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沟村旅游脱贫打出“五张牌”


蜂农查看蜂箱
狼峪抗战纪念碑
悦心谷
整修河道
农家乐内景
  南沟村是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170户386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164人,脱贫任务艰巨。
  靠啥摘掉贫困的帽子?南沟村村支“两委”和帮扶单位想办法、找对策,先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又引导贫困户种植玉露香梨、养殖蜜蜂、开办农家乐,走“旅游+脱贫”的发展道路,在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
  8月14日,驱车从市区出发,一路向西进入郊区旧街乡境内,按路边指示牌前行,南沟村很容易找到。村口十多亩玉露香梨比去年2月记者采访时又高了不少。早已在此等候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润红热情迎了上来:“你一年没来,村里变化不小咧。今天俺也当回导游,好好给你介绍介绍。”
  南沟村是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170户386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164人,脱贫任务艰巨。靠啥摘掉贫困的帽子?南沟村村支“两委”和旧街乡、帮扶单位相关负责人商议后,确定了路子:“就靠村里的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打好这副旅游脱贫的牌!”
  玉露香梨基地是南沟村旅游脱贫打出的第一张牌。2016年,村里开始建设采摘园。如今,已建成50多亩玉露香梨和30多亩樱桃采摘基地。采摘园由村集体管护,优先雇用贫困户务工,每人每天能挣40元。不过,在南沟人看来,务工带动8户人家脱贫显然不够,更主要的是吸引游人前来采摘,品尝村里农家乐、购买农特产品,带动更多人脱贫增收。
  从玉露香梨基地出来,沿街道一路前行,随处可见拓宽道路、修筑河沟的工人。去年以来,南沟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这成了村里发展旅游打出的第二张牌。
  继续前行来到草帽山脚下,养蜂场出现在眼前,闫润红介绍,平日来南沟旅游的人不少,连带蜂蜜的销量也十分可观,这就是村里旅游脱贫打出的第三张牌。
  南沟村森林覆盖率高,过去一直有养蜂的传统。然而,由于村民单独独斗、技术水平低,收益并不高。2016年,南沟村成立草帽山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吸纳56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去年,合作社定期邀请市、区相关农业专家指导村民养殖技术,并注册了“草帽山”品牌,根据蜜蜂的用途、珍贵程度不同,还细化分类,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游客来村里转悠,多少会买些农产品给亲戚朋友,蜂蜜不愁卖。”闫润红说,随着南沟村发展旅游,山上植被得到保护,盛开的野花越多越多,这也提供了丰富的蜜源。游客喝着不错,回头客越来越多。去年,卖出去的蜂蜜兑换成现钱分到贫困户手中,这让很多人尝到甜头,建档立卡贫困户闫传贤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肢体残疾,闫传贤无法外出打工,加入合作社后,他可在年底获得利润分红。对此,老闫不止一次说过“村里旅游脱贫的路,走对了”。
  离开蜂场继续前行来到草帽山山顶,新建成的狼峪抗战纪念碑、范子侠将军雕像壮观雄伟。这是村里发展旅游的第四张牌。草帽山主峰曾是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现存有战壕、炮楼遗址等,每年有3万多人到这里聆听范子侠将军抗战的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6月,南沟村在旧街乡、帮扶单位支持下动工修建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整个基地占地4000平方米,包括广场、停车场、宣誓墙、廉政台、培训场馆等。眼下,工程已经进展到90%,预计月底能完工。届时可以有更多游客到南沟村旅游,聆听先辈的战斗故事,感受前人的奋战岁月。
  “引来游人不是目的,让游客吃在南沟、住在南沟、购在南沟才能带动贫困户脱贫。”闫润红说,村里蓬勃发展的农家乐是南沟旅游脱贫打出的第五张牌。
  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翠香曾是家庭妇女,全家指着丈夫在外打工讨生活,日子过得有些艰难。看到村里游人越来越多,她萌生了开农家乐的想法。后来,她在村支“两委”、驻村帮扶单位帮助下开起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郊区特色饮食和住宿,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元。
