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脱贫攻坚在行动·同步小康看贵州网络主题活动第一站选择了花茂村。现在这里拥有800多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400多亩脆红李基地、60亩草莓采摘基地等等,加起来共有20多项产业。
花茂村(刘昌敏摄)
形成产业链,经济效益才能扩大化。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彭龙芬坚信,要脱贫,必须走产业发展的路子。这条路,必然是通过有技术、有资金的人引领而走出去的。
彭龙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如果是露天种植,它的经济效益在2000元至3000元一年。但如果换成大棚种植,经济效益可以达到15000元一年,这个效益将足足翻5倍。
农业大棚内,村民正在工作
但是,恒温的大棚要实现全年高效利用,并且顺利销售种植的蔬菜,单靠农户的力量并不够。需要流转村民的土地,让有技术有资金的人大规模开发。有这样的理念,村里陆陆续续开发了800余亩大棚蔬菜,打包的成品蔬菜远销广州、上海、山东等地。
从花茂村走出去,在外漂泊22年的王世刚也是彭龙芬要寻找的人。22年打工生涯,王世刚没有一次回过家,他积累了200多万元存款。长期在沿海城市生活的经历,让他看到了草莓采摘园发展的可能。
打包好的丝瓜,将运往贵阳
王世刚要开发60亩草莓园。那时是2014年,村里还没什么产业,村民的思想大部分很落后,为了流转土地,村委会真是帮了不少忙。通过村委会不断游说,村民同意王世刚支付每年700元一亩的土地流转费。就这样,王世刚把这辈子的积蓄押宝在了这项产业。如今,草莓园每年产值在40万元以上,他预计5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
花椒、葡萄、烤烟、陶艺、造纸、农家乐......开放的理念,让花茂村的产业遍地开花。有产业就有就业,每天周边村民骑摩托车上下班的场景已经屡见不鲜。普通工作每日收入80元,有技术还将收入更高。贫困户全部脱贫已经不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现在想让大家一起富起来。彭龙芬看着花茂村的改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动静记者 冯雪 阮博文)
北仑近100户“转登记”纳税人受益
市创城工作及全域环境整治2017年12月份考评结果
湘潭市审计局重阳节向老干部致信慰问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2017年9月机动车驾驶证实习期满注销公告
【脱贫攻坚在行动】这个村搞了20多个“农业工厂”,村民每天上班就在家门口
廉江市:2018湛台夏令营走进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我区举办番港高校泳队冬训营活动
邹城一中看天抓实安全
敬老爱老 从小做好——昝岗乡中心小学“重阳节”序
唐河县昝岗乡枣林屯学校加强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工作
2018年板桥街道举办敬老月活动
中国纪录片未来可期
龙湖区宗教界举行“六进”启动仪式暨“迎国庆献爱心”活动
今起海口72条公交可翼支付扫码乘车
临沂各研究院及医院召开免疫细胞治疗疾病研讨会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召开“两委”换届工作推进会4个街道办事处(场)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
让文明礼让成为城市风度
普通高中录取率低于去年但比前年高
锐意改革化解“案多人少” 岳塘区检察院推行“捕诉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