增加值344.7亿元,同比增长11.4%。
创新引领 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三个中心
“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一个广告金句,让劲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017年4月21日,美国旧金山,世界烈酒大赛(sfwsc)上,中国劲酒首次亮相,便从来自世界各地的2253款烈酒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银奖,推动劲牌迈出中国、走向世界。
这一年,劲酒以1110万箱的总销量位列世界酒类增长品牌榜第4位。2017年劲牌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9亿元,上缴税金25.8亿元。
作为大冶湖高新区的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让它不断领跑,成为保健酒领域的国内冠军。上个世纪80年代的浸泡技术、90年代的渗漉技术、今天的数字提取技术……30年来,劲牌不断刷新保健酒技术创新纪录,推动中国保健酒品牌良性发展。2005年,劲牌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发的“中药指纹图谱”技术通过专家鉴定。劲牌公司主导完成的“中药复方保健酒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建设”等10个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
不只是劲牌。在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技术创新的因子深深融入企业血脉,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企业发展赢得广阔天地。2016年,湖北实美科技公司投资1.4亿元,启动二期工程项目建设,从普通铝型材到工业铝型材,实现产品由建筑型材向工业零部件的二次完美转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大冶湖高新区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推动园区创新发展体系、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引育、高新产业培育和技术成果转化等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高新区不断提高科技金融创新能力,持续深化高新投公司改革重组,扩大经营范围,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步走上“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目前公司资产总规模达100多亿元,成功发行14亿元公司债券,设立了20亿元芳香产业基金和20亿元高新产业发展基金,为高新企业注入活力,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投入不断加大,三年来,大冶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2000万元增至每年5000万元以上,其中70%用于高新区产业转型和高新产业发展上。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等,构建起完善的园区创新创业、产业发展、人才引育的政策体系。目前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8家,省级研发机构64家。
大冶湖高新区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园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布局全面优化。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全面实施,建立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生产力促进中心、园区服务中心、人才超市、浙大技术转移中心等公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5个;新引进武汉永嘉、国越等高端创新中介机构10余家;投资建设了铜都·众创之城、总部经济发展中心、创新创业培育中心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高新区还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让技术成果落地化、产业化。高新区企业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建有省级校企研发中心5家;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在高新区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汉龙汽车与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合作共建汉龙汽车学院;东贝集团、冯家山硅纤等企业在国外设立技术研发中心。
园区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20项,其中国家级50项,转化科技成果239个,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50亿元。在此基础上,高新区加大了人才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了人才创业园。2017年,新引进硕士以上高端人才50人,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氛围,增添了新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鼎新者强。
大冶湖高新区内,演绎了不一样的精彩:迪峰公司承接国家交通运输部“十二五”节能环保重点课题,成功攻克中高端船用lng燃料储存及供给系统技术,在国家“气化长江”战略中,获批承建国家级lng检测、研发及生产制造中心。大冶有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获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铜、金、银等回收利用为特色打造了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劲牌公司以做药的标准生产保健酒,中药提取数字化技术让中国保健酒第一次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引领保健酒生产,技术全国领先,正向全国保健酒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大步迈进。
科技引领,让高新区发展动力更加澎湃十足;创新驱动,让大冶湖高新区发展更加稳健有力。
