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右旗双龙镇磴口村,65岁的村民赵长发是一个“名人”,看似与其他村民一样的院子里,收藏着大量老物件,尽管因为时代的变迁,这些农具已经基本派不上用场了,但它们却见证了磴口村村民勤劳奋斗的历史。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土右旗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自家的凉房里,赵长发看着满屋子的老物件,脸上洋溢着自豪之情,很多已经消失的农耕用具,都在这里能够找见。“比如说马镫、水斗子,有的是祖上留下来的,有的是从别人手里收藏过来的,还有匠人用过的东西,我认为很珍贵,是过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能折射祖辈在农耕生产中的智慧,也折射出现在生活的美好。”赵长发说,目前他已将大部分收藏捐献给周边的一些博物馆,家里只留下一部分。
提起改革开放40年以来磴口村村民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赵长发就有一肚子话要说,他首先拿出了自己收藏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田间耕作的老照片,讲起了1978年改革开放前,村集体农业社的生活。“农业社的时候,地里的作物都得用车往回拉,有的时候用毛驴驮人背,没有机械,费时费力,每天五更起。”赵长发说,当年他只有二十出头,虽然每年不惜力气辛勤耕作,但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都困难。好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土地包产到户以后,粮食产量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也逐渐好了起来,村民们使用的农机具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主要“机械”为毛驴的时代过后,磴口村迎来了四轮车耕地的半机械化时代,而进入2000年以后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人彻底从地里解放出来了。赵长发说,改革开放让磴口村村民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改革政策就是2004年,国家开始免征农业税,这让村民们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土右旗双龙镇磴口村四面环水,古往今来,村民们都是以种植大田农作物为主,可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村民们要想致富,还得继续改革。2010年,磴口村村民在上级政府的号召下,开始兴建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瓜果类作物,近两年又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正是这一项项改革让村民们的收入开始翻倍增长。从2009年开始,磴口村还建设了文化大院,让大家在农闲的时候有了去处。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亚强 周忠义)
海沧区一土方车隧道内起火 明火已被扑灭原因尚在调查
宣传铁路安全知识
本溪市财政局完成借新还旧置换债券测算工作
十堰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推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
东侨开展2018年上半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和重点工作督查
老农热衷收藏旧农具 横跨40年件件有故事
孙喆会见芬兰欧洲事务部长兼文化与体育部长
安农博会下午5时闭馆,“扫货”睇展只剩今日
镇巴带着“成绩单”迈入超越发展新征程
镇平县:镇平县打好组合拳全面提升纪检干部综合素质
银川市与北控民生集团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夹江:以过硬作风打造软环境
市法制办会同市编办联合开展专题调研
增势强劲,经济运行开局向好
《历史的记忆——档案见证内江》一书公开出版发行
广州市收听收看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进点视频会议
《潍坊市“乡村振兴 青年行动”实施方案》公布
全市卫生计生工作暨医养结合启动会议召开梁宪廷出席并讲话
川大为什么行?为挖一个人才,会往来上百封邮件
拒不支付员工薪酬?黄江警方协助吉林警方抓获一在逃人员