  如今,南沟村有160人直接参与到旅游产业中。8户村民办起农家乐,户均增收3万元。7户贫困户的40亩土地被市民认养,人均增收5000多元。村里还引进了市户外运动登山协会、易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可以安排20多名妇女就业,人均增收6000多元。2016年底,南沟村实现整村脱贫。
  “让乡村旅游给更多村民带来收益。”闫润红说,下一步,村里计划引进更多企业给贫困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村民种树、养蜂、开农家乐,既要吃上“旅游饭”,更要吃好“旅游饭”,让村里的美景变成“钱”景。
  再访南沟村民王萍:开起饭店 住上小楼
开起饭店的王萍生活越过越有劲儿。
  8月21日,记者再访郊区旧街乡南沟村村民王萍。凭记忆找到王萍去年盖楼的地方,眼前一栋灰色的四层小楼窗明几净,墙体上红色的广告牌格外显眼,楼门前还摆放着各种绿植装点,让人很难想象,去年2月时,这里不过刚起了地基,地上堆放的还是砖头、水泥、沙子。
  “快进来!”看到记者到来,46岁的王萍热情地迎了出来,“如今俺们开起饭店,还从窑洞搬出来住上小楼,变化大了哇。”
  王萍本是宁夏人,二十多岁时嫁到南沟村,还把户口也一起迁过来,成了正儿八经的南沟人。婚后,王萍的丈夫在煤矿上班,她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一家人过得虽不富裕但也幸福满满。近年来,南沟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又建起采摘园、举办槐花节,丰富旅游内涵。游人多了,村里人看到机会,纷纷开办农家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别人日子过好了,王萍不甘心。她和丈夫商量,也想开一家特色农家饭店。经过外出考察,又听取旧街乡意见,王萍将目光瞄准在我市少见的柴火鸡,即用柴火烧制鸡、兔等食材,就着玉米面窝窝、扯面等食用。胆大的王萍拿出自家多年的积蓄,还向银行贷了款,在2016年底动工建设总面积300平方米的小楼。
  在王萍带领下走进饭店,一楼左侧是厨房,右侧是大厅,里面摆放着4张炭火桌和2张简易桌。王萍说,饭店是去年“五一”建成并对外营业的,人多的时候6张桌子都能坐满。起先因为知道的人少,生意有些冷清,但随着知名度逐渐叫响,王萍家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走,咱们上二楼、三楼瞧瞧。”王萍说,楼上两层有标间、土炕,共计14张床位供客人住宿。走进标间,两张单人床干净整洁,房间一角还摆放着绿植,顿时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在二楼还有几个房间不对外开放,王萍说,那是她们一家人住的地方。
  去年2月采访时,王萍家还住在3眼窑洞里,虽然冰箱、电视机等电器一应俱全,但窑洞容易返潮,每隔一段时间,王萍就得把家里的被褥拿到院里晾晒。“如今,俺们一家搬到小楼里住,那些都不是事儿。”王萍说,此外,楼房里浴室、卫生间都挨着,洗澡等很方便。
  再往上走是一层阁楼,平日里各种杂物,王萍喜欢放在阁楼上。正说着,王萍手机铃声响起,接通后是客人订餐的电话,“不说了,中午有人来吃饭,俺赶紧准备”。临行前,王萍告诉记者,眼下家里盖小楼的饥荒还没还完,不过,看着饭店红火劲儿,她并不担心。本报记者 张泉东

“笑满三湘到海南” 文艺惠民演出椰城举行
“感悟生命 传承精神”殡葬文化悄悄地在转变
我市举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座谈会暨成果展
铜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公共机构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专项监察工作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5月6日开赛
南沟村旅游脱贫打出“五张牌”
传达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彭清华来雅调研重要指示精神 邹瑾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
高新区开展网上开发票培训
湛江特色小镇:小空间实施大战略
明日“霜降”,滁州再迎阴雨天气
2019年度西湖城乡居民医保开始缴费
德州组织收看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山东服务保障工作总结大会 陈勇韩建亭翟长生出席
市委第九巡察组进驻桑植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查
访大英县财政局局长贾玉清
中共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连小敏赴上海嘉兴大厦调研市驻沪孵化器总部建设
婺源:发展特色产业 农户持续增收
帮孩子们圆梦
全省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攻坚第三次交账会召开 确保按期全面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泽州路和红星街交叉口的掉头车道太短
我市首批30名“小记者河长”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