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 “你要20包芦蒿今天肯定没有货,淮安老客户预订的那些芦蒿今天能满足供应就不错了,要不你明天再和我联系吧。”今年45岁的泗洪县归仁镇江桥村村民杨成这些天来声音一直沙哑,他不仅要组织前来务工的周边村民采摘芦蒿,还要应酬外地商贩电话订货。虽然很忙,但他也很快乐。
“我以前在外地打工,后来我们村发展成为高效蔬菜种植专业村,我就和爱人张娟回来一起建大棚。”杨成说,在江桥村,他家的蔬菜大棚种植规模相对较大,大棚面积23亩。“我家以前住在村里的小瓦房里,现在归仁镇上和宿迁城里都有商品房,早就住上新房了。”孙成说。
江桥村是泗洪县归仁镇所辖的一个自然村。“我们村以前是个落后的贫困村,镇党委政府动员我们调结构,向高效种植要效益。现在的江桥村老百姓都富裕起来了,这些供不应求的芦蒿,早就撑起了老百姓的口袋。”1984年出生的村支书苗卿昀是一位女大学生村官,说起江桥村的变化,喜悦的神情会从她的近视眼镜片里“飞”出来。
苗卿昀说,江桥村总人口1200多人,拥有土地1300亩。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其中有1100亩土地发展为高效蔬菜种植。全村280户人家,就有220户从事高效蔬菜种植。这里种植各种大棚蔬果,其中芦蒿就占80%。元旦以后,大棚里每天都在忙碌着。“每家每天至少有七八口人割芦蒿,你看这辆车少说也得装一吨,就连大年三十、初一,这里都在忙,每天像这样前来拖菜的车至少有十多辆。”正忙着给客商装车的江桥村民杨雪边干边说,当地高效农业的发展,倾注着镇村两级干部的心血,能走上富裕的道路,镇村干部功不可没。
据介绍,这里过去传统农作物亩产收益只有一两千元,如今芦蒿亩产收益达万元,江桥人靠芦蒿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近年来,江桥村在种植方面运用生物制剂,既改良了土壤,增加了产量,又提高了品质;在生产方面采用集约化生产,节约了人力物力;在销售方面成立了销售团队,每天统一收货与发货,增强了定价权,打造出了江桥芦蒿这一品牌。“芦蒿从元旦后上市可以卖到3月底,接下来要种植西瓜、秋葵等。”苗卿昀说,江桥人一年到头可忙了。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中这样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是美食高手,竟然想到“蒌蒿”这道菜。“蒌蒿”即为我们常见的芦蒿。芦蒿碧绿青翠,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菊香,但凡吃过的人,无一不被它独特的清香所吸引。如果苏轼还健在,看到江桥的芦蒿,又该发出怎样的感叹?
蚌山区创城指挥部召开2018年第3次周调度会
众志成城战暴雨
天心区举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及政策培训会议
海口秀英区区镇村联动 为“荔枝王”保驾护航
守护文明,需要常态长效
冬春的芦蒿,撑起泗洪县江桥人的腰包
实施“天保工程” 显现多重效益
秦皇岛开发区西区国税局落实六个专项行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广水醉驾“冠军”被判刑
受冻害影响多地大幅度减产 节前水果咋反倒便宜了?
栖霞山景区“第四届迎春祈福文化庙会”邀您来过大年
厦门将举办海丝篮球邀请赛 6月17日举行揭幕战
全市“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召开
明溪观鸟民宿牵手观鸟大咖
2018年理治奖颁发 南通6所学校260名师生获奖
4月,广州拟配置中小客车增量指标共10262个
省安委会第一督导组 来郑州督导安全生产
回味弦音——朱伟清二胡独奏音乐会乐声悠扬
落在出租车上的学费找回来了 四川来厦打工的一名老父亲笑了
杭州一对夫妻一周内先后被确诊为大肠癌 难道癌症会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