2017年底,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国家级研发机构8家;省级研发机构64家;累计申报专利46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报1767件;累计授权专利188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4件。2017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73.4亿元,同比增长11.6%。
集群并进 稳稳托住发展底盘
劲牌公司总部
产业是骨干,是脊梁,大冶湖国家高新区把产业转型作为发展的第一发力点,瞄准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新项目,培育新动能,打造转型升级新战场。
3月11日,湖北大冶汉龙汽车有限公司宽阔的生产车间内,焊花飞溅,机械手上下舞动,一片忙碌,一辆辆组装完毕的汽车,犹如高大威猛的勇士静静伫立。
2016年汉龙汽车产业园项目正式破土动工,项目占地1000亩,总投资100亿元,这是大冶建市以来投资额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80亿元的发动机、天窗、轮毂、座椅等6个配套产业链项目相继开工,已拉开4平方公里汽车产业城发展格局。
2017年7月1日,首台“大冶造”汉龙汽车驶下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每年生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和20万辆节能汽车,新增规上工业产值800亿元,新增税收40亿元。目前,大冶湖高新区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组装、制造产业链。到2020年,以汉龙汽车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大冶湖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一朵精彩“浪花”。
大冶湖高新区城西北工业园长乐大道北侧,一排排厂房巍峨耸立,引人注目。这里坐落着全国最大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2016年11月,融通高科(中兴新)项目落户高新区城西北工业园,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30亿元,该项目的引进填补了鄂东南地区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空白,2017年11月16日,项目一期建成投产。
项目全部达产后,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年产量将达3.2万吨,占全国整个行业产量的一半,拿下全行业的“半壁江山”,届时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以融通高科(中兴新)为代表的新材料集群已培育5家高新技术企业、3件中国驰名商标和4家湖北著名商标企业、4家湖北名牌企业。
在博天环境大冶环保产业园,施工车辆往来穿梭,热闹非凡,一个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聚集效应强的华中高端环保产业园区初见雏形。它以高端环保装备产业链为主导,围绕现有产业链条的缺失进行“补链”,围绕高端环保装备产业链进行“建链”,集水处理、在线监测、河道治理、土壤修复于一体,立足大冶、面向华中地区、辐射全国,将建成华中地区高端环保装备产业园。
“城市矿产吃干榨尽”。走进大冶有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一台台废旧电视机、汽车经过分解提炼,金、银、铜等贵重金属被顺利提取出来,垃圾变成了金饽饽,该产业园顺利获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再造一个劲牌”,新规划1平方公里的劲牌健康白酒产业园已在园区开工建设,可年产毛铺系列健康白酒6万吨,总投资100亿元,税收达5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劲牌。
芳香产业,正香飘万家。瑞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百亿元,以大产业、大布局、大发展的理念,开启芳香全产业链、全生态链、全创新链,开启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梦想小镇集玫瑰花种植、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为一体;以产业高端化、高新化的精油提取、日用化妆、生物制药为一体的产业园加速形成;整合创新资源,集产业研究院、公共技术检验检测平台、知识产权数据中心、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为一体的创新中心为芳香产业加速助力。三个项目正积极推进,建成后将成为大冶暨中国“青铜文化”、“古建之乡”、“保健酒基地”之后的第四张名片。
产业四梁八柱稳稳托住发展底盘。如今,大冶湖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为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凝聚了强大动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冶湖高新区把招商选资作为“一号工程”,立足“大招商、招大商”,整合资源,瞄准新兴产业,紧盯产业链,优化环境,创新方式,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
2017年5月20日,北京,艳阳高照。一场特殊的招商推进会在这里举行。在北京智能机器人专场招商推介会中,8个项目落户大冶湖高新区,协议引进资金62亿元。8个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备、机器人生产、航科电缆生产、ar/vr智能装备、无人机生产等,全部均为“高精尖”产业。
从“招商”到“选商”,从抓到篮子都是菜到招大引强,变化中划出新的跑道,推动园区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集群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全面加快园区转型升级。
“建好厂房,客商拎包入住。”大冶湖高新区推动全要素招商,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人才要素,通过发行债券、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的方式,设立芳香产业发展基金、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总规模达50亿元,为大项目提供金融支撑。
环境才是最大的竞争力,服务才是最好的“优惠政策”。大冶湖高新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提供最优服务,打造最优环境,做到亲商、护商、爱商。
昨日上午8点,高新区项目专员杨道雄,准时8点赶到了他所包保的项目工地,“服务员,就是要为项目创造最好的发展条件。”他笑着说,自己这个服务员可不是“端茶倒水”,而是对项目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他都需要负责无条件解决。像他一样,高新区有数十名项目专员,每天都活跃在项目建设一线,为企业客商排忧解难。
