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良在打磨砚台。
如何把一块石头变成一方精美的砚台,是临沂工艺美术师王秀良一直坚持的一件事。36年来,近万块各种各样的原石,经过王秀良的雕琢,不仅成为了精美的艺术品,更成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文化传承的工具。“一年一度的书圣文化节开幕了,我今年打算以书圣节为主题,精心制作一套文化砚台,就当是献给书圣节的贺礼了!”王秀良笑着说。
遇名师制砚工人变工匠
砚台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是书法的必备用具。临沂是书法名城,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徐公、金星等名砚。“我的老家沂南青驼就是徐公砚的主产地。”王秀良自豪地说。
1959年,王秀良出生在沂南县青驼镇一个普通的家庭。高中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当时临沂工艺美术公司在沂南的制砚厂当学徒。“之前听过有些石头磨一磨就可以当砚台,直到跟着老师学习,才知道这里面学问这么深。”
“刚开始接触砚台,我就一头扎进这石堆里,经常拿着一块石头能揣摩好半天,还被别人笑话是‘石傻子’。”忆起学徒的那段经历,王秀良回味悠长,“有时候为了磨一个边角,连续几个小时保持一个动作,手麻了自己都不知道。”王秀良一边说,一边比划着打磨的动作。
“我最幸运的,是在我制砚的这些年里,遇到了两位好老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和姜书璞。”王秀良说,正是因为这两位鲁砚制作大师的指导和教诲,才逐渐让他从一名制砚工人慢慢变成工匠,“现在我还经常和两位老师交流,请他们指导我做的砚台。”
手工制砚一周才做一方
王秀良的工作室在北城新区北外环附近,虽然有些偏僻、简陋,但仍有许多人慕名前来。“从业30多年,几乎咱中国有名的砚台石,我都制作过。”王秀良说,这其中包括中国四大名砚,还有极其罕见的铁陨石,经过他的雕琢,也变成了砚台。
“制砚是一门集造型、雕刻、绘画、书法、审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制作的第一步,就是要相石。”王秀良介绍,相石这个步骤说白了就是根据石头的形状,确定这方砚台的制作方向。“这个过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时候灵感来了,很快就能确定砚堂刻在哪里,但有时候端详几天,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对于坚持手工制砚的他来说,相石之后大部分都是体力活,选料、制坯、设计、雕刻……几十道工序下来,好几天已经过去。“刚开始学习制砚的时候,我一天能做两方。现在一个星期顶多制一方砚台了!”王秀良说。
望收高徒让手艺传承
这些年来,王秀良一边制作砚台,一边学习传统文化,不断精进书法、绘画、篆刻等技艺水平,让“王秀良制”成为周边多个省市书画圈追捧的精品,其作品也连续十余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展赛金银奖。
近年来,借助书圣文化节的影响,临沂的书法爱好者日益增多,这让已近花甲之年的王秀良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萌生了收徒的想法。“干了一辈子的活,谁不希望有个心灵手巧的人来继承?”王秀良说,最近这几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位“高徒”继承他的“衣钵”,同时,也将制砚这门古老的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王秀良说,“能为咱临沂书法名城尽一份力,为壮大鲁砚制作的人才队伍尽一份力,我此生无憾。”
沂蒙晚报记者 庄成
更多信息请关注《第十六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专题
北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转发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2018年第一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督检查的通知
【聚焦全国两会】中美贸易走向如何?对外投资为何下降?消费外流怎么破解?——商务部负责人回应热点问题
我镇开展全国“土地日”现场咨询会
永定区召开“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推进会暨脱贫攻坚业务专干培训会
乐山大佛景区18名特邀监督员上岗
临沂第十六届书圣文化节|王秀良36年制砚初心不改
彭清华赴绵阳德阳调研
七里坪产业园基础型式优化比选方案通过论证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检查验收组调研土左旗乌兰社区“红领巾四点半课堂”
立新学期小目标 厦门中小学开学"奋斗"成热词
【荷花节预热】这个夏天“荷”你有约
临安区1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额超190亿元
涟源市领导深入力达煤矿检查安全生产
汕头对虾首次出口巴拿马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会改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回应经济热点问题
邮储银行太和县人民路支行开展反假币宣传
2018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举办 2100余名求职者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福州招募15名毕业生服务永泰闽清社区 今起报名
湘潭市召开全市非煤矿山工作会议
浪漫夏夜 流星赴约 大围山上,数百市民共赏英仙座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