“围墙外的事情我们负责。”这是高新区对项目的真诚承诺。高新区采取项目服务“四单”管理模式,组建保姆服务团队,每个项目配备项目服务专员,实行挂牌管理。建立健全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建设包保机制,制定入园项目办事清单,第一时间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园区内,汉龙汽车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5个月,创造了全省项目建设的“汉龙速度”……湖北融通高科一期只用了5个月时间,成功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再次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大冶速度”。
一个个产业大伽的成功引进,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建设、一个个产业集群的茁壮成长,让大冶湖高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底盘更加厚实稳重。
产城融合 新时代引领新发展
欧蓓莎商城(高新区宣传办公室版权所有)
大发展,是大冶湖高新区的主旋律。
伫立在七里界大道与长乐大道十字路口,车辆川流不息,繁华热闹。环顾四周,东港公园绿色如茵,欧蓓莎、美吉特、联润商贸城鼎足而立,不远处,总部经济发展中心、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创新创业培育中心三个中心巍峨耸立,现代之城的气息扑面而来。
产城融合,魅力无限。
“点击,成交!”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内,随着一次轻点鼠标,一笔上百万的网上交易便轻松完成。
华中矿产品中心主要从事矿产品、物料及相关衍生品的现货交易、配送等业务。同时,融合网上电子交易、现货交收、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及信息技术,带动仓储、物流、金融等配套产业发展,这里,将打造成立足华中、面向全国、辐射世界的矿产品贸易和定价中心。
这是大冶湖高新区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的精彩一幕。
大冶湖高新区按照“以人为本、产城融合、资源共享、创新联动、绿色发展”的思路,持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全面推进高端化城市形态、现代化园区生态、优美化城市形态建设,打造创新创业活跃、人业城共生的科技新城。
高新区全面提升优化创新业态,以总部经济发展中心、创新创业培育中心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依托,搭建“互联网+矿产品交易+高端物流+电子商务+科技咨询+金融服务”的高端交易平台,发展高端交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中介、金融服务等分支产业,成功引进欧蓓莎商贸中心、美吉特商贸中心等一批高端商务项目落户园区,用高端化城市业态筑牢科技新城产业之基,全面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推动企业绿色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为绿色新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倾力打造铜都·众创之城、欧蓓莎、美吉特、联润等高端商务中心和尹家湖生态公园等城市亮点工程,全面提升高新区城市品质。
随着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一批现代风格的楼宇、一批生态文明社区、一批创新服务平台、一批海绵理念湿地,成就了文明城市和幸福大冶的生态之美,彰显了宜居宜业新城魅力。
漫步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一街一景,一言一行,让人感受到这里无处不在的魅力。产业兴旺,景色秀美,一幅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美景入画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大冶湖高新区全体上下将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加快干,以勇往直前的热情、勇立潮头的斗志、勇争一流的作风,共同开创高新区更加美好的明天。”大冶湖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王细军表示,站在历史的新方位上,大冶湖高新区将继续扛起改革创新的大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并进、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创新与开放同频共振的新路子,谱写科学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这里,发展的气息蓬勃而出。这里,发展的律动震颤着每一寸土地。未来高新区,将以“产业转型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的全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策划 贺俊 执行 肖碧平)
“北斗”导航系统提升安庆人防综合保障能力
用百味本草撰写医心所爱 ——记冰心散文奖优秀作品奖获得者楚林
合肥市1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情况
八家知名企业“牵手”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我市启动“敬老月”活动
黄石大冶湖国家高新区 砥砺奋进铸高新 勇立潮头帆正扬
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调研县城工业小区建设情况
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关于开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条例》立法调研项目的招标公告
土右旗公安局“五项措施”全力做好校园周边安保工作
嘉兴新能源车正式驶向全国
市质监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第十次集中学习研讨
天长组织10万台农机迎战“三秋”
省林业厅副厅长王绍军来迁检查指导工作
东坡区:真情关爱残疾人 免费理发进家庭
港城中学艺术表演队再创佳绩
高温下用汗水建造惠民交通
江苏今日正式入伏 "昼烤夜焖"模式持续40天
河惠莞高速河源段预计明年底可建成通车
我市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主题宣传活动
请广大司机